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山摩崖石刻

位於福州市烏石山上。烏石山崖石嵯峨,挺拔競秀,有題刻二百餘處,遍布全山,書法精美,富詩情畫意。以石林園、道山亭、霹靂岩、鄰霄台、清泠台、天秀峰,天香台等處比較密集。有唐李陽凍的篆書,宋程師孟、陳襄、李綱、朱熹、梁克家等人的題刻80多處,篆、隸、草、行、楷俱全,還有蒙文書刻。尤以李陽凍的《般若台記》為最著,全刻高5米,寬2米,字徑0.5米,全文24個篆字:“般若台,大唐大曆七年著作郎兼監察御史李貢造、李陽冰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石山摩崖石刻
  • 位置:福清市烏石山
  • 景點:《般若台記》題刻
  • 題刻:二百餘處
【烏石山摩崖石刻】簡介:在“般若台”三字之下,又刻有“住持僧惠攝”五個楷書小字,徑5寸,據《榕城考古略》載:這段題刻與處州的《新驛記》,縉雲縣的《城隍記》,浙江麗水的《忘歸台銘》,世稱“四絕”。原刻在華嚴岩西側,“文化大革命”期間,省氣象台基建時被毀壞,幸好拓本尚存,1982年在石林區複製。宋刻多榜書、題名,明清多詩刻。其中明代太監的題刻對研究明代太監,特別是督舶太監的活動,具有很高史料價值。此外,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正月二十二日,孟庚宜,李綱等會集長樂台議事的題名刻,同年,潘正夫刻在霹靂岩的流亡記述,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李北安所記,
?正月農民起義兵逼福州郡城的敘事刻等,都是史書所未記載的重要史料。
在烏山東南側的石壁上有佛祖造像,依岩鑿就,三佛並列,各自端坐蓮座。中座者高1.25米,螺髻,敞胸,雙手疊置在前身,臉龐豐腴,神態端莊,衣褶流暢。左右兩尊高各0.9米,敞胸,雙掌合十當胸,狀甚恭謹。佛像背面刻有光芒四射的輪光。1961年5月,
烏石山摩崖石刻被列為第一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