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愈

熊文愈

熊文愈,森林生態學家和竹類專家。在“南竹北移”、“竹材豐產”,擴大竹林資源,以竹代木等緩解國家森林資源不足方面,從理論到實踐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先後提出“現代林業”、“生態系統工程”和“生態邊界層”等概念和理論。對推動中國森林生態學的發展和林業現代化起了積極的作用。

2014年9月27日22時48分,著名林學家、森林生態學家和竹類研究專家,中國竹類研究所的倡導者,中國竹林培育科學創始人,國際“竹先生”熊文愈教授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因病去世,享年99周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文愈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崇慶
  • 出生日期:1915年7月9日
  • 逝世日期:2014年9月27日
  • 職業:森林生態學家和竹類專家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技術成就,簡歷,主要文獻,

人物簡介

熊文愈,森林生態學家。四川崇慶人。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森林系。曾留校任教。1946年後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耶魯大學林學院學習。1951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研究員。1953年回國。歷任南京林學院、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教授、林學系主任,中國林學會第三至五屆理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九三學社社員。從事森林生態學的教學與研究。與他人合作進行的毛竹豐產和南竹北移區劃的研究,取得成果。主編有《森林學》,合編有《竹林培育》等。
熊文愈

人物生平

熊文愈,字楚樵,號樹仁,1915年7月9日出生於四川崇慶縣。童年時參加田間勞動,從而養成了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4歲入私塾啟蒙,10年中,他熟讀了四書、五經、古典詩詞,還臨摹各種碑帖,練習書法。1936 年高中畢業後,考入四川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在大學期間,學習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第一,多次獲學校獎學金。他在當時森林系主任程復新教授的啟示和教導下,對森林生態學(當時叫林學原理)和森林環境利用產生濃厚興趣。他的畢業論文《通江白木耳之調查及其改進方案》就是從這兩方面進行闡述和論證的。這篇論文發表在《林學》1941年第7號上。1940年取得農學學士後,留校任助教。4年後晉升為講師,主講林學原理和造林學。1944年考取中英文教基金會公費留學,先進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旁聽,後轉入美國耶魯大學林學院。1947年獲碩士學位。同年8月轉入明尼蘇達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美國生態學家W.寇柏、林學家T.項氏漢生和H.漢森等指導下,專攻森林生態學。他選了《北美榛子的生態研究》為博士論文題目。從生態學的角度,系統地研究林內榛子灌叢與森林類型的關係及其控制措施,並研究各分子之間的時空位置關係,形成了森林生態系統概念。這對熊文愈以後學術工作和思想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影響。該論文受到評審們的高度評價,至今仍為北美森林生態系統和森林經營的主要參考材料。1951年,熊文愈取得了博士學位,並留校作研究工作。與H.漢森、S.斯伯等教授合作,發表了《榛子及松林生長分析研究》等數篇論文。

