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距市中心10公里,距烏魯木齊國際機場1.5公里,距烏魯木齊火車北站(貨運站)2公里,距亞歐大陸橋西北編組站一火車西站3.5公里,距火車南站(客運站)10公里,距鐵西變電站(開發區專供線)4公里。開發區緊鄰312國道,東鄰北京路,四周道路寬廣,交通方便,完全融入了城市交通網路。 2011年1月,自治區黨委、烏魯木齊市委根據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關於做大做強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精神,作出開發區與頭屯河區“區政合一”決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
  • 行政區類別:國家級開發區
  • 所屬地區:新疆 烏魯木齊市
  • 下轄地區:9個街道辦事處、68個社區
  • 政府駐地:經濟技術開發區嵩山街396號
  • 電話區號:0991
  • 郵政區碼:830026
  • 地理位置:烏魯木齊西部
  • 面積:480平方公里
  • 人口:27.4萬
  • 方言:維吾爾語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火車站:烏魯木齊站
  • 車牌代碼:新A
園區概況,發展方向,投資環境,地理位置,區內企業,交通倉儲,歷史歷程,未來發展,經濟概況,優惠政策,所得稅優惠,財政優惠,進口關稅優惠,其他優惠,投資方向,

園區概況

2011年1月,自治區黨委、烏魯木齊市委根據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關於做大做強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精神,作出開發區與頭屯河區“區政合一”決策。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為國家級開發區,2003年國務院批准在開發區內設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於1961年建區,是烏魯木齊市重要的工業區。兩區合併後,開發區(頭屯河區)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頭屯河區)位於烏魯木齊市西北部,規劃管理面積480平方公里,現轄9個街道辦事處、68個社區,總人口27.4萬人。東靠高鐵新區交通樞紐客運站,北鄰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區內有全疆最大的列車編組站火車西站、全疆最大的貨物儲運站火車北站以及正在建設的三坪貨櫃中心站,312國道、烏奎高速公路、北站公路與蘇州路貫區而過,具有較強的對內吸引和向外輸出有利條件。
開發區(頭屯河區)是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出口加工區、行政區、兵地融合發展區、經濟合作區五種體系格局和新疆軟體園、新疆留學人員創業園、新疆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產業園等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園區。區內註冊企業3600餘家,其中重點企業588家,包括12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外資企業、13家區外及本地上市公司和15家“世界500強”、24家“中國500強”投資項目。有全國領先的風電裝備製造企業金風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集團新疆八一鋼鐵有限公司,另有三一重工、中國重汽、陝汽、新研股份、海螺型材、紅雲紅河、中糧可樂、康師傅等眾多國內外著名品牌企業。形成了冶金、風電、食品飲料三大支柱產業,汽車、機械裝備、新型建材、現代物流四大主導產業,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工程四大新興產業,以及全國最大的風電裝備製造基地、西北最大的冶金工業基地、西北新興的汽車及機械裝備製造基地、新疆最大的食品飲料加工基地、新疆創智商務總部基地、面向亞歐的國際物流及出口加工基地、面向中亞的軟體信息產業基地等“七大基地”的“三四四七”產業格局。2009年綜合投資環境評價指標在當時統計的55個國家級開發區中排名第32位,在西部13個國家級開發區中排名第4位。2010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19.2億元、工業總產值755.7億元、工業增加值116.7億元、進出口貿易總額21.5億美元、本級財政收入28.7億元,占全市比重分別達到16.7%、47.2%、23%、35.8%、14.5%。已成為自治區首府乃至全疆改革開放的重要視窗和新型工業化的排頭兵。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
“十二五”期間,開發區(頭屯河區)將圍繞建設“中國21世紀向西開放、面向中亞的新經濟平台”發展願景,以現代文化為引領,以科技教育為支撐,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深入實施區域融合、向西開放、環境立區、創新活區、科教興區、人才強區、文化凝區“七大戰略”,大力開展文化建設、能力提升、效能建設“三大工程”,著力打造全疆經濟、文化、人才“三大高地”,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探索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推動向多功能綜合性園區轉型升級,把開發區(頭屯河區)建設成為首府乃至全疆改革開放的高地、科學發展的視窗、跨越式發展的排頭兵,成為社會和諧、生態文明、環境優美、宜業宜居、充滿活力的首善之區。預期主要經濟指標到2013年實現翻一番,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約700億元、工業增加值超過400億元、進出口貿易總額近70億美元、地方財政收入90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6%以上。

