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及分析化學(第2版)(無機及分析化學(第二版)(201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書籍))

無機及分析化學(第2版)(201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書籍)

無機及分析化學(第二版)(201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書籍)一般指本詞條

《無機及分析化學(第2版)》是由劉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18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修訂版及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全書共十五章,書中涵蓋了無機化學、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的一些主要內容。

該書可作為套用性、技能型人才培養各類教育藥學及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社會從業人士的業務參考書及培訓用書。

基本介紹

  • 書名:無機及分析化學(第2版)
  • 作者:劉斌
  • ISBN:978-7-04-036596-2
  • 頁數:440頁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版面字數:670千字
  • 類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成書過程,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無機及分析化學(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修訂版及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其中,劉斌為該書主編。
該書由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劉斌教授主編並統稿,參加編寫的有(按章節順序排列):劉斌(緒論、第五章、第九章),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沈懋法(第一章、第七章),柳州科技大學副教授秦子平(第二章、第十五章),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陳先玉(第三章、第六章),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徐智勇(第四章、第十二章),遼寧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呂潔(第八章、第十四章),南方醫科大學副教授段文軍(第十章、第十三章),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授靳丹虹(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2018年9月25日,該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無機及分析化學(第2版)》涵蓋了無機化學、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的一些主要內容。
該書共十五章,其中介紹了無機化學的基本知識,如物質結構、分散體系、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非金屬元素和金屬元素等;化學分析的四大滴定法及其相關理論和套用,如酸鹼滴定法、重量分析法、沉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還原滴定法等;常見儀器分析方法,如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色譜分析法及現代儀器分析方法簡介。

