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電影電視學院藝術獎

澳大利亞電影電視學院藝術獎

澳大利亞電影電視學院藝術獎創立於2011年,其前身是創立於1958年的澳大利亞電影學院獎,是澳電影和電視藝術的最高獎項,被譽為澳大利亞的“奧斯卡獎”。

“愛塔獎”的前身是澳大利亞電影學院獎(AFI),始創於1958年,今年正逢此項澳大利亞最高電影榮譽60周年慶典。該獎項從2011年加入電視競賽單元後,升級成為現在的澳大利亞電影電視行業的最高榮譽“愛塔獎”。

基本介紹

歷屆回顧,獲獎名單,2012年第二屆,2015年第五屆,2016年第六屆,2017年第七屆,2018年第八屆,

歷屆回顧

歷屆澳大利亞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獎回顧
第1屆澳大利亞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獎
第2屆澳大利亞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獎
第3屆澳大利亞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獎
第4屆澳大利亞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獎

獲獎名單

2012年第二屆

最佳影片:唐娜·吉利奧蒂、布魯斯·科恩、喬納森·戈登《烏雲背後的幸福線
最佳男演員:丹尼爾·戴-劉易斯林肯

2015年第五屆

最佳女主角:凱特·布蘭切特卡蘿爾
最佳男配角:馬克·里斯朗《間諜之橋
最佳女配角:魯妮·瑪拉卡蘿爾

2016年第六屆

最佳影片:《血戰鋼鋸嶺
最佳女主角:奧黛莎·楊《女兒》
最佳男配角:雨果·維文血戰鋼鋸嶺
最佳女配角:米蘭達·奧圖《女兒》
最佳原創劇本:《血戰鋼鋸嶺
最佳改編劇本:《女兒》
最佳攝影:《血戰鋼鋸嶺
最佳剪輯:《血戰鋼鋸嶺
最佳原創音樂:《禁忌之戀》
最佳服裝設計:《女孩睡著了》
最佳音響效果:《血戰鋼鋸嶺
最佳藝術指導:《血戰鋼鋸嶺

2017年第七屆

國際獎
最佳影片:《三塊廣告牌
最佳編劇:馬丁·麥克唐納《三塊廣告牌》
最佳男主角:加里·奧德曼至暗時刻
最佳女主角:瑪格特·羅比我,花樣女王
最佳男配角:山姆·洛克威爾《三塊廣告牌》
最佳女配角:艾莉森·珍妮《我,花樣女王》
愛塔金像獎
最佳影片:《雄獅
最佳亞洲影片:《摔跤吧!爸爸》(印度)
最佳導演:加斯·戴維斯《雄獅》
最佳女主角:艾瑪·布斯愛的獵犬
最佳男主角:桑尼·帕沃《雄獅》
最佳女配角:妮可·基德曼《雄獅》
最佳男配角:戴夫·帕特爾《雄獅》
年度影壇先驅獎:西蒙·貝克

2018年第八屆

國際獎
最佳影片:《羅馬
最佳導演:阿方索·卡隆羅馬
最佳女主角:奧利維婭·科爾曼《寵兒》
最佳男配角:馬赫沙拉·阿里綠皮書
最佳女配角:妮可·基德曼被抹去的男孩
最佳劇本:德博拉·戴維斯、托尼·麥克納馬拉《寵兒
愛塔金像獎
最佳影片:《甜蜜國度
最佳導演:沃威克·桑頓甜蜜國度
最佳男主角:Hamilton Morris《甜蜜國度
最佳女主角:安格瑞·賴斯黑衣女人
最佳男配角:西蒙·貝克《BREATH》
最佳女配角:妮可·基德曼被抹去的男孩
最佳亞洲電影:《我不是藥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