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維夫白城

特拉維夫白城

特拉維夫白城建於1909年,並逐漸發展成為駐巴勒斯坦英軍控制下的一個大都市。在19世紀30年代到50年間,白城在帕特萊克爵士的城市規劃基礎上建成,體現了現代城市發展規劃的基本原則。城中的建築物由在歐洲培訓和實習的建築設計師設計而成,以全新的文化理念創造了一個傑出的“現代運動”的建築整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特拉維夫白城
  • 外文名稱:WhiteCityofTel-Aviv--theModernMovement
  • 人口:36萬
  • 建城時間:1909年
  • 遺產編號:1096
  • 最佳遊玩季節:4月5月,陽光明媚,適度較低。
  • 建議遊玩時長:2小時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標準,歷史回顧,發展,建築特徵,開放,歷史意義,文化意義,傳承意義,

標準

標準(ii):特拉維夫的白城是20世紀早期建築和城鎮向現代趨勢發展的一個傑出代表。特拉維夫白城與當地的文化和氣候條件相適應,並且融合了當地的傳統元素;
特拉維夫白城(圖1)特拉維夫白城(圖1)
標準(iv):特拉維夫的新城是20世紀早期新城鎮規劃和建築的代表,並且與當地獨特的文化和地理條件相適應。

歷史回顧

特拉維夫是世界上國際風格建築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這種建築風格最初是在20世紀30年代由歐洲建築學校畢業的學生們帶到特拉維夫的,他們深受上世紀20年代歐洲現代主義運動的影響,該運動的主旨是以不對稱的布局和有規律的反覆來取代古典建築的對稱,同時避免使用任何沒有實際用途的裝飾。這種現代主義風格、多功能、簡潔而不經裝飾的建築被認為適合一座年輕而發展迅速的城市,特拉維夫就成了他們實踐現代主義的試驗場。由於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古城雅法也隨之興旺起來,成為地中海東岸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從1887年到1896年,猶太人在雅法興建了一個早期定居點,1909年新城特拉維夫開始建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原屬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巴勒斯坦地區劃歸英國託管,此時由於歐洲反猶主義滋長,許多猶太人開始遷往巴勒斯坦,而納粹在上世紀30年代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迫害更導致了大量猶太人移民至此。1925年,特拉維夫的人口已達到3.4萬人,當時城內是一片風格雜亂的建築。就在同一年,由蘇格蘭建築師派屈克·蓋德斯提出的特拉維夫城市總體規劃得到批准,大批新式建築遂於30年代早期開始拔地而起。這些建築的設計者大多是歐洲備受爭議的國際風格建築師,他們的到來為特拉維夫創造了一種綜合了現代主義運動主旨和文化,並結合氣候及當時科技水平和生產方式等因素的新的建築風格。這一風格的建築,大多占地面積不大,樓高2至4層並塗有淺色的灰泥,多數是住宅,但也有一些公共建築。在1931年至1937年間,約有2700幢此類風格的建築相繼建成。目前,特拉維夫市約有4000幢這樣的建築。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特攔維夫白城,指的就是市內幾條主要大街上約1000幢被列入保護計畫的此類建築。小樓的外牆大多為白色或淺白色,在陽光的映照下分外奪目,以色列人稱其為“白城”。
特拉維夫白城(圖3)特拉維夫白城(圖3)
將特拉維夫帶向高樓建築風潮的始祖,為以色列梅爾建築事務所第一代創始人,以薩·裴爾斯坦(Yitzhak Pearlstein) 所設計的Shalom Mayer Tower。於1965年落成時,樓高34層的夏隆塔是當時全中東最高的建築,且與歐洲最高的建築並駕齊驅。
特拉維夫第一棟高樓建築特拉維夫第一棟高樓建築

