潿洲島

潿洲島

潿洲島,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北部灣海域中部,北臨廣西北海市,東望雷州半島,東南與斜陽島毗鄰,南與海南島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

潿洲島總面積24.74平方千米,島的最高海拔79米。島內景區包括鱷魚山景區、滴水丹屏景區、石螺口景區、天主教堂景區和五彩灘景區等。

潿洲島是火山噴發堆凝而成的島嶼,有海蝕、海積及溶岩等景觀,有“蓬萊島”之稱,是中國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也是廣西最大的海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潿洲島
  • 外文名稱:Weizhou Island
  •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潿洲鎮
  • 電話區號:0779
  • 郵政區碼:536004
  • 地理位置:北海市北部灣海域中部
  • 面積:24.74平方千米
  • 方言涯話客家語)等
  •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鱷魚山、滴水丹屏、石螺口、天主教堂、五彩灘
  • 車牌代碼:桂E
  • 開放時間:08:00-18:00
  • 建議遊玩時長:1-2天
  • 適宜遊玩季節:4月-11月最佳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自然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景區景點,鱷魚山,天主教堂,博物館,五彩灘,石螺口,滴水丹屏,海洋公園,潿洲島燈塔,開發建設,人文風俗,古詩,風俗,旅遊信息,門票,線路,交通,

歷史沿革

潿洲島漢時屬合浦郡,初屬雷州椹川巡檢司,宋、元兩代因沿未變,元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建潿洲巡檢司,在遂溪縣“第八都博里村海島中”,即潿洲島。
初仍屬協州府,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巡司遷往雷州遂溪的蠶村,司海防和監守珠池之責。
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從雷州移民於島上墾耕。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游擊署移駐廉州合浦縣永安所。此後,潿洲處於雷、廉兩府的軍事行政雙重管轄之下。
康熙元年至嘉慶十一年(公元1692--1806年),潿洲居民三度被迫內遷,駐島行政機構裁撤,但仍有少數“寮民”居留,軍事管制由雷州徐聞縣的海安營游擊和廉州合浦縣的龍門協分管,每年分上下二班輪流巡防。
鹹豐末年(公元1860年),有內地人400名因避戰亂,不顧艱險和官府之禁,來島定居。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官府鑒於島上民居已成事實,便重開島禁,移雷廉二州船戶客民於島上。至此,荒置百數十年的海島,田廬重興。是時法國天主教勢力乘機染指該島設教堂於盛塘村,後又在城仔及斜陽島各建一座,廣納教徒,是為欽謙地區最早的天主教基地。
光緒二十餘年,潿洲由雷州正式劃歸合浦縣管轄,置潿洲巡檢司,軍事建制隸屬於龍門協的永安營。
宣統初,歸屬合浦縣的靖海團,設“公局”民政機構於島上。
民國初至1931年,先後屬合浦靖海團和合浦第二自治區轄鎮。
1936年至1949年,先後屬合浦縣第二行政區、第五行政區和第三行政區轄鎮。
1938年9月13 日起,潿洲島淪於日寇野蠻統治七年之久。在這期間,本島成為日寇威脅侵擾我華南大後方的海空軍基地。
1945年6月18日,潿洲島人民奮起殲滅殘寇,潿洲光復,歸縣領的鄉建制。
1950年3月6日,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潿洲,初設鄉人民政府,直隸於合浦縣。同年8月起,歸北海鎮人民政府管轄。
1953年改設第三區, 分設潿東、潿西、潿北、南灣四個鄉。
1959年改為潿洲公社。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潿洲島位於北部灣中部,北臨廣西北海市,東望雷州半島,東南與斜陽島毗鄰,南與海南島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經緯度範圍為20°54’-21°10‘N,109°00-109°15‘E,總面積24.74平方千米。
潿洲島

