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美洲牧場上照顧牲畜的人、放牧的人)

牛仔(美洲牧場上照顧牲畜的人、放牧的人)

牛仔(英文:cowboy;西班牙文:vaquero)是指在美洲牧場上照顧牛、馬的人,並於19世紀開始後流行於澳洲大陸。專門照顧馬的人又叫牧馬人(wrangler)。除了牧場裡工作外,有些牛仔還參加牛仔競技(rodeo);不少牛仔是專業牛仔競技參賽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仔
  • 外文名:cowboy
  • 適用人群:美洲牧場上照顧牛、馬的人
  • 主要活動:牧場放牧、牛仔競技等
釋義,歷史沿革,“牛仔”過去,“牛仔”現在,“牛仔”文化,“牛仔”意義,

釋義

1.西班牙文:vaquero
含義:是指在美洲牧場上照顧牛、馬的人 
2.剛出生不久,或處於幼齡階段的牛,被稱為牛仔。

歷史沿革

“牛仔”過去

美國牛仔的出現與西班牙的殖民擴張不無關係。西班牙人在飼養和馴服牲畜方面很有一套,在16世紀的殖民過程中,他們將這一傳統還帶到墨西哥,後來又傳到包括德州在內的美國西部,牛仔、駿馬、長角牛、牧場勾勒出美國原始西部生活的主旋律。據記載,早期的得州牛仔中,非洲裔黑人、拉美人占絕大多數,並且處於社會底層。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美國牛仔主要集中在牧場上,他們要放牧、交易牛群,還要負責維修柵欄、管理牧場設備等,工作相當辛苦。
遊牧生活決定了牛仔在穿著上與眾不同,典型的牛仔總是頭戴氈帽、腳蹬馬靴、腰掛匕首短槍,其裝束絕對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更注重實用性,如高跟馬靴主要是為了防止腳從馬鐙中滑出來;結實耐磨的牛仔衫則是為了防止穿行灌木叢時被撕破。由於經常走動,他們所帶的物品都集中在馬背上,數量少而精,而且一物多用,如手帕既要擦汗,又要洗臉,還要當抹布。值得一提的是,馬鞍是牛仔最重要的行頭,他們到牧場找工作時,可以不騎馬但絕對不能沒有馬鞍。據說當年10塊錢的馬配100塊錢的鞍並不是稀奇的事。
到了19世紀70年代,隨著鐵路的修建以及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牛仔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活動範圍逐步縮小,社會角色也逐漸弱化。從真正意義上講,牛仔時代在歷史上只持續了幾十年。

“牛仔”現在

到了21世紀,原汁原味的牛仔幾乎見不到了。現代化把牛仔送進了博物館。美國勞工部2003年的工種分類中,牛仔仍是其中之一。提起美國西部牛仔,人們就會聯想到德克薩斯州,這裡不僅是美國的牛仔之州,也是世界的牛仔之鄉。在好萊塢影片中,美國牛仔給人的印象總是威猛、豪爽、俠義。

“牛仔”文化

儘管牛仔時代已經過去,但它孕育的牛仔精神和文化卻延續了下來。休斯敦是一個很能體現牛仔文化的城市,這裡每年3月都要舉辦全美最大的牛仔節,其中的馴馬及馴野牛表演相當精彩刺激。離市區不遠的喬治牧場歷史公園有180年的歷史,是休斯敦最能體驗牛仔文化的牧場。這裡的牛仔現場表演內容豐富,如趕牛入柵欄、套繩套、修牛角等等。達拉斯附近的沃思堡牲畜交易所也保留了“牛”城本色,這裡定期舉辦大型馬術表演,還有遊行和牛仔式的聚會。

“牛仔”意義

牛仔文化也為得州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休斯敦的“得州之味”牛排館是每位崇尚牛仔文化的遊客必到之處。在得州的旅遊景點,牛仔帽馬靴等牛仔裝備必不可少。尤其是質量上乘的牛仔帽,更成為人們爭相購買的紀念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