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桃源

物外桃源

“物外桃源”是郭沫若先生對整個武漢大學的一種概括與形容——

宏敞的校舍在珞珈上,全部是西式建築的白宮殿。山上有蔥蘢的樹木,遍地有暢茂的花草,山下更有一個浩淼的東湖。湖水清深,山氣涼爽,而臨湖又還有浴場的設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外桃源
  • 提出者:郭沫若
  • 意思:郭沫若對整個武漢大學概括與形容
  • 類型:詞語
簡介,具體事例,

簡介

“物外桃源”是郭沫若先生對整個武漢大學的一種概括與形容。

具體事例

郭沫若從一九三八年四月底到八月底,在風光綺麗的武漢大學生活和戰鬥了好幾個月。
當時雖然還是抗戰初期,但武漢早已成為全國“抗戰的心臟”了。那時,郭沫若肩上已經擔負著領導全國抗戰宣傳工作重任。在他當上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之後不久,要在他的管轄下,新設一個對敵宣傳處,即第七處,處長就請武漢大學范壽康教授擔任。
物外桃源
抗日期間,郭沫若初到武漢之時,住在漢口的太和街。武漢成為中國抗戰司令部之後,武漢大學在四月間西遷到四川郭沫若的家鄉樂山縣城去了。剩下的珞珈山武漢大學校舍,便成為軍委軍官訓練團的團部,較大的幾座教員宿舍也成了訓練的官邸。因為第七處處長范壽康原是武漢大學教授的關係,由於他的斡旋,使負責全面抗戰宣傳工作的第三廳廳長郭沫若,很幸運地把張有桐教授的住房頂下來居住了。這住房背山面湖,一共三層,下層有用人室和廚房,上層兩層都有客廳、書房、臥室、浴室,還有可以眺望湖光山色的陽台。再下一個坡,可以到東湖游泳,再上一個坡,可以到達珞珈山的山頂。
提起珞珈山,在抗日戰爭回憶錄《洪波曲》中,郭沫若寫到《生活面面·物外桃源》時說:“大約在前一定有什麼詩人在這兒流連過吧,山名‘珞珈’不就可以想見了嗎?”他的猜想完全符合實際。“珞珈山”原名“落駕山”,是經曾在武漢大學執教的詩人聞一多改定的。
郭沫若和於立群,是在四月底由漢口太和街搬到珞珈山武漢大學居住的。陸續搬到珞珈山居住的,還有周恩來和鄧穎超。對此,郭沫若回憶說:“周公和鄧大姐也住到靠近山頂的一棟,在我們的直上一層,上去的路正打從我們的書房窗下去過。有這樣的湖水,有這樣的好鄰居,我生平寄居過的地方不少,總要以這兒為最接近理想了。”
當年的郭沫若,對於整個武漢大學校園先是概括地稱之為“物外桃源”,然後作了如下具體描繪和極口讚嘆:
宏敞的校舍在珞珈上,全部是西式建築的白宮殿。山上有蔥蘢的樹木,遍地有暢茂的花草,山下更有一個浩淼的東湖。湖水清深,山氣涼爽,而臨湖又還有浴場的設備。離城不遠,坐汽車只消二十分鐘左右。太平時分在這裡讀書,尤其教書的人,是有福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