發展

特拉維夫是以色列第二大城,人口約36萬。特拉維夫是1909年由一群猶太移民所建立的,1910年起命名為特拉維夫,特拉維夫是猶太復國主義創始人所著小說中希伯萊語“泉山”一詞的譯音。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立國的宣言就是在特拉維夫宣布的。雖然作為政治首都只有一年,但經濟上的成就在以色列卻是獨領風騷,全國無出其右,可謂經濟上的首都,聖地的大門。而且,由於國際上尚不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所有國家的大使館都設在特拉維夫,以色列外交部也不得不設在該地。
特拉維夫白城(圖2)特拉維夫白城(圖2)
特拉維夫是座二十世紀創建的新城市,起初只有60家移民,現在人口一躍而為三十多萬,筆直的馬路上林蔭夾道,是一座典型的歐美式的城市。市區內有電影院、劇場、夜總會、迪斯科舞廳等,樣樣具全。在郊外,圍繞該都市的衛星城鎮正急劇增加,顯示出特拉維夫的發展潛力。現代化的城區建在與海岸公路平行的3條砂岩山丘脊上,無論是高大的現代化飯店和大公司,還是一般的居民住宅樓,都是白色的平頂建築,廣場、人行道旁及一些建築物前,各種造型奇特的現代雕塑點綴其間。加上大量的樹木和大片的草坪,以及附近藍色的地中海、沿海狹長平坦的沙灘,還有四周環抱著密集的柑橘園,白、綠、藍、紅組成了美麗動人的畫面。從60年代以來,在城市的擴建過程中,不斷挖掘出古代以色列城和古猶太人聚居的遺址,一個個頗具特色的博物館相繼建成。在這些博物館裡,展品有古錢幣、古玻璃器皿、古銅器、古瓷器、古希伯萊文字、民間藝術品等。遊人可以從這些文化古蹟中,目睹猶太民族的歷史和智慧。
這裡是以色列唯一允許居民在安息日隨心所欲的城市。電影院、歌劇院、博物館、俱樂部、舞廳、酒吧和脫口秀使特拉維夫的街道每時每刻都繁華似錦。

建築特徵

特拉維夫白城海港特拉維夫的建築設計師雖然也有師從柯布西耶和孟德爾松的,但大多數則受到德國鮑豪斯學院的影響,因此他們的這些建築也被稱為“包浩斯建築”。二戰後,特別是以色列建國後,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移民以色列,住房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當時以色列人對他們的新住房有著美好的構想,不僅要“電燈電話、樓上樓下”,還要有清潔的飲用水和完備的下水道,門前要有花園,這也與當時流行於歐洲的現代運動“鮑豪斯”建築理念相契合。這批建築雖形態各異,但理念相同,樓層不高、陽台長而寬大、窗戶窄小,不僅美觀實用且遮陽保暖,十分適合特拉維夫的地中海氣候。現代化的特拉維夫在中東算是首屈一指的國際大都市,摩天大廈的光芒早已蓋過了當年的小樓,“白城”僅是市中心的一些普通民宅。但在幾十年後,正是這些不算堂皇的低矮建築,為特拉維夫市贏得了一項世界文化遺產的殊榮。以色列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麥可·特納說,“白城”的確只有70多年的歷史,它在全球668個世界文化遺產中算是最年輕的遺產之一,目前也只有15個這樣的現代文化遺產被列入名錄。但其代表的是一種文化,文化遺產重要的不是年代,而是其代表的那個年代所特有的文化內涵。正如世界遺產委員會對“白城”的評語所言:“其完美結合體現了城市對當地獨特文化、傳統和地理要素的需求,是20世紀前期現代建築運動不同流派文化的傑出代表,是新興城市建築規劃的傑出範本。”麥可·特納教授說,現在世界遺產委員會也開始重視對各國近現代文化遺產的保護,加大對這些文化建築列入名錄的工作力度。去年悉尼歌劇院參加了申報,這已是一種趨勢。因為今天的傑作,就是明天的遺產,而保護工作應從其落成之日就要開始。
特拉維夫白城(圖4)特拉維夫白城(圖4)