發展方向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是1994年8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位於烏魯木齊市西北部,給投資者提供了寬廣的創業地域空間。2003年3月10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級烏魯木齊出口加工區,位於開發區二期,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首期圍網0.4平方公里,於2005年7月28日通過國家九部委的聯合驗收、封關運作,開發區發展外向型經濟擁有了廣闊的平台和更大發展空間。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依託烏魯木齊市區,距烏魯木齊國際機場1.5公里,距火車北站僅2公里,距市中心10公里,烏昌高速公路及312國道穿越開發區,交通十分便捷。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地緣優勢。新疆地大物博,各類資源豐富,與8個國家接壤,有一類口岸16個,二類口岸11個。以烏魯木齊市為龍頭的天山北坡經濟帶匯聚了新疆工業發展的資源、資本、技術、信息、人才等生產要素。
開發區先後引進了美國可口可樂、韓國SK手機、法國威立雅、丹麥嘉仕伯、統一食品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以及內蒙古伊利、浙江納愛斯、珠海中富、湖南三一重工、山東鴻達機械、美克股份、金鳳科技、金牛生物等國內知名企業,初步形成了機械製造、新型建材、電子信息、化工塑膠、家具製造、食品飲料、現代醫藥、現代物流八大產業集群。著力打造全國最大的風能裝備製造基地、西北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全疆最大的食品飲料生產基地和機械設備製造基地。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將以“致力於為企業創造價值”的理念,以“西部一流水準,中國先進水平”為標準,努力營造優越的投資環境,充分發揮新疆向西開放大通道和橋頭堡的作用,面向中亞、西亞、東歐及俄羅斯等市場,建設國家向西出口加工基地、中轉集散地和物流大通道,力爭用10至15年時間,建成“中國21世紀向西開放、面向中亞的新經濟平台”。

投資環境

地理位置

老區:位於烏魯木齊市新市區,東起太原路,西至烏昌一級公路(312)國道,南起河南西路,北至迎賓路,規劃建設用地4.34平方公里。北新區:系開發區中亞大道穿過迎賓路向北延伸至機場南頭,規劃建設用地2.5平方公里。
基礎建設基礎建設
南新區:系開發區衛星路穿過烏昌一級公路向南延伸至二宮火車站,規劃建設用地10平方公里。

區內企業

註冊企業1200餘家,工業企業179家,其中外資企業54家。

交通倉儲

火車北站:2.5公里
烏魯木齊國際機場:1.5公里
汽運:公共運輸便捷,貨運四通八達;外運直通獨立國協各國家。
開發區口岸辦理聯檢報關手續,出口貨物可直接通關至獨立國協各國。

