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棘溪蟾

無棘溪蟾

無棘溪蟾,蟾蜍科溪蟾屬物種,成體背、腹疣粒頂部無棘或角質顆粒;舌軟骨長為寬的2.4倍;指側無緣膜。蝌蚪兩口角處唇乳突呈叢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無棘溪蟾
  • 拉丁學名:Torrentophryne aspinia Yang et Rao,1996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亞目:前凹型亞目
  • :蟾蜍科
  • :溪蟾屬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種群狀態,分布,

形態特徵

雄蟾體長65~80mm,雌蟾體長81~103mm。頭寬略大於或等於頭長;吻部鈍圓,吻棱明顯;瞳孔平置,橢圓;無鼓膜和耳柱骨;耳後腺呈腎形,長約為寬的兩倍;上頜無齒,無犁骨齒。頭體背面較光滑,疣粒少,體側及四肢背面圓疣多;腹面密布扁平小疣;各部疣粒頂端均無刺棘。前肢細長,前臂及手長超過體長之半;後肢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肩前方或眼後方;左右跟部相遇或不相遇;跗褶短而明顯;第四趾兩側蹼的凹陷處不達第二關節下瘤。頭體和四肢背面均為灰棕色或淺棕黃色,無深色斑,背脊多有一條縱行灰白色細線紋,眼後至耳後腺外側褐黑色;腹面灰白色,有不規則的黑紋。雄蟾內側3指和內掌突有黑色婚刺;無聲囊,無雄性線。卵全黑色。第22期蝌蚪體尾黑色,吻圓,體略扁;尾肌較發達,尾鰭較窄而末端圓;口後有大的腹吸盤;唇齒式為Ⅱ/Ⅲ;僅兩口角處有唇乳突,呈叢狀。

生境繁殖

該蟾生活于海拔1800~2100m的山區,常棲息在流溪及其兩旁。所在環境為農作區和林地。繁殖季節在每年10月初至11月初,有集群繁殖行為。雄蟾前肢抱握在雌蟾的腋胸部,抱對行為約2~4天,卵產在水流較緩的回水凼中,卵粒在管狀膠質帶內。白天或晚間均能產卵,產卵過程需時約3~6小時,一隻雌蟾產卵1500~3000粒,一次性產完。卵和蝌蚪在溪水中發育生長,次年雨季前蝌蚪完成變態並登入營陸棲生活。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蟾分布區狹窄,其種群數量較少。受脅等級:易危VU。

分布

雲南(漾濞)。
無棘溪蟾地理分布圖無棘溪蟾地理分布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