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券

焚券

【焚券】參見政事部。議政“市義”。宋蘇拭《和穆父新涼》:“受知如負債,粗報乃焚券。”

【焚券】參見政事部·議政“市義”。唐溫庭筠《開成五年秋書懷一百韻》:“市義虛焚券,關譏漫棄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焚券
  • 外文名:Burn the voucher
  • 解釋:燒毀債券
  • 性質:指燒毀債券買得人心的典故
焚券了債
隋李士謙有粟數千石,以貸鄉人。值年穀不登,債家無以償。皆來致謝。士謙曰:“吾家余粟,本圖賑贍,豈求利哉!”於是悉召債家,為設酒食,對之焚券,曰:“債了矣,幸勿為念也。“各令罷去。明年大熟,債家爭來償謙,謙拒之。一無所受。或曰:“子多陰德矣。”士謙曰:“所謂陰德者何?猶耳鳴,已獨聞之,人無知者。今吾所作,吾子所知,何陰德之有?”
李士謙有很多的糧食,後來李士謙拿出幾千石糧食借貸給同鄉人,正趕上收成不好,借貸人家無法償還,都來表示道歉。士謙說:“我家的餘糧,本來就是打算救濟用的,哪裡是為求利的呢!”於是叫來所有的借債人,為他們擺設酒食,當著大家燒了借契,說:“債了結啦,請不要放在心上了。”讓大家放心離開。第二年大豐收,借債人家爭著來償還,士謙拒絕了,一點也沒收下。到春天,又拿出糧種,分給貧窮人家。趙郡的農民感激他,撫摩自己的子孫說:“這是李參軍留下來的恩惠啊。”有人對李士謙說:“您的陰德多。”士謙說:“所謂陰德是什麼?就像耳鳴,只有自己聽到,別人都不知道。現在我所做的,您都知道了,哪裡算什麼陰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