技術成就

熊文愈自1953年回國後,立即投入緊張的教學工作。當時,中國林業蓬勃興起,林業教育開始獨立,師資與教材均缺乏。熊文愈教學伊始,就擔任了林學、林工、森林保護、特用經濟林等專業的森林生態學、林學概論、森林學等課程的講授任務。他認真備課,擬定教案和講授提綱,廣泛收集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充實教材內容。課堂上用啟發式,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學科的現狀及其發展前景,課後又為學生指定參考讀物。在野外實習中,與學生同吃、同住,每天爬山涉水,不辭辛勞,深受學生愛戴。熊文愈在教學的同時,積極進行教村編寫工作。1959年,他主編的《森林學》(前半部為森林生態學,後半部為森林經理學)教材印出後,被當時南方林業院校作為教材而廣泛採用。
1959年,他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2年,他被批准為博士研究生導師。他在指導研究生的過程中,要求研究生在選題以前,必須查閱資料,做摘要,寫文獻綜述。然後與他們共同討論研究,把新的觀點、構想教給研究生,並共同擬定題目。經過這樣細緻周詳的預備工作,無論是碩士生還是博士生,都得到了嚴格的鍛鍊,從而寫出了高質量的論文。他培養出來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已在科研和教學單位承擔著重要工作,並作出很多貢獻。
熊文愈對學生很注意品德教育,經常鼓勵學生要勤勤懇懇工作,踏踏實實做人。常說:“知識是力量,品德是標準”,二者不能偏廢。他經常利用節假日邀學生到家裡,大家動手,邊吃邊談,在輕鬆的環境中,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學生珍惜自己的年華,為國家多作貢獻。
熊文愈在教育改革中積極提出自己的看法,並向有關部門建議。早在50年代,他就認為單科性林業院校的專業設定範圍太窄,不利於基礎學科和學生知識面的擴展。因此,他提出要多設選修課,以開擴學生視野,拓寬知識範圍,畢業後才容易適應國民經濟多方面的需要。同時還提出,高校教育應與科研密切結合,強調在一個地區,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生產單位應密切聯繫,人才、設備可以流動使用,或互相協作研究,既有利於教師水平的提高,又利於生產發展。那種分散管理,各自為政,課題互不見面的作法是極大的浪費。這些意見,他曾不止一次地向有關領導提出,反映了他熱愛林業教育事業及切望中國的林業教育事業能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的心情。
熊文愈自幼在竹林沿溪繞屋的環境中長大,對竹子懷有深厚的情趣。他為中國森林資源缺乏而憂心,看到中國有大面積的竹林,分布廣,種類多,民眾栽培和利用竹子的經驗也極為豐富,認為如果加強竹林生產、以竹代木,就大可緩解國家木材供需矛盾的壓力,也可發揮竹林資源潛力,突出中國林業的特點。於是他決定從事竹子研究,並選定毛竹為其研究對象。毛竹是中國主要竹種,成材快,經濟價值高。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研究毛竹工作中,並親自到竹區用生態學的原理去總結民眾的經驗,積極推廣。1958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石門毛竹豐產林》一書,就是他帶領有關科技人員實地進行系統調查,從理論上分析論證的成果。這一成果先後在浙江、安徽、江蘇、福建、江西、湖南、廣西、貴州、四川等省區進行試驗推廣,均取得豐產效果,經濟效益非常顯著,贏得了廣大民眾的讚譽。
熊文愈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要擴大竹林面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必須進行系統研究,並應有一個研究中心。為此,他於1962年在南京林學院組建了“竹類研究室”。從此,他開始了對毛竹生長與地理、氣候、土壤等相關性的研究,並在南京林學院下蜀教學林場和浙江莫乾山林管局林場的竹林內設定位觀測點。差不多每年春秋兩季(出筍—成竹),他都和年輕的科技人員一起在竹林中收竹葉、鋸竹竿、挖竹鞭、測定林內小氣候及觀測地表徑流等。他還是同伴們的好後勤,為了讓同志們休息好,承擔了一些如銼鋸、磨斧、準備早餐等任務,使研究小組成為一個和諧的小集體,充分發揮每個成員的積極性。
熊文愈用生態學原理去研究竹林群體結構的特徵,提出了對竹林合理經營管理的措施和研究方向。這一研究方法在他早期的兩篇研究生的碩士論文中就有充分的論述。這兩篇論文題目分別是《毛竹的生物學特性及毛竹林類型劃分》和《毛竹林地下鞭根系統的研究》。
1964年,廣西昭平毛竹大面積開花,熊文愈應邀前往調查,發現開花後的毛竹果實纍纍,但地下竹鞭已失去了繁殖能力,而林下幼苗很多,天然更新很好。於是,他建議將幼苗移出林外栽植,同時採種育苗,以便使竹林復甦。這一建議取得了顯著成效。60、70年代,在黃河以南各省區就利用這種方法先後大規模開展了毛竹引種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南竹北移、竹林更新和擴大竹林面積的工作。熊文愈先後數次主持召開南竹北移協作會和竹類培育培訓班,交流經驗,推廣成果,顯著地促進了北方竹林的發展。例如山東的文登、日照、青島、河南的信陽、新縣、商城、固始,陝西的漢中、南鄭、城固、渭南、周至等地的竹林面積都不斷增大。在山東日照等地還建成了新型的毛竹林基地。1974 年,他和周芳純等將多年研究和實踐的豐富資料,編撰成了《竹林培育》一書,出版後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並先後重印4次,仍供不應求。日本同行對此書更是推崇備至。1978 年“毛竹豐產和南竹北移”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集體獎。
1981年,熊文愈作為特邀代表參加了國際林聯在日本京都召開的第17屆世界會議。行前,他放棄一切休息時間把同行們在竹類研究方面的有關論文譯成英文,編成專輯,帶到會上分送與會代表。他在會上宣讀了題為《竹類植物的居間分生組織與節間伸長研究》的論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論點,如:按傳統理論認為植物的居間分生組織是嵌鑲在成熟的組織之間的分生組織,而竹類的居間分生組織則導源於頂端分生組織,經過分化形成節隔,並分割分生組織而成為各節的分生組織;各節分生組織由下而上的增長延伸,就構成了竹子的高生長。這些新的發現引起了與會者的極大興趣。這是中國竹子科研成果第一次與世界同行們見面,從而使世界竹子工作者們對中國豐富的竹類資源和科研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促進了國際交流。為此,1986年國際林聯在南斯拉夫召開第18屆世界會議時,熊文愈再次被邀參加,並在會上作了《中國竹子研究的現狀和展望》的報告,並於聯合國《林業研究》雜誌上發表。這次會上,他被選為國際林聯第5學部(即P5·04)專業組組長,任期從1987年到1990 年。1987年,英國朗曼出版公司把熊文愈列入《世界科學名人錄》生物學卷。1988年,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又將他列入《遠東及澳大利亞科學家名人錄》及《國際知識分子人錄》。
為推動國內外竹子生產利用的研究,熊文愈與周芳純一起在南京林業大學籌建了“竹類研究所”,數年來,多次組織全國和國際性的竹業工作會議、學術研討會及技術交流會,大大推動了中國竹子生產、加工利用、產品銷售和流通等方面的發展。
1986年,熊文愈以P5·04專業組的名義,主持編寫英文《竹業通訊》,主要介紹世界各國竹子生產利用和科學研究的動態,每年兩期,每期350份,傳送各國竹子工作者。這一雜誌,對弘揚中國竹子研究、生產和經營管理的先進成果起了積極的作用。熊文愈在發展中國和世界竹子事業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聲名遠揚國內外1990年12月獲“國際林聯工作突出貢獻獎”。被國際友人稱為“竹先生”。