開放

特拉維夫的“白城”有4000座國際風格的建築,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地。現在鮑豪斯博物館開放,將首先展示鮑豪斯風格家具和相關物品。第一次展覽將在4月25日開始,包括密斯·凡·德羅、Marcel Breuer、Christian Bell、Wilhelm Wagenfeld等設計的家具、圖案、燈、玻璃和陶瓷器皿等。
特拉維夫白城現代建築特拉維夫白城現代建築
面積1300平方英尺的博物館位於Bialik街21號,這座國際風格建築是由慈善家和收藏家Ron Lauder所有的。Bialik街地處特拉維夫核心區域,兩邊都是國際風格和折衷風格的建築,曾居住著作家、藝術家和學者。
白城的大部分是在1930年代特拉維夫住房建設興盛時建造的。當時從納粹歐洲逃離的受到鮑豪斯影響的猶太建築師將現代主義設計的理念移植到這裡。過去20年,人們對特拉維夫鮑豪斯遺存的興趣與日俱增。
博物館創始人和策展人Daniella Luxembourg表示,鮑豪斯學派的世界性影響不應誇大。鮑豪斯對以色列的影響是通過1906年成立的藝術學校Bezalel傳播的。1929年關閉後,該校在1935年又重新開張,很多來自德國的教師強調對圖案、印刷樣式和套用藝術的研究。
特拉維夫白城海灘特拉維夫白城海灘
但是由於逃離納粹歐洲時所帶甚少,鮑豪斯風格的實物在以色列很少。而且鮑豪斯風格的家具由於管形金屬框架被認為太前衛。博物館的首展是從以色列之外的私人收藏家租借的。
博物館所在建築原先是1920年代的單層住宅樓,10年後建築師Shlomo Gepstein對其進行擴建。到1990年代,該建築年久失修,除了底層用作牙科診所外都廢棄了。1996年,藝術交易商Luxembourg勸特拉維夫市出售了部分地產,承諾保留外觀,並將底層作為藝術用途。1996年,Luxembourg的前夫室內設計師Boubi Luxembourg對其進行整修,隨後建築師Tal Eyal也對其進行了改造。

歷史意義

文化意義

特拉維夫白城美景特拉維夫市政府很早就認識到“白城”的歷史文化意義,在保護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上世紀80年代,該市制定了一系列保護“白城”具有歷史風貌街區和建築的相關政策,規定市民對這些建築只擁有居住和使用權,不擁有所有權;不得改變這些建築的外觀和結構;不能安裝空調及影響建築外觀的其他設施;在鄰近“鮑豪斯”房屋的地點蓋新房,樓層不能高於這些原有建築,且還必須繳納與蓋新房同等數量的資金,作為保護這些歷史建築的基金。1994年,特拉維夫市還組織召開了關於“鮑豪斯建築”的國際會議,召集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共同認識評價“白城”建築的文化藝術成就,為如何在保護中利用、利用中保護獻計獻策。不過,以色列國內有官員和學者認為,就得到世界文化遺產的榮譽而言,“白城”目前得到的保護還很不夠。為此,政府將向議會提出建議,通過立法來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用法律來規範對這些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維修,對違反保護措施的居民和機構實施處罰,同時設立維護基金,籌集保護和維修所需的經費。此外,政府還十分注重對民眾的宣傳教育,從學校到社會,希望這種遺產意識和民族自豪感能夠深深植根於每一位市民心中,不斷提高民眾保護文化遺產的自覺性。每年6月,特拉維夫市都要通過集會或舉辦活動來宣傳“白城”,使得“鮑豪斯建築”的文化意義和知名度逐年提升。“白城”在被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後,吸引了人們更多的注意力,民眾在感到高興和自豪的同時也正在給予其更多的呵護。

傳承意義

特拉維夫白城海灘隨著全球化的加深,各國都面對著一個開放的世界,不斷吸收先進的國際文化並與之相融合,同時每個民族又要肩負保護自身特色、本土文化傳統的重任。以色列世界遺產委員會從成立之日起就認識到,本地區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對提升國家形象、吸引外來投資和促進地區旅遊具有極大的推進作用,同時也能夠大大增強猶太民族的凝聚力。為此,他們制訂了詳細的規劃,提出了30多個具體的近期工作項目,有計畫地進行發掘、保護和申報工作。這些項目涵蓋了從南部的內蓋夫沙漠到北部的約旦河源頭,還包括死海和紅海,以及從聖經故事時代到歷史上各個王朝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痕跡。以色列世界遺產委員會還認為,中東地區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集體的責任感和共同的努力,應該讓這些人類寶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得到國際範圍的保護和利用。漫步在特拉維夫“白城”的羅斯柴爾德大街,16號是一座方方正正、中規中矩的建築,這裡曾是特拉維夫第一任市長梅爾·迪森高夫的家,現在則是以色列獨立博物館;9號是約瑟夫·耶利亞胡的房子,其本人是赫茲利亞體育館的建築設計師;12號屬於弗格爾家族,因其有一個美麗的花園而遠近聞名;13號的建築則具有新藝術的風格,這些“現代運動”建築理念的實踐,使“白城”這一年輕的世界文化遺產與眾不同,人類的智慧、個性和創造力在此將得到永久珍藏,而特拉維夫也正因這份遺產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民族精神更增添了一道耀眼的光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