地質地貌

潿洲島位於廣西沿海大陸架之上,3億年以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2億八千五百萬年之後一直處於陸地狀態。直到五千萬年以前的第三紀早期,此處仍處於乾燥炎熱的大陸氣候環境中。到2500萬年開始北部灣地區才大規模沉降,形成淺海陸棚,到300萬年北部灣北部海水又漸漸退去,一直到90萬年之間,潿洲島又成為陸地,呈現風化剝蝕狀態。氣候仍然溫暖潮濕間或出現乾旱。90萬年之後的中更新世早期,潿洲島又一次處於海平面之下,直到23萬後的晚更新世後期,潿洲島才完全上升露出海面,呈現出現今的樣子。在250萬年之後到7000年之間潿洲地區發生了至少四期數以百次的基性火山噴發,形成了現在島上地層主體。這中間潿洲島多次發生海洋風暴以及地震及引發的海嘯, 加上平時海水與海岸的相互作用, 形成了現今潿洲洲島豐富多彩的海蝕、海積、海灘地貌。
潿洲島
潿洲島的島形近似於圓形,東西寬約6公里,南北長約6.5公里。從地質狀況來看,潿洲島為玄武岩台地,地表微微起伏,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紫紅色玄武岩風化物。島之地勢南高北低,南部東、西拱手一帶最高,海拔均在75米左右,向北逐漸傾斜,到北部之北港村一帶海拔降至20米左右,然後逐漸過渡到平坦寬闊的沙質海灘,地貌類型比較簡單。
潿洲島
潿洲島的南半部以海蝕地貌為主,無論是海蝕崖、洞,還是海蝕台、柱發育得很成熟;北半部則以海積地貌為主,有沙提、渲湖、沙灘及礁坪。在海蝕地貌中又以南灣沿岸為典型。南灣原是一南邊破口的火山凹地,被海水淹沒形成海灣,其周圍是火山沉積岩。在海浪和潮汐的交相侵蝕下,潮間帶附近的岩石首先遭到破壞,便形成了呈層分布的海蝕洞穴,而洞穴上部的岩石失去支持後沿垂直節理斷裂或崩潰下來,於是又形成陡峭的海蝕崖。東、西拱手間近5公里長的海灣上布滿這種海蝕崖,它們高度在30~50米之間,坡度大於75°。
海蝕平台是海蝕崖不斷後退而在崖腳下被保存下來的天然平台。南灣東側豬仔嶺腳下的海蝕台不但平坦,而且在其檯面上經常可以發現很多火山彈及共形成的衝擊坑。每當檯面上的火山彈被沖走後,海浪還會挾帶岩屑繼續磨蝕那些坑坑窩窩,使之形成大大小小的圓桶狀甌穴。海蝕產台上有時會殘留下一些堅硬的岩石柱體,這就是海蝕柱。豬仔嶺就是一個巨大的海蝕柱,高35米、寬不足30米,長卻有100米左右。
潿洲島
潿洲島的海灘以寬闊平坦的沙質海灘為主,一般寬150~300米,沙礫層厚4~8米,平鋪於玄武岩之上層部岸斷間或有玄武岩出露。潮間帶一般比較寬闊,最寬者可達150米。潮下頻寬約60米,有珊瑚分布 。珊瑚的下面就是礁坪。被波浪打碎的珊瑚殘體很容易與殼沙礫等堆積膠結成海灘岩。潿洲島北港一帶的海灘岩從古瀉湖一直延伸到潮下帶上部,覆蓋於玄武岩之上。
原來的火山口已變成了南灣的深水良港,火山形態十分明顯,火山口為高達50~80餘米的弧形陡壁。
潿洲島北部潮上帶有新老兩道沙堤,南部海蝕崖上有三層海蝕洞,崖腳有兩極海蝕台,反映了第四紀以來潿洲島一直在間歇地抬升,其幅度可超過20多米。