簡歷

1915年7月9日 出生於四川省崇慶縣。
1940年 畢業於四川大學農學院森林系,獲農學士學位。
1940-1945年 任四川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助教、講師。
1945-1947年 先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旁聽,後進入美國耶魯大學林學院學習,獲碩士學位。
1947-1951年 在美國明尼蘇達林學院學習獲博士學位。
1951-1953年 在明尼蘇達林學院研究員
1953-1962年 任南京林學院副教授、林學系副主任。
1962-1984年 任南京林學院教授、林學系主任。
1985年 任南京林業大學教授。

主要文獻

1 熊文愈,SpurrS.Growth of conifers and their specific gravity.Jour.Forestry,1954(52):191-200.
2 熊文愈.木本纏藤的纏繞生長習性及其對支柱樹木的影響.南林學報,1958(1):62-67.
3 熊文愈,張獻義【署名:南京林學院森林學教研組】.浙江奉化石門毛竹豐產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9.
4 熊文愈等.森林學中的幾個問題.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58.
5 熊文愈(主編).森林學.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59.
6 熊文愈.毛竹林的豐產問題.南林學報,1959(1).
7 熊文愈.造林學(竹類部分).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59.
8 熊文愈.毛竹林的群體結構及其經營管理.林業科學,1962 (2).
9 熊文愈.植樹造林(竹類部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10 熊文愈,周芳純等.竹林培育.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73.
11 熊文愈.中國竹子的分布和引種問題.南林科技,1975(2)
12 熊文愈.剛竹屬一新種.竹類研究,1977(10):1-3.
13 熊文愈.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竹類部分)北京:農業出版社,1978.
14 熊文愈.關於北方發展竹子問題.中國林業科學,1978(2):64-70.
15 熊文愈,張增耀,龔壘.測定松樹針葉淨化率的雙針法研究初報.南京林產工業學院學報,1979(1-2):152-155.
16 熊文愈,龔壘.測定樹木生長速度的改進半葉法.南京林產工業學院學報,1979(1-2):149-151.
17 熊文愈,霍應強.毛竹林的溫度和濕度特徵.竹類研究,1979 (14):6-11.
18 熊文愈,吳貫明等.雅竹開花和更新問題的調查和研究.南京林產工業學院學報,1979(1-2):14-2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