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怨無德

無怨無德

無怨無德,讀音為:wú yuàn wú dé,成語,既沒有怨恨,是指彼此間沒有恩怨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怨無德
  • 意義:既沒有怨恨,也沒有恩德
  • 出處:《左傳·成公三年》
  • 拼音:wú yuàn wú dé
釋義,原文,譯文,

釋義

釋義 既沒有怨恨,也沒有恩德。指彼此間沒有恩怨關係。
出處 《左傳·成公三年》:“無怨無德,不知所報。”

原文

《左傳·成公三年-楚歸晉》:晉人歸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屍於楚,以求知犖。於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王送知犖,曰「子其怨我乎?」對曰:「二國治戎,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執事不以釁鼓,使歸即戮,君之惠也。臣實不才,又誰敢怨?」王曰:「然則德我乎?」對曰:「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兩釋纍囚以成其好。二國有好,臣不與及,其誰敢德?」王曰:「子歸,何以報我?」對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無怨無德,不知所報。」王曰:「雖然,必告不穀。」對曰:「以君之靈,纍臣得歸骨於晉,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次及於事,而帥偏師以修封疆,雖遇執事,其弗敢違。其竭力致死,無有二心,以盡臣禮,所以報也。」王曰:「晉未可與爭。」重為之禮而歸之。

譯文

晉國人把楚國公子谷臣和連尹襄老屍首歸還給楚國,以此要求換回知罃。當時荀首已經是中軍副帥,所以楚國人答應了。楚共王送別知罃,說:“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說:“兩國交戰,下臣沒有才能,不能勝任所當職務,所以做了俘虜。君王的左右的人沒有用我的血來祭鼓,而讓我回國去接受殺戮,這是君王的恩惠啊。下臣實在沒有才能,又敢怨恨誰?”楚共王說:“那么感激我嗎?”知罃回答說:“兩國為自己的國家打算,希望讓百姓得到安寧,各自抑止自己的憤怒,求得互相原諒,兩邊都釋放被俘的囚犯,以結成友好。兩國友好,下臣不曾與謀,又敢感激誰?”楚共王說:“您回去,用什麼報答我?”知罃回答說:“下臣既不怨恨,君王也不值得感恩,沒有怨恨,沒有恩德,就不知道該報答什麼。”楚共王說:“儘管這樣,也一定把您的想法告訴我。”知罃回答說:“承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夠帶著這把骨頭回晉國,寡君如果加以誅戮,死得幸運。如果由於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賜給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向我君請求,而把下臣殺戮在自己的宗廟中,也死得幸運。如果得不到寡君誅戮的命令,而讓下臣繼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擔晉國的大事,率領一部分軍隊以保衛邊疆,雖然碰到君王的左右,我也不敢違背禮義迴避,要竭盡全力以至於死,沒有二心,以盡到為臣的職責,這就是所報答於君王的。”楚共王說:“晉國是不可以和它相爭的。”於是就對知罃重加禮遇而放他回晉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