歷史歷程

她一路走來,沐浴著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春風,堅持改革開放方針,以開拓創新的勇氣,實現了歷史跨越。她凝聚了新疆獨特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人文優勢,實行沿海開發區政策,隨著國家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堅持科學發展觀,不斷探索和創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西部特色的開發區創業、發展之路,發揮著視窗、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2003年3月10日國務院批准設立烏魯木齊出口加工區,為開發區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形成了兩區合一、政策集聚、功能完備、獨具優勢的新經濟區域。在新的發展時期,開發區將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增添新優勢,踐行國務院“三為主、兩致力、一促進”發展方針,按照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兩級黨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具有新疆特色和獨特吸引力的改革開放的試驗區、自主創新的引領區、外向型經濟的帶動區和新型工業的集聚區。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2年3月,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兩級黨委、政府作出戰略決策,建立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1994年8月,國務院批准首期規劃面積4.34平方公里。
開發區從零起步,創業者克服資金少、經驗缺、起步晚等“先天不足”,發揚“艱苦奮鬥、鍥而不捨、團結實幹、開拓進取”創業精神,採取“小塊起步,開發一片,建設一片,收效一片”發展思路,“三皮(嘴皮、地皮、臉皮)”開路,“三借(借人、借車、借房)”籌建,“三雞(借雞、引雞、養雞)”下蛋,用最少的資金和最為有限的資源,“招商、建設兩線展開,工業為主,二三產業聯動”,開闢了一條創業之路。
在較短的時間內,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投資項目相繼入區,昔日阡陌郊野崛起了一座工業新城,為發展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培育了精神,鍛鍊了隊伍。
“十五”時期,開發區進入持續穩定發展期。2001年8月,新增二期用地9.87平方公里。2005年7月,烏魯木齊出口加工區0.4平方公里封關運作。
進入新世紀,開發區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發展思路,堅持“基礎設施先行、綜合開發、環境優先”的開發理念,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城區建設向最佳化布局、提升功能、美化環境轉變,項目承載能力不斷增強。採取“招大、招強、招品牌”的方針,“以商招商”模式初見成效,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投資項目落戶入區,外向型加工項目陸續入駐出口加工區,招商引資取得新進展。這一時期,開發區工業發展水平明顯提升,一批機械製造、新能源、生物醫藥、食品飲料、化工塑膠等工業項目竣工投產,有效拉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十一五”時期是開發區繼往開來、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國家商貿中心、新型工業化、烏昌經濟一體化戰略的紮實推進,開發區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 2007年8月,開發區十二師合作區首期15平方公里開工建設,“500水庫”園區首期規劃11.6平方公里。
在新的發展時期,開發區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高起點謀劃“十一五”發展思路和舉措。大力實施“區域融合、向西開放、環境立區、創新強區、人才興區、文化凝區”六大發展戰略,採取一系列舉措,努力尋求發展大突破。拉大空間骨架,大力度推進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培植新型工業基礎,大力度促進產業集聚;立足創新,大力度突破事關發展全局的難點和關鍵點;搭建新的融資平台,大力度拓展融資渠道;實施“三大工程”,大力度提升軟實力,掀起了新一輪大規模開發建設的熱潮。
2006年以來,開發區投資環境得到進一步最佳化,投資規模和質量顯著提升。吸引多家世界500強、國內百強企業入區投資,優勢產業加快集聚。在一批龍頭項目的帶動下,全國最大的風能裝備製造基地、西北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全疆最大的食品飲料生產基地和機械設備製造基地雛形初步顯現。
經過十幾年的創業、發展,開發區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城區面貌日新月異。“十五”期間,經濟總量成倍增長,進入“十一五” ,經濟發展進一步提速,主導產業加速集聚,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經濟質量明顯提升,呈現出跨越式發展態勢,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開發區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同步推進,奮發圖強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基礎不斷鞏固,展現出“活力、創新、和諧、發展”的開發區新形象。

未來發展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是開發區在發展觀指導下實現發展新跨越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合作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作為中國向西開放前沿的國家級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將成為承接國內外產業、技術轉移的重要基地。開發區將重點培育發展機械製造、新型建材、塑膠、模具、家具、食品飲料、醫藥、電子信息、現代物流、出口加工等新型產業,建成若干個較大的產業集群。
衛星廣場衛星廣場
在未來發展中,開發區將加快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核心,主導產業為支撐,外貿出口加工業為主要成長動力的多功能綜合性產業區。在確保工業主導地位基礎上,力爭實現以發展工業為主,向優勢資源轉換產業、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出口加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的轉變。依託新疆資源和區位優勢,有效承接“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依託烏昌地區資金、技術、人才、信息和物流等優勢,發揮國家級開發區的體制機制優勢和服務優勢,加快發展,壯大實力,發揮作用,力爭用10—15年的時間,把開發區建成“中國21世紀向西開放、面向中亞的新經濟平台”。科學的思路,宏偉的願景,鄭重的承諾,更飽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奮鬥決心。

