犀牛胃蠅

犀牛胃蠅

非洲最大型的雙翅目之一,犀牛胃蠅的寄主是黑犀牛和白犀牛,它們曾經跟隨著犀牛遍布非洲大陸,而現在由於犀牛盜獵猖獗、棲息地喪失,已經成為非洲最難得一見的蠅類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犀牛胃蠅
  • 拉丁學名:Gyrostigma rhinocerontis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雙翅目
基本資料,物種滅絕,

基本資料

犀牛胃蠅(Gyrostigma rhinocerontis)是非洲最大的蠅類之一,體長最大記錄4厘米,翅展可達7厘米。紅色的頭和腿,漆黑的身體,外加形似黃蜂的修長身體,看起來相當惹眼。
犀牛胃蠅犀牛胃蠅
雖然身材巨大,但它們成蟲的壽命只比蜉蝣略長一點,只有3到5天。這些大蒼蠅們不吃任何東西,求偶、繁殖完全依賴幼蟲時期寄生在犀牛身上時的營養儲備。

物種滅絕

據阿德萊德大學的保護生物學家高連品(音,Lian Pin Koh)估計,至少5000種寄生蟲處在瀕危的境地。它們瀕危的原因很簡單:宿主的處境危險了。隨旅鴿一起滅絕的兩種鳥虱,寄生犀牛的犀牛胃蠅(Gyrostigma rhinocerontis,非洲最大型的雙翅目之一),寄生西班牙猞猁的虱子,寄生黑足鼬的虱子,這些只是滅絕或者瀕危寄生蟲的冰山一角。這些寄生蟲比宿主更加脆弱:宿主的種群數量下降,瀕危動物被動物園飼養後再野放,宿主的區域性滅絕,這些都能導致寄生蟲的徹底滅絕。當然,幾乎沒有人會考慮保護它們,連IUCN的紅色名錄都基本不會收錄。拋開人類的喜好不談,這些對人完全無害、對宿主也並不致命的寄生蟲,存在價值真的比它們的宿主更低嗎?這是一個複雜的話題。但這些寄生蟲的消失,會讓我們丟失一些生態學和演化生物學上的重要信息,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犀牛胃蠅幼蟲犀牛胃蠅幼蟲
因為犀牛胃蠅的寄主是黑犀牛白犀牛,它們曾經跟隨著犀牛遍布非洲大陸,而現在由於犀牛盜獵猖獗、棲息地喪失,已經成為非洲最難得一見的蠅類之一。博物館和分類學家都會為擁有一隻犀牛胃蠅的成蟲標本而自豪。其實寄生在犀牛胃裡的胃蠅並不止犀牛胃蠅,還有同屬的G. conjungens和 G. sumatrensis。但這兩種胃蠅遠比它們的兄弟更加珍稀;人類最後一次見到G. conjungens是在1961年,而對於G. sumatrensis的全部了解僅來自於一隻幼蟲。這也是動物保護中尷尬的一面;如果一隻鳥或者哺乳動物消失了50年,人們會惋惜不已;但除了少數geek愛好者以外沒有人想再次見到或者僅僅了解一下消失了50年的胃蠅,儘管它們對人完全無害。
犀牛胃蠅犀牛胃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