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龍屬

無畏龍屬

無畏龍屬(屬名:Dreadnoughtus)是泰坦巨龍類的一屬蜥腳下目恐龍,發現於阿根廷聖克魯斯省的上白堊紀(坎潘階至馬斯特里赫特階;約8400萬至6600萬年前)壘丘組地層。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陸生脊椎動物,有著確認能夠合理計算出所有陸生動物中最巨大的身體質量。底下包含單一物種:模式種施氏無畏龍(Dreadnoughtus schrani),其化石與其他巨型泰坦巨龍類相比,完整度更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畏龍屬
  • 拉丁學名:Dreadnought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蜥形綱
  • :蜥臀目
  • 亞目:蜥腳形亞目
  • 分布區域:白堊紀晚期的南美洲
  • 命名者及年代:Lacovara et al., 2014
物種發現,形態特徵,

物種發現

2005年,肯尼斯·拉科瓦拉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聖克魯斯省的壘丘組發現了遺骸。因為骨頭非常巨大,且處於偏遠地帶,他的團隊費時四個南半球夏季才將骨骼完全挖掘出土,2009年,化石透過海上運輸船轉運至費城進行清復和研究。
無畏龍屬
無畏龍屬化石發現地點
根據發現本屬的研究團隊,無畏龍的屬名同時象徵著“其巨大的體型,大概讓健康成年個體幾乎免受威脅”以及兩艘服務於20世紀上半的阿根廷無畏艦:里瓦達維亞級戰艦和莫雷諾級戰艦,於是也紀念了發現它的國家。種名schrani是在表彰美國企業家亞當·施蘭對該研究項目的贊助。

形態特徵

無畏龍屬的發現,提供關於巨型泰坦巨龍類體型及解剖學的進一步資訊,尤其是肢骨、肩帶和骨盆帶。無畏龍大部分骨骼保存狀態皆良好,變形程度極小,特別是在肢骨部分。細節特徵(如肌肉附著位置)普遍清晰可見。無畏龍還有著異常長的頸部,長度幾乎占了全長的一半。無畏龍的尾部有數個可作為物種鑑定的特徵。第一尾椎腹面有一道嵴,是為龍骨突。尾部前三分之一的神經棘基部被與氣囊(恐龍呼吸系統的一部分)接觸的空腔大幅細分。另外這些神經棘前後邊界有獨立的嵴(前、後椎板)與前後關節突(神經弓的關節點)相連。中部尾椎有個三角形突從椎體延伸到接續的尾椎。
2019年,葛瑞格利·保羅估計無畏龍屬正模標本體重為31噸,略高於他先前的估計值。2020年的研究估計無畏龍體重49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