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午餐計畫

營養午餐計畫

2011年10月26日,國務院決定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中央每年撥款160多億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標準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政策約惠及680個縣市的2600萬在校學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營養午餐計畫
  • 啟動時間:2011年10月26日
  • 啟動單位:國務院
  • 全稱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
  • 每年撥款:160多億元
  • 標準:每生每天3元
內容簡介,實施標準,專家建議,媒體評論,相關問題,相關新聞,

內容簡介

2012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關於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的意見》。此項政策出台後,引起了廣大網民的關注和熱議。

實施標準

“在特困地區,3元錢的標準完全能夠換來一頓營養午餐,這與試點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要基本相適應。”針對有網友關於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標準偏低的疑問,財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長孫光奇昨天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作出回應。
近期,國家出台實施營養改善計畫,中央財政為680個試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每生每天提供3元錢的營養膳食補助,很多網友質疑3元錢的標準是否夠支付一頓營養午餐。
孫光奇說,2010年中國農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費支出1081元,試點地區應該比這個數還要低。而且“營養改善計畫補助標準”不是全包標準,先行的有一個“一補”政策,對試點地區農村家庭經濟困難的小學生的補助4元錢、國中生補助5元錢。以一年計算,小學生就是1600元、國中生拿到1850元,已經超過當地的農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費支出。
此外,從國內實踐來看,目前有些地區搞了營養餐的試點工作,但是政府補助標準沒有超過3元錢。比如陝西“蛋奶工程”一天2元錢,是由政府和家長共同分擔的。

專家建議

營養改善計畫應該用普惠制替代試點干預。目前中央160億元在全國680個縣(市)試點,約2600萬在校生受惠,但這隻覆蓋到義務教育階段三分之一的學生。孩子的營養改善仍應由政府財政主導,因為社會公益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塗猛
160億元解決了貧困地區孩子的午餐問題,但很多學生寄宿在校,食堂、宿舍等條件沒有改善,很多學校有廚房卻沒炊事員做飯。現在正處於中國經濟發展的轉型期,產生了很多留守兒童,在寄宿制下,國家應拿出更多資金承擔工友工資、學校醫療等行政成本。
——中國青年報社原副社長謝湘

媒體評論

一項利國利民的舉措,需要完善的制度設計進行匹配。制度越完善,就越大程度地保證不遭個別人鑽“空子”,讓政策落空或者背離初衷。
中央財政直接撥款給予學生補助,遭個別人鑽制度“空子”,“吃空餉”的惡劣事件此前已有先例。一年前,在國家實施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政策的過程中,就有個別地區和學校鑽制度漏洞,違紀違法,虛報學生人數套取國家助學金,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專家指出,避免這種虛報人數“吃空餉”的做法在160億元的計畫中再次發生,需要嚴格的制度規定和完善的執行規程。
在我們的鄰國印度,也有值得借鑑的經驗和教訓。
1995年,印度啟動“國家初等教育營養支持項目”,又稱“免費午餐計畫”,這項計畫在2002年由印度最高法院下令推廣到全國,到如今,每年約有1.2億中小學生每天能享用到一頓免費午餐。每年印度政府為此投入的經費在20億美元左右,這也是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學校免費午餐項目。
儘管這個項目讓很多窮人家的孩子受益,但是,項目執行過程中暴露出的制度缺陷,尤其是腐敗問題令人警醒。2005年,警察一次性查獲了從國家倉庫貪污走的“免費午餐”項目專用的8輛貨車,上面裝載了2760袋大米;2006年,某村居民指控當地老師集體貪污和挪用了“免費午餐”;2011年,國大黨領袖拉胡爾甘地指控反對黨挪用經費,致使一些學校有3個月未能享用到“免費午餐”……有印度媒體這樣評價:“廣泛”的財務違紀問題在“免費午餐”項目中被暴露出來。
出現類似問題的不只印度,就在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免費午餐”項目後的兩天,台灣版的“免費午餐”項目也爆發了醜聞,新北市“校長集體向營養午餐業者索賄”案,導致十餘人被收監,讓整個台灣教育界蒙羞。
專家指出,避免類似的問題在160億元的計畫實施過程中出現,應該要求相關執行部門嚴格執行國家財政資金管理法律和財經紀律,加強監督與檢查,堅決查處違規行為,保證每一分錢都要發揮最大的效益。

