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炭

燒炭

將樹木枝幹燒制為炭。《魏書·刑罰志》:“畿內,民富者燒炭於山,貧者役於圊溷。” 唐 白居易賣炭翁》詩:“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燒炭
  • 外文名:ShaoTans
  • 屬性:樹木枝幹燒制為炭
  • 用途:取暖、烹飪
概況,製作過程,裝窯,燒窯,封窯,取窯,

概況

shāo tàn ㄕㄠ ㄊㄢˋ
燒炭(燒炭)
將樹木枝幹燒制為炭。《魏書·刑罰志》:“畿內,民富者燒炭於山,貧者役於圊溷。” 唐 白居易賣炭翁》詩:“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製作過程

裝窯

說到燒炭,對於山里人來說並不陌生。先是擇址挖窯孔,然後是砍樹鋸木、裝窯、燒窯、封窯和出炭等幾個環節。窯孔位置應選擇於崗頭壠背稍微平坦之處,以通風、乾燥的地方為宜。整座窯孔呈大半個圓形狀,先用鋤頭劃一個大致的輪廓,然後把圈內的沙石泥土都挖出掏空。那土窯高約五尺半,寬六尺左右,四周靠邊沿之處,留好三至四個煙囪洞和一個觀火眼。
然後開始砍樹伐木,一座炭窯安排七八個壯勞力,大伙兒分散開,每人手裡捏一把鋥亮鋒利的長柄大斧子,在陡峭的山腰壠坡里,見碗口粗的樹木,揮斧就砍。隨著斧子的起落,一棵棵樹木撲倒在地,即刻斬頭去梢,將中段砍成五尺來長,不帶枝葉的光木段,拖到窯里。接著就開始裝窯,樹段豎直,從裡到外,按一定的層次程式排列於窯孔之內,把含有松脂的、容易燃燒的松木段放在引火口。然後在排列著的木段上端蓋一層厚厚的柴草,柴草之上再覆蓋黏性度較高的黃泥,要有一定的厚度,先用腳踩,再用長木棍子不停捶敲,直至黃泥光滑油亮為止,這就是窯頂,相當於屋瓦。(等第二次燒用,老窯頂可以留用,省了這道工序。)

燒窯

裝完窯後,可點火燒窯,先用乾柴引燃,塞進窯口洞裡,用乾柴烈火烤裡面的木段,從濕烤到乾,漸漸地松木段也開始發出火苗,燃燒起來。開始時,炭窯冒出的煙帶有水蒸氣,是白色的,幾個晝夜後,煙變黃,再變青,然後煙幾乎是看不見了,往上冒著的是青純的氣,此時就可封窯,即把洞口、煙囪和觀火眼統統用黃泥密封住。對於燒窯火候的把握,需要一定的經驗,必須由燒炭多年的老炭工把關,因為燒過了頭,留下的是灰,見不到炭,徒勞無功;反之燒不透,封火過早,那么炭的中心部位還是木質,這種炭通常叫生炭,用起來有些煙,且爐溫不高。

封窯

封窯一星期後方可開窯透氣,再冷卻三天,就基本告成,估摸燒一窯木炭前後需半月之多。

取窯

接下來的活計是取窯出炭,打開窯門,一股嗆人的煙氣撲面而來,使人咳嗽不止,這時須趕緊把嘴閉住,然後弓背屈膝,在揮汗如雨中把一段一段烏黑髮亮的木炭從窯內撈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