經濟概況

“十五”期間,按照國家商務部統計口徑,經濟技術開發區累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3億元,年均增長12.7%;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43.7億元,是“九五”的5.6倍,年均增長23%;工業增加值46.4億元,是“九五”的5.4倍,年均增長18.3%;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13.8億美元,年均增長20%;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5億元,年均增長21.4%;累計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21.9億元,年均增長12.1%,其中:本級財政收入12.6億元,年均增長6.5%。
2006年,經濟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2.4億元,較上年增長29.4%;完成工業總產值69.3億元,增長37.3%;實現工業增加值23.7億元,增長26%;完成進出口總額12.7億美元,增長207.4%;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14億元,增長35%;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6.92億元,增長30.8%,其中:本級財政收入3.67億元,增長22.9%;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較上年末同比下降5%,較知名企業有嘉里大通、SK、統一、中富、嘉仕伯、丹麥LM、華昌雷特、納愛斯、伊利、三一重工、山東鴻達、南方物流以及金風科技、烏蘇啤酒、美克、新能、金牛、維藥等,其中進駐世界500強企業9家,國內200強企業8家。到2007年,工業產值上10億元工業企業1家,上1億元工業企業13家,限額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約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93.1%。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環境綜合評價數據,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經營成本指數位居全國開發區第二位,體制建設指數位居西部開發區第三位,發展與效益指數位居西部開發區第五位。2006年以來,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等主要指標增速位居全國開發區前列。
2007年是近年來開發區經濟成長幅度最大、提速最快的一年。全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5億元,增長36%以上。實現工業總產值70.7億元,增長71.1%。實現工業增加值20.2億元,增長52.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億元,增長25.1%;進出口總額實現5.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3%。全口徑財政收入11.1億元,增長60%,其中,本級財政收入5.2億元,增長4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8.9億元,增長34.9%。

優惠政策

所得稅優惠

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5%,享受法定的“兩年免徵三年減半”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期滿後,企業所得稅可申請延長優惠期;內聯工業企業:享受“三年免徵一年減半”企業所得的稅優惠政策。

財政優惠

高新科技企業增值稅中地方所留部分(25%)三年返還。

進口關稅優惠

《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以外的,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其他優惠

享受沿海開放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及自治區規定的其他優惠政策。

投資方向

1、圍繞新疆地緣、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利稅的支柱型產業,擴大對周邊國家的產品出口。
廣場廣場
2、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和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外商投資興建基礎設施及配套產業。
3、機械電子工業:電子設備、電子儀表、電子原器件和電子產品、高中檔家用電器生產、計算機、兒童學習機裝配及配套產品、積體電路、多功能電度表、機電一體化設備生產、裝配中小型電動工具、石油化工配套機械設備、建築機械。
4、經工紡織工業:紙及紙製品、皮革製品、裘皮服裝、合成洗滌劑及原料、護膚系列產品、少數民族特需用品、新型日用陶瓷及搪瓷製品、工藝美術旅遊產品、包裝容器材料、中小型通用機械。棉、紗、亞(胡)麻、毛絲等製品加工生產,新型特種化纖及深加工。
5、建築化工類:新型建築材料、非金屬礦物製品、新型固體材料和屋面材料、新型耐火材料、替代進口的建築衛生陶瓷、大理石、花崗岩加工、石油化工精細產品。
6、製藥、農藥、食品加工業、醫療保健用品。
7、科研、金融、商業飲食、貿易、旅遊及其他第三產業等。
8、投資者自帶符合開發區產業政策的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