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印

牌印

牌印,讀音pái yìn,漢語辭彙,解釋為中國古代官職人員的令牌和印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牌印
  • 拼音:pái yìn
  • 注音:牌印
  • 釋義:令牌和印信
解釋,出處,典故,

解釋

中國古代官職人員的令牌和印信。

出處

1、《資治通鑑·唐僖宗中和四年》:“將佐已下從行者三百餘人,並牌印皆沒不返。”
2、胡三省註:“古者授官賜印綬,常佩之於身,至解官則解綬。至唐始置職印,任其職者,傳而用之。其印盛之以匣,當官者寘之臥內,別為一牌,使吏掌之,以謹出入,印出而牌入,牌出則印入,故謂之牌印。”
3、《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令孜夜入建軍,以節度觀察牌印授 建 。”
4、《三國演義》第十二回:“萬望明公可憐漢家城池為重,受取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
5、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遂將牌印送與呂布。呂布卻待要接,只見玄德背後關、張二公各有怒色
6、孔尚任桃花扇·賺將》:“虧了夫人侯氏 ,有膽有謀,昨夜畫定計策;差俺捧著牌印,前來送交,就請他進城筵宴。”

典故

《宋史·職官志》記載禮部:“出入內外牌印之事”。說明牌和印的管理屬於禮部的職責,禮部有專門管理牌和印的地方。
牌印
北宋有“牌入印出、印入牌出”制度,如果印授給了某個地方政府,則要把牌放在原來放印的地方,等印收回來之後,再把牌拿出來,和現在在圖書館借書使用的書牌頗為相似。
另外《宋史·職官志》又記載少府監:“本監但掌造門戟、神衣、旌節、郊廟、諸坊祭主、法物、鑄牌、印、朱記、百官拜表、案褥之事”。說明當時的鑄印之權歸由少府監管理。監內還專門配備有“鑄印篆文官二人”。少府監把牌、印、朱記鑄好之後都交給禮部,由禮部進行管理分發。牌與印是緊密關聯的,有印就有牌,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