教材目錄

緒論
第三節 配位滴定原理
一、 化學與現代生活
一、 滴定條件
二、 化學與醫藥
二、 金屬指示劑
三、 無機及分析化學的研究內容和任務
第四節 配位滴定方法
四、 無機及分析化學的學習方法
一、 直接滴定法
第一章 物質結構
二、 其他滴定法
第一節 核外電子運動狀態
本章小結
一、 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
同步測試
二、 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描述
實訓項目
三、 基態原子中電子分布原則
項目一 EDTA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四、 多電子原子軌道的能級
項目二 水的總硬度的測定
第二節 電子層結構和元素周期系
項目三 明礬的含量測定
一、 元素周期系與電子層結構的關係
第九章 氧化還原與氧化還原滴定法
二、 元素性質的周期性
第一節 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
第三節 共價鍵理論
一、 氧化數
一、 現代價鍵理論
二、 氧化還原反應
二、 雜化軌道理論
三、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第四節 分子間作用力和氫鍵
第二節 原電池及電極電勢
一、 分子的極性
一、 原電池
二、 分子間作用力
二、 電極電勢
三、 氫鍵
三、 電極電勢的影響因素
本章小結
第三節 氧化還原滴定法
同步測試
一、 氧化還原滴定法基本原理
第二章 分散體系
二、 氧化還原滴定法指示劑
第一節 分散系
三、 常用的氧化還原滴定法
第二節 溶液的組成標度
本章小結
一、 溶液的組成標度表示法
同步測試
二、 溶液組成標度表示法的有關計算
實訓項目
第三節 稀溶液的依數性
項目一 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
一、 溶液的蒸汽壓下降
項目二 銅鹽中銅含量的測定
二、 溶液的沸點升高
項目三 碘量法測定維生素C的含量
三、 溶液的凝固點降低
第十章 電勢分析法
四、 溶液的滲透壓
第一節 電勢分析法概述
第四節 膠體溶液
一、 指示電極
一、 溶膠
二、 參比電極
二、 高分子溶液
第二節 直接電勢法
三、 凝膠
一、 溶液pH的測定
第五節 表面現象
二、 其他離子濃度的測定
一、 表面張力與表面能
第三節 電勢滴定法
二、 表面吸附
一、 基本原理及儀器裝置
三、 表面物質
二、 滴定終點的確定
本章小結
三、 電勢滴定法的套用
同步測試
本章小結
實訓項目
同步測試
項目一 溶液的配製和稀釋
實訓項目
項目二 溶膠的製備與性質
項目一 直接電勢法測定溶液pH
第三章 化學反應速率
項目二 電勢滴定法測定苯巴比妥鈉的含量
第一節 化學反應速率概述
第十一章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一、 化學反應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第一節 概述
二、 碰撞理論
一、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歸屬
三、 活化能
二、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產生
第二節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第二節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 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一、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特徵及有關術語
二、 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二、 光的吸收定律
三、 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三、 偏離LambertBeer定律的因素
本章小結
第三節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同步測試
一、 光源
第四章 化學平衡
二、 單色器
第一節 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
三、 吸收池
一、 可逆反應
四、 檢測器
二、 化學平衡
五、 信號處理及顯示器
第二節 平衡常數
第四節 定性與定量分析方法
一、 平衡常數
一、 定性方法
二、 書寫平衡常數表達式的注意事項
二、 單組分的定量方法
三、 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
三、 比色法
第三節 化學平衡的移動
本章小結
一、 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同步測試
二、 壓力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實訓項目
三、 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項目一 鄰二氮菲比色法測定水樣中鐵的含量
四、 催化劑與化學平衡
項目二 維生素B12注射液的定性鑑別及含量測定
本章小結
第十二章 色譜分析法
同步測試
第一節 概述
第五章 分析化學基礎知識
一、 色譜法基本原理
第一節 定性分析概述
二、 色譜法的分類
一、 對鑑定反應的要求
第二節 液相色譜
二、 鑑定反應進行的條件
一、 紙色譜法
三、 分別分析與系統分析
二、 薄層色譜
第二節 定量分析的誤差
第三節 柱色譜
一、 誤差與準確度
一、 原理
二、 精密度與偏差
二、 離子交換柱色譜
三、 提高測量值準確度的方法
第四節 氣相色譜法
第三節 有效數字及計算
一、 氣相色譜法的分類和特點
一、 有效數字
二、 氣相色譜的常用術語
二、 有效數字的運算規則
三、 定性方法
三、 分析結果的處理及表示
四、 定量方法
第四節 滴定分析法
第五節 高效液相色譜法
一、 滴定分析對化學反應的要求
一、 概述
二、 滴定方式
二、 高效液相色譜儀與套用
三、 基準物與標準溶液
本章小結
四、 滴定分析的計算
同步測試
本章小結
實訓項目
同步測試
項目一 幾種混合磺胺類藥物的薄層色譜
實訓項目
項目二 幾種胺基酸的紙色譜
項目一 天平稱量練習
項目三 用內標對比法測定撲熱息痛的含量
項目二 鹽酸和氫氧化鈉濃度的比較和標定
第十三章 其他現代儀器分析簡介
第六章 酸鹼平衡與酸鹼滴定
第一節 紅外光譜分析法
第一節 電解質溶液
一、 紅外吸收光譜法的基本原理
一、 強、弱電解質溶液
二、 紅外光譜解析
二、 弱電解質的解離平衡
第二節 核磁共振波譜法
三、 同離子效應
一、 基本原理
第二節 酸鹼質子理論
二、1H NMR與化學結構的關係
一、 酸鹼的定義
第三節 質譜法
二、 酸鹼反應
一、 質譜圖
三、 酸鹼強度
二、 有機化合物的質譜分析
第三節 溶液的酸鹼性和pH
本章小結
一、 溶液酸鹼性的表示方式
同步測試
二、 溶液pH的計算
第十四章 非金屬元素選述
第四節 緩衝溶液
第一節 鹵素及其化合物
一、 緩衝溶液的組成和作用原理
一、 鹵素的通性
二、 緩衝溶液的pH計算
二、 鹵素單質
三、 緩衝溶液的配製
三、 鹵素的氫化物和氫鹵酸
第五節 酸鹼指示劑
四、 擬鹵素
一、 酸鹼指示劑的變色原理及變色範圍
第二節 氧、硫、硒及其化合物
二、 影響指示劑變色的因素
一、 通性
第六節 酸鹼滴定的基本原理
二、 氧及其化合物
一、 強鹼強酸的滴定
三、 硫及其化合物
二、 強鹼滴定弱酸
四、 硒及其化合物
第七節 滴定方式與套用實例
第三節 氮、磷、砷及其化合物
一、 酸鹼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
一、 通性
二、 套用舉例
二、 氮及其化合物
第八節 非水溶劑中酸鹼滴定簡介
三、 磷及其化合物
一、 非水溶劑的分類和性質
四、 砷及其化合物
二、 非水溶液酸鹼滴定的類型及套用
第四節 碳、矽、硼及其化合物
本章小結
一、 碳族元素和硼族元素的通性
同步測試
二、 碳及其化合物
實訓項目
三、 矽及其化合物
項目一 緩衝溶液的配製及緩衝作用
四、 硼及其化合物
項目二 鹽酸和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
本章小結
項目三 食醋中總酸度的測定
同步測試
項目四 藥用硼砂的含量測定
第十五章 金屬元素選述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澱滴定法
第一節 鹼金屬與鹼土金屬
第一節 沉澱溶解平衡
一、 單質
一、 溶度積常數和溶解度
二、 重要的化合物
二、 離子積和溶度積規則
第二節 鋁、錫和鉛
三、 沉澱溶解平衡的移動
一、 鋁
第二節 重量分析法
二、 錫
一、 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
三、 鉛
二、 影響沉澱粒度大小的因素
第三節 過渡金屬元素
三、 影響沉澱純度的因素
一、 過渡金屬元素通性
四、 分析結果計算
二、 鉻及其化合物
第三節 沉澱滴定法
三、 錳及其化合物
一、 莫爾法
四、 鐵系元素及其化合物
二、 佛爾哈德法
五、 銅、鋅、汞及其重要化合物
三、 法揚司法
第四節 金屬與生命
四、 銀量法的標準溶液
一、 生物金屬元素
本章小結
二、 金屬元素在生物體內的作用
同步測試
本章小結
實訓項目
同步測試
項目一 氯化鋇結晶水的測定
附錄一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1997)
項目二 硝酸銀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
附錄二 常用酸鹼的相對密度和濃度
項目三 生理鹽水中氯化鈉濃度的測定
附錄三 一些質子酸的解離常數(29815 K)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與配位滴定法
附錄四 常用酸鹼指示劑
第一節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附錄五 常用緩衝溶液的配製方法和pH
一、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附錄六 常見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常數(29815 K)
二、 配合物價鍵理論簡介
附錄七 常見配離子的穩定常數(29815 K)
三、 螯合物
附錄八 EDTA的酸效應係數
第二節 配位平衡與配位平衡常數
附錄九 一些電對的標準電極電勢(29815 K)
一、 配離子的穩定常數
附錄十 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標準
二、 EDTA與金屬離子的配位反應
參考文獻
三、 EDTA的酸效應
元素周期表
四、 金屬離子的配位效應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無機及分析化學(第2版)》配有Abook數字課程。
數字課程名稱出版社出版時間內容提供者策劃編輯技術編輯
“無機及分析化學(第2版)”數位化資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年1月
劉斌
肖嫻
劉笛

教材特色

該教材以套用性、技能型人才培養為主,探索具有高職特色的教學方式,突破以課堂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根據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特殊教學規律的要求,實施多渠道培養的獲取式教學方式。

作者簡介

劉斌,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