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性心肌梗死

無痛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時病人缺乏典型的心絞痛症狀,或僅表現為輕微的胸悶。糖尿病、閉塞性腦血管病或心衰的老年病人易出現無痛性心肌梗死,容易漏診。無痛性心肌梗死的發生與年齡、吸菸、腦循環障礙、糖尿病、心梗併發症及心梗部位有關。其臨床表現除症狀不典型外,心電圖以及心肌酶學或心肌標誌物的動態演變均與有典型胸痛症狀的心肌梗死相似。其治療原則與有典型胸痛症狀的心肌梗死亦相似。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painless  myocardial infarction
  • 就診科室: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心臟
  • 常見病因:年齡、吸菸、腦循環障礙、糖尿病、心梗併發症等
  • 常見症狀:上腹部堵悶、不適、噁心、嘔吐、胸悶、憋氣、低血壓狀態、休克、突然心悸、心律失常、腦卒中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無痛性心肌梗死常見的因素:
1.年齡
多數學者認為心肌梗死的有無胸痛與年齡有關,老年組發生率明顯高於低年齡組,其原因可能與老年人,尤其是60歲以後心臟自主神經變性、痛閾增高,以及敏感性、反應性差有關。
2.腦循環障礙
無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陣發性暈厥、嚴重心律失常、傳導阻滯發病患者,均有嚴重的腦供血不足、缺血缺氧,以致意識障礙、感覺遲鈍,而對疼痛反應減低。
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肌梗死時有40%無胸痛,可能與糖尿病患者的心臟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形態學異常,嗜銀性增強、密度改變,神經纖維減少及破裂,尤其是交感神經痛覺纖維的病變,使痛覺衝動傳入受阻。因此,糖尿病患者痛閾較無糖尿病患者明顯增高,與疼痛發生延遲有關。
4.心臟併發症心肌梗死
尤其是並發休克、嚴重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腦卒中時,其疼痛被併發症的嚴重症狀掩蓋,造成無痛的假象。
5.吸菸
長期大量吸菸者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顯著高於不吸菸者。
6.心肌梗死的部位
無痛性心肌梗死多為後壁、右冠狀動脈梗死,而有痛者多見左冠狀動脈梗死。另外發現無痛組的心肌缺血、壞死性改變散在,以灶性、陳舊性為主。有痛組病理改變出現新鮮與陳舊性梗死灶並存。

臨床表現

1.無痛症狀性
常見症狀有上腹部堵悶、不適、噁心、嘔吐、胸悶、憋氣、低血壓狀態、休克、突然心悸、心律失常、腦卒中等。僅體檢時可疑心肌梗死圖形。
2.其他部位疼痛性
主要表現為異位疼痛,如上腹痛、牙痛、下頜痛、肩臂痛、下腹痛、足趾痛等。
3.完全無症狀性
沒有任何自覺症狀,僅心電圖發現可疑心肌梗死圖形,亦無心肌酶學改變,可被心電向量圖證實,多見於灶性或陳舊性心肌梗死。

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血清心肌酶學及心肌標誌物
急性心肌梗死時,可出現CK、CK-MB、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等顯著升高。
(二)其他輔助檢查
1.心電圖
在相應的心肌梗死的部位,可出現典型的病理性Q波、ST-T改變等,可進行定性、定位診斷。
2.放射性核素
利用缺血的心肌對放射性核素及其標記的化合物可選擇性攝取之特點,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像可以發現梗死,確定梗死的範圍和程度,測定心室功能,並可估計預後。
3.超聲心動圖
通過測定心室容量、室壁運動和左心室射血分數等情況,有助於確立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部位、範圍及左、右心室功能障礙程度,提供預後信息。

診斷

凡遇到下列情況者需要及時做心電圖及心肌酶學的動態觀察,以便早期檢出無痛性心肌梗死。
1.凡40歲以上突發心力衰竭,或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礎上突然加重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釋者,如在慢性支氣管炎感染的基礎上,突然胸悶、氣短、憋氣加重,與肺部體徵不符合者。
2.以意識障礙為表現者,如突發意識障礙、暈厥、抽搐等腦循環障礙者。
3.以除胸部以外的異位疼痛為表現,而無明顯原因者。
4.以低血壓休克為表現而無其他原因者。

治療

無痛性心肌梗死治療原則、程式和方法與一般心肌梗死大致相似。
(一)一般治療
1.吸氧。
2.鎮靜止痛藥的套用。
(二)主要治療
1.血運重建治療
對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在發病12小時以內仍有症狀以及心電圖仍表現為ST段抬高者,可以進行溶栓治療,以及急診經皮冠狀動脈血運重建術(PCI)。對於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強化藥物治療仍有症狀者,宜早期行PCI術。如果冠狀動脈造影提示為三支病變不適宜行PCI術,可考慮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
2.藥物治療
(1)抗血小板藥 套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進行雙聯抗血小板治療。
(2)低分子肝素或磺達肝癸鈉 套用低分子肝素如克賽、速碧林或磺達肝癸鈉進行抗凝治療。
(3)β受體阻滯藥 只要無禁忌證(如重度心力衰竭、嚴重心動過緩或呼吸系統疾病等),冠心病患者均應使用β受體阻滯藥,尤其在發生過急性冠狀動脈事件後。
(4)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 多套用於伴有左心室功能嚴重受損或心力衰竭者。急性心肌梗死後,射血分數<40%或室壁運動指數≤1.2,且無禁忌證的患者,均應使用ACEI。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和福辛普利等。
(5)他汀類降脂藥 冠心病患者的長期調脂治療,不但使總病死率降低、生存率提高,而且需要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或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的患者數量減少。這得益於他汀類藥物降脂作用以外的改善內皮功能、抗炎作用、影響平滑肌細胞增殖以及干擾血小板聚集、凝血、纖溶過程等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