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國家森林公園

牛山國家森林公園

牛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山東省肥城市北部,距新城11.5公里,面積3000公頃,主峰穆柯寨海拔524米,整座山森林茂密,林相整齊,景點眾多。整座山景可謂山清水秀、林茂境仙;遠眺峰巒如聚、峭壁若屏,近觀蒼松疊翠柏、瘦藤攀古樹,共有各類植物700多種,動物園150多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牛山國家森林公園
  • 地理位置:山東省肥城市北部
  • 開放時間:8:00—17:00
  • 景點級別:AA級
  • 門票價格:25元
  • 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區熱度指數,發展歷史,主要景點,穆閣寨,點將台,招軍石,夕陽降石門,文昌閣,資聖院,牛山寺,三清殿,同川書院,幽棲寺遺址,范蠡墓,朝陽洞,竹林寺,天仙井,觀音洞,碧霞宮,媧皇殿,旅遊信息,門票,交通,

發展歷史

牛山國家森林公園又名全牛山,郁蔥山
主峰穆柯寨位於海拔524米的山巔上,現存石砌寨3600多米,高大的石牆上築有掩體,易守難攻,是典型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相傳是宋代巾幗英雄穆桂英屯兵處;陶山摩崖石刻古樸蒼勁,七十二洞穴曲徑通幽,石雕佛像千姿百態;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泰山封祥歸途中曾駕臨牛山,賜名為“郁蔥山”。加上歷代名人范蠡、西施、穆桂英、李邦珍等傳奇故事,構成了牛山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氛圍。

主要景點

穆閣寨

號稱山東第一古寨。據史料和牛山森林公園出土碑文記載,此寨歷史悠久,相傳為北宋時期穆桂英及其父穆羽,因不堪忍受樞密使王強的迫害,掛冠歸隱回到故鄉,見其地勢險要,林密溝深,於是招兵買馬,構築山寨,在此避禍。周圍有許多跟楊家將、穆桂英有關的村名、河名,也曾為黃巢寨,後太平天國起義軍之一部曾駐紮於此,故此寨保存頗好。寨內原有木製結構閣樓,又名木頭塔,故名穆閣寨。蜿蜒曲折的穆閣寨,現存寬約兩米的寨牆3600米,高約6米,石拱寨門三座,整個山寨占地約380餘畝,寨內現存兵營、哨房、中軍大帳及後勤供應遺址100多處,並有石碾,石臼。在其正南方遠遠觀其山勢,但見樹高林密,古寨隱約,殺氣疊現,可謂雄風巍巍,大有虎龍盤踞之勢。

點將台

在穆閣寨中心位置,有一處高十多米的巨石,巍然聳立在茫茫松林中,相傳為當年穆桂英點將之所,該石上面平整,中間因雷擊風蝕開裂,其東北角有石梯可攀登至頂。

招軍石

穆閣寨西南門要塞內,有一處高約四米,寬月兩米,經人工雕鑿了的石屏,威武的聳立在路旁,似有招兵收將之意。

夕陽降石門

出穆閣寨西門約300米的地方,有五塊巨石相壘而成的天然石門,封住了進寨的道路,中間只能容一個人低頭彎腰而過。石門兩邊為峭壁陡坡,地勢險要且此處是西路進寨的必經之路,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在此處觀看夕陽降落石門的景觀,別有一番樂趣。

文昌閣

建於初入牛山的河中一石崗上,該石崗原名文昌峰,為正八角形,高7米,寬4米,無檁梁,全部用青磚砌接而成,工藝精細。文昌閣建於清乾隆初年,現保存完好。一九五八年在文昌閣後修建了水庫一座,名為文昌閣水庫,庫內碧波蕩漾,庫邊柳絲輕揚。

資聖院

為佛教寺院,始建於唐代,宋時,宋真宗泰山封禪路過於此,賜名牛山為郁蔥山。元、明、清歷代均有修建或重建,為牛山寺院中規模最大一處。原建築沿一條中軸線先後建有“天王殿”、“佛爺殿”、“大雄寶殿”,並建四柱亭式鐘樓。後殿內原供奉佛祖,明成化七年重修後改供奉觀音菩薩,整個資聖院建築於七十年代拆毀,現僅存千年古樹十四株及數塊殘碑。

牛山寺

位於牛山林場場部附近,始建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為扳一道重修,供奉觀音、王母。主殿長11.9米,寬7.2米,高7米,建築形式為硬山式,前有抱廈,內有大理石石柱八根,浮雕有各種龍、鳳、鳥、人物及多種書體的楹聯,梁棟上彩繪有龍、麒麟、人物、金雞富貴圖。東西牆壁上各繪有四幅山水壁畫,為牛山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物。

三清殿

建於明嘉靖二十四年(1546年),主殿全部用條石相砌而成,圓錐頂,外層用白灰抹縫,東依山勢,西傍小溪,北靠懸崖,每當雨季,此處松柏滴翠,瀑布斜飛,山花爛漫,實為靜修靜養之地。

同川書院

系明僉都御史李邦珍於萬曆三年告老還鄉後,因戀少年讀書之情,為聚親結友,和授書子孫而修建。該書院建於落石泉的東鄰。原建築為兩棟明式青磚小瓦房屋,前排三間為學堂,後排三間帶前廈為住宿會客處,東配房為廚房,學堂前建有悠然台、甘霖池、環翠亭等,現僅存李邦珍親手載植的一對龍鳳柏。

