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短腳鵯

灰短腳鵯

灰短腳鵯(學名:Hemixos flavala),體長19-22cm。頭頂和短的羽冠黑色,上體暗灰色,耳羽灰褐色,兩翅表面橄欖綠黃色。大覆羽和內側飛羽外翈橄欖黃色,在翅上形成大塊綠黃色斑,在灰色的上體極為醒目。尾暗褐色具橄欖綠色羽緣。頦、喉及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胸和兩脅深灰色。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尤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灰短腳鵯
  • 拉丁學名:Hemixos flaval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鵯科
  • :短腳鵯屬
  • :灰短腳鵯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分布範圍,世界分布,中國分布,生活習性,亞種分化,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額、頭頂和短的羽冠黑褐色或暗灰色。上體暗灰褐色或灰色。翼上覆羽褐黑色,初級覆羽外翈具窄的橄欖黃色羽緣,大覆羽和中覆羽外翈大都呈橄欖黃色,小覆羽黑褐色或暗灰色。飛羽暗褐色,內側飛羽外翈橄欖黃色,與覆羽的橄欖黃色在翅上形成大的黃綠色翼斑。尾暗褐色,羽緣沾橄欖綠色。眼先、頰黑色,耳羽灰褐或栗褐色。頦、喉白色,頸側、胸、兩脅灰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褐色或紅棕色,嘴、腳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27-40g,♀29-38g;體長♂191-240mm,♀184-210mm;嘴峰♂15.5-18mm,♀15-17mm;翅♂95-106mm,♀88-100mm;尾♂87-100mm,♀83-95mm;跗蹠♂16-19mm,♀16.5-18.5mm。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500-1500米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的次生闊葉林、灌叢、竹林,有時也到溝谷林、季雨林、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等各種不同森林類型中。冬季多在林緣疏林、灌叢、竹林以及田邊和路旁樹叢等地活動,夏季有時也上到海拔1800-2000米的高度。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

分布於東喜馬拉雅山區至印度、緬甸、寮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灰短腳鵯分布圖灰短腳鵯分布圖

中國分布

分布於西藏東南部、雲南西部和西南部、西藏南部等地。

生活習性

通常在喬木樹冠層或林下灌木上活動和覓食,有時喜歡懸吊在柔軟的細枝枝頭蕩來蕩去。
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尤以植物果實種子為主。動物性食物主要有甲蟲、膜翅目昆蟲、螞蟻、直翅目昆蟲以及蜘蛛等。
常成對或成3-5隻的小群活動,有時也集成多至30-40隻的大群。除繁殖季節多在海拔1000m 以上的茂密森林中活動外,其他時候多在低山和山腳平原等開闊地帶的疏林、林緣、竹叢和灌叢中活動。

亞種分化

灰短腳鵯雲南亞種(學名:Hemixos flavala bourdellei)。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寮國Xieng-Khouang。
灰短腳鵯華南亞種(學名:Hemixos flavala canipennis)。分布於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貴州、廣西、湖南、江西、廣東、福建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
灰短腳鵯指名亞種(學名:Hemixos flavala flavala)。分布於印度沿喜馬拉雅山脈至緬甸、向南經印度至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Sub-Himalayan山脈。

保護級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