氣候

潿洲島年平均氣溫23℃,終年無霜,年平均降水量1297mm,乾濕季明顯,6~9月為雨季。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截至2012年,潿洲島鳥類自然保護區共有鳥類186種,隸屬16目52科,占廣西鳥類種數543種的34.125%。這些鳥類中共有13種被IUCNX列為受脅物種,其中瀕危(EN)物種有3種,易危(VU)物種有6種,近危(NT)物種有4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29種,包括一級重點保護鳥類2種,二級重點保護鳥類27種。候鳥(包括冬候鳥、夏候鳥和旅鳥)占有很大的比重,在186種鳥類中,候鳥有172種。留鳥僅有14種。在候鳥中,旅鳥最多,有117種,冬候鳥48 種,夏候鳥7種。

植物資源

潿洲島的樹種主要為苦楝、桑、黃葛樹 、樟樹等。新引進樹種主要是木麻黃、台灣相思、銀合歡和桉類等,主要為木麻黃和台灣相思構成的防護林。

景區景點

鱷魚山

鱷魚山景區位於南灣西側鱷魚嶺,2009年12月被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區。鱷魚山景區內有鱷魚山燈塔、湯翁台、火山口遺址、龍宮探奇、藏龜洞、賊佬洞、百獸鬧海、海蝕拱橋、月亮灣、珊瑚沉積岩景象、海枯石爛、月亮廣場等景點,還有火山彈衝擊坑、古樹化石、水簾洞、海蝕柱、海蝕墩等地質奇觀。

天主教堂

潿洲島盛塘天主教堂位於潿洲島盛塘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晚清四大天主教堂”之一。教堂由法國巴黎外方傳教士建於1853年,歷時10年建成,主體建築保存較為完好。整座建築主要取材于海底珊瑚沉積岩,運用周密的力學設計建成,是典型的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哥德式教堂,外表高聳的羅馬式尖塔有著“向天一擊”的動勢,造成一種“天國神秘”的幻覺。教堂高13.5米,長56米、寬17米,全用岩石、珊瑚粒及竹木瓦建造,建築面積為1500平方米,教堂內可容納教徒1500人。
潿洲島

博物館

    博物館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館內珍藏多種火山岩、珊瑚、海洋生物標本。所有標本都注有詳細說明,並附有地質公園景區內相應圖片。影像大廳有潿洲島宣傳片播放,動感大廳有4D科普電影,展示潿洲島的海洋知識、地質知識。
    潿洲島

    五彩灘

    五彩灘景區位於潿洲島東海岸,景區內長達1.5公里的海岸幾乎都發育有20-50米高的海蝕崖,崖面聳立;海蝕平台在海蝕崖前展布,平坦而寬闊,退潮時可見寬達幾十米至上百米的海蝕平台。在海蝕崖與海蝕平台的交界處形態各異的海蝕洞隨處可見。
    潿洲島

    石螺口

    石螺口位於潿洲島西部,其附近村莊形似石螺,名石螺,屬於海岸地貌,風暴事件和地事件趁沉積極為豐富。沿岸火山岩、海蝕岩,豐富、奇特、怪異。海灘西北部一名“望夫石”的海蝕岩,似身背嬰孩的美麗少婦站立海岸盼夫歸來。
    潿洲島

    滴水丹屏

    潿洲島“滴水丹屏”位於潿洲島西部的滴水村。滴水丹屏的形成堪稱中國火山景觀的奇蹟,岩石形成的懸崖峭壁,是海蝕地貌,裸露的岩層有紅、黃、紫、綠、青五色相間,紋理異常清晰,崖頂之上藤樹纏繞,紅花綠葉倒掛崖頭,展現出旖旎多姿的色彩,取“丹屏”。巨崖岩層上長年涌動著水珠,不斷地向崖下滴落,所以取名“滴水”。
    潿洲島

    海洋公園

    廣西潿洲島珊瑚礁國家級海洋公園位於北海市南部海域,是全國10個獲批建設的國家級海洋公園之一,總面積2512.92公頃,其中重點保護區1278.08公頃,適度利用區1234.84公頃。潿洲島珊瑚礁主要分布於潿洲島北面、東面、西南面,是廣西沿海的惟一