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渠戰役

營渠戰役

營渠戰役,是紅軍第四方面軍進行的一場重要作戰行動。時任總指揮徐向前,李先念、陳再道、許世友等率部參戰。共殲滅國民黨川軍第一混成旅大部和第二、第三、第五混成旅各一部,斃其1000餘人,俘其團長以下官兵2000餘人,繳槍2000餘支,解放了營山縣城。

營渠戰役,作為紅軍入川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反敵六路圍剿的三大戰役(萬源保衛戰、宣達戰役、營渠戰役)之一,在川陝革命根據地軍事鬥爭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重大的影響。

基本介紹

  • 名稱:營渠戰役
  • 地點:營山 渠縣
  • 時間:1933年
  • 結果:解放了營山縣城
  • 主要指揮官徐向前 李先念 陳再道 許世友
戰役概要,戰役意義,戰役介紹,

戰役概要

營渠戰役
發生時間: 1933年9月22日~10月6日
發生地點: 四川省北部營山、渠縣地區
1933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取得儀南戰役勝利後,川陝蘇區西南方向擴展到儀隴以南地區。但盤踞營山、渠縣等地的國民黨軍第20軍第2混成旅卻占據著巴中縣之玉山場、鼎山場等地,突出於儀隴和江口(今平昌)之間,成為紅軍繼續向南發展的嚴重障礙。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遵照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決心發起營(山)渠(縣)戰役,首先消滅突出於玉山場、鼎山場之第2混成旅,爾後向南發展,相機殲滅其主力。9月22日,紅9軍一部冒雨穿過荒僻山徑,隱蔽插至玉山場、鼎山場側後,次日拂曉攻占險要陣地龍背場,另一部乘勢占領馬鞍場。與此同時,紅30軍主力正面逼近玉山場,迫守軍南逃,鼎山場之敵陷於孤立,迅即被紅4軍一部擊破。第20軍軍長楊森為確保營山、渠縣、蓬安,急令第1混成旅主力加強佛樓寺、楊家寨一線防守,第2混成旅餘部和第5混成旅一部在天池至大廟場一線占領陣地,井調第3混成旅和第5混成旅主力加強蓬安、營山地區防守。紅軍備部乘勝向南進攻,先後在佛樓寺、楊家寨、大廟場等地擊破敵之抵抗,於10月3日攻克營山城,逼近渠縣城郊。6日,繼占蓬安對岸之周口,迫敵退守渠縣、廣安、岳池一線。經10餘天戰鬥,紅軍共斃敵千餘人,俘其團長以下2000餘人,繳槍2500餘支,蘇區向南擴展50餘公里。

戰役意義

渠縣大部和蓬安縣嘉陵江以來廣大地區,根據地向南擴展百餘里。是役,紅四方面軍首長及戰役指揮員在戰法運用上的特點如下:
(1)採取了避實就虛、專打弱敵的方法,一舉奪占玉山場。
(2)乘勝追擊,發展勝利,攻取鼎山場,全殲守軍。
(3)充分運用勝利形勢,適時發起全線進攻,攻克營山縣城。
相關人物: 徐向前 陳昌浩

戰役介紹

1933年9月,繼“儀南戰役”後,紅四方面軍根據中央指示,在渠江與嘉陵江之間繼續鞏固、擴大根據地,於是發動了“營渠戰役”。9月22日,戰鬥正式打響,時由徐向前任總指揮,李先念、許世友、陳再道分別率紅九軍、紅三十軍從儀隴、平昌江口、巴中向南出擊,川軍守敵楊森以二十軍六個混成旅共二萬餘眾前去阻擋。陳再道、許世友率所屬紅軍採取隱蔽突擊戰術,迅猛攻下渠縣北部的貴福、岩峰、涌興、文崇、三匯、土溪、龍會、石橋等鄉鎮,逼近縣城,一舉解放渠縣。整個戰役歷時14天,共殲敵3000餘人,殲敵團長1人,俘敵團長1人,繳獲長短槍枝三千餘支。營山、蓬安大部分地區根據地向南擴延百餘里,取得了重大勝利。
戰役之後,紅軍於1933年10月2日在四川渠縣貴福建立渠縣蘇維埃政權。隨後,在渠縣轄區內設立了10個區蘇維埃,70個鄉蘇維埃政權。渠縣北面為紅軍根據地,南面為國統區,使渠縣成為川陝蘇區保衛的主戰場,在蘇區邊地展開大小數十次蘇區保衛戰,使渠縣蘇維埃政權一直堅持到紅軍戰略大轉移時。蘇區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參軍參戰,擴大紅軍隊伍,開展游擊戰爭,影響遍及渠縣北部2000多平方公里。當時紅軍在貴福、涌興、文崇、三匯、石橋一帶留下了大批珍貴的石刻標語,其中渠縣義和鄉“擴大民族革命戰爭”巨幅石刻標語尤為著名。
李先念徐向前題詞的營渠戰役紀念碑李先念徐向前題詞的營渠戰役紀念碑
營渠戰役,作為紅軍入川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反敵六路圍剿的三大戰役(萬源保衛戰、宣達戰役、營渠戰役)之一,在川陝革命根據地軍事鬥爭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重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