幽棲寺遺址

位於陶山南側,原寺內主體建築大雄寶殿,是金大定十七年(1178年)修建,前出廈,外形雄偉壯觀,供奉有如來佛、文殊、普賢真人、十八羅漢等,該建築於一九七一年被拆除,現僅存西房、鐘樓等及明嘉靖二十一年修建的范公祠,原有唐僖宗李環時(1881年)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一座,現存岱廟東廊碑刻陳列室。在西幽寺遺址後,現存有幾塊柱基石,埋在原地基的位置,其中西邊一組建築,現立有八棱石柱一根,直徑半米,上細下粗,高四米三、七,上雕鳳凰牡丹圖案,淺陰紋線刻。上有一面模糊不清的文字,落款為宋宣和三年(1122年),東邊一組建築為蓮花形柱礎,保存完好,柱石八十公分見方。從殘址看,當初建築規模宏大,建築年代無史書記載。

范蠡墓

位於幽棲寺遺址北四百米處,原墓前立有石碑兩塊。其中唐貞觀八年的碑高兩米、寬一米,上刻《越大夫范少伯之墓》,碑額上刻有“鴟夷歌”,碑陽為佛像,下為觀世音佛像,上拱刻“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載之下,誰可比倫”。佛像下右側是李斯留題青松子笑贊句:“霸業朽,忠名在,此堆土,黃金塊,傳萬古,人人愛,綱常維,宇宙賴”,原石碑已被砸毀。

朝陽洞

為陶山七十二洞之首,也是魯西南地區已知的石刻雕像最多的天然岩洞。據光緒十七年肥城縣誌載:朝陽洞,洞南向,方可容車,廣如堂室,為朝陽初洞,登二十級亦如之為中洞,又登二十級深廣倍於前洞,為朝陽上洞,洞四壁皆刻有諸佛像。朝陽洞位於陶山南北側的懸崖上,洞口“朝陽洞”三個大字為清嘉慶二十二年(1818年)劉全題。內有石刻雕像六十四尊,分別為佛、道、關公等。

竹林寺

朝陽洞東約200米,為竹林寺遺址,俗名無影寺,原建築久已倒塌,只留殘碑柱礎,附近山崖上有徐茂莘所寫“竹林寺”刻字和趙光湖“三寶”刻字。並保留有乾隆三十一年,民國八年重修竹林寺碑記,碑文載:“竹林寺地勢幽深,林壑清美,又有洞天映帶左右,在肥城足稱盛景……”。原建築建於宋宣和年間,歷代均有重修。在遺址前,有一塊長寬約一米二左右的經幢底座,保存完好,四周浮雕,有忍冬、羅漢和動物圖案,造型很是精美。

天仙井

竹林寺遺址靠山崖處,有一水井,深約6米,常年不乾,當地人稱為無影洞。井口崖石上刻“天仙井”三字,西邊崖壁上有“愛陶泉”文字,旁邊有宋宣和年間淺線陽刻彌勒佛像,佛像身著伽裟,後有佛光圈。

觀音洞

位於陶山西面的懸崖上,洞口隱蔽,需要迂迴攀登而上,主室寬約十五米,深三十多米,高約十米,是陶山諸洞中最廣闊的一座,洞口有造像三座,在南石壁上有大明正德二年(1507年)一篇文字,提到洞內原有佛像一十七尊,而今已不存在。還有明崇禎四年的壁刻一篇,曰:“陶山古越王勾踐臣大夫范公蠡隱居處……”。

碧霞宮

位於小泰山懸崖上,舊志稱為石廟,最初建於明萬曆元年,周圍建築仿東嶽泰山碧霞祠,登六十三台階,過碧霞宮石門,便是料石砌成的碧霞宮,廟宇坐北朝南,西邊一間供奉碧霞元君神像,東邊一間內供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神像。廟門前刻有“小洞天”三個大字,旁有“三元一心”、“五行一氣”刻字。

媧皇殿

位於陶山東小泰山的半山腰,舊志謂媧皇廟,現存石砌牆,穹窿頂上泥沙灰,外觀為圓錐頂式建築三間,坐北朝南,為大清同治年重修。東邊一間供“文昌”,西邊一間供“山神”,中間一間供媧皇,院內有方緣殘碑一塊,殿前巨石上刻呂祖訓語。

旅遊信息

門票

肥城牛山森林公園門票25元,預定價20元。
優惠政策:①兒童身高1.1米以下免票,兒童身高1.1米—1.4米半票 ,②老年人70歲以上憑證免票 。

交通

自駕車路線
①濟南方向沿濟微路過長清進入肥城,約10公里第一個十字路口(有路標)西行6公里到孫牛路,向北直行4公里至山根有路標。
②泰安方向,肥城一級路口肥城下,走南外環向西或市區向西,到孫牛路再向北直行10公里至山根有路標。
乘車路線
①上午8:05在肥城汽車站轉盤北有通牛山專車。
②4路車到楊莊礦再租車或步行來牛山(12分鐘一班)。
③牛山班車:肥城市醫院發車 經汽車站、火車站到牛山,票價4元,8:00始發 末班16: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