相關問題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一項針對貧困農村地區學校供餐與學生營養改善的報告稱,通過學校供餐,學生營養攝入和體質體能改善顯著,但由於義務教育管理實行屬地管理,學校供餐所涉及的點多面廣、頭緒繁雜,各地管理規範和運作水平參差不齊,影響到政策的執行效果和學生的受益程度。
保障學生營養成共識
在中央政府決定按每生每天3元的標準為試點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之前,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曾在青海雲南廣西寧夏等西部省區開展學校供餐試點。
去年下半年,該基金會組織課題組,對上述四省區學校供餐與學生營養問題最新政策進展進行了效果評估,並就供餐方式、資金利用效率等進行比較和總結。評估認為,以學校供餐保障學生營養已成為當前各級政府的共識,學校供餐的基本條件正在不斷完善。
營養改善效果打折扣
評估報告認為,部分地區將學校食堂承包經營,雖然降低了學校用於食堂運行的支出,但加重了學生的就餐負擔,也使學生營養改善的效果打折扣。
部分地區對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金的管理,雖已逐步將資金用於學校供餐、改善學生營養上,但仍缺乏統一明確的政策安排。在具體餐食供應方面,部分地區對地方的飲食習慣考慮不夠,在設施的配備和原料的採購上沒有實現本地化,配備的部分廚具價格高昂且不夠實用。

相關新聞

報告稱實施“營養午餐計畫”學校多缺乏配套資金
昨天,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京發布《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革項目調研報告》。報告梳理並對比了國內外學生營養改善的政策,比較了由政府主導的重慶“蛋奶工程”和民間參與的“免費午餐”等營養項目,發現目前在已經實施營養午餐計畫的學校,大都面臨著缺乏配套資金和食堂工作人員的困境。
缺少配套資金和人員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介紹,報告歷時半年完成,選取了雲南、青海、貴州、陝西和重慶等五個中西部省市作為樣本地,對地方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等不同主體實施的營養改善項目開展調研。
日前,中央財政160億元的營養改善計畫已啟動試點。但調研發現,在已經實施營養午餐計畫的學校,大都面臨著缺乏配套資金和食堂工作人員的困境,出現“有米無鍋”現象。並且,目前的政策只解決午餐,尚無法顧及到早餐。因此,報告認為,人均3元,160億元的資金撥款並不能一勞永逸,需要探索各級政府分擔,社會力量參與的經費保障機制。
營養方案要因地制宜
由於各地生活水平、兒童健康狀況各不相同,實施營養改善計畫需要建立在各級農村兒童健康和營養狀況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實施不同的營養方案,到底是蛋奶,還是飯菜,還是加料主食。
對於已經執行國家計畫“每人每餐3元”的地區,需要在執行過程中,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和學生營養狀況,細化午餐的配比和營養搭配,保證學生營養均衡。在條件允許的地區,應當建立營養師制度,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營養教育。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學生營養室主任胡小琪介紹,他們受教育部和衛生部的委託,開始著手起草農村學生膳食營養指導,將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季節分別制訂食譜,預計將於3月發布。
內外監督才能夠落實
在監督機制上,楊東平表示,除了現有的行政體系內的自我監督外,還需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外部監督。這種外部監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在學校層面上,建立由家長、退休教師等參與的家長委員會一起管理項目的一伙食或者賬目;二是整合地方的力量,比如可以由當地的縣委、團委、政協、兩會代表、老教師協會等參與,作為外部力量進行評估、檢查、監督免費午餐的實施。這樣的監督可能比單一的行政系統內部的自我監督更有效,使得國家的善舉能夠落到實處,能夠真正使農村兒童受益。
除了要政府、社會組織、市場和公民共同參與之外,報告建議對營養午餐立法,以確保營養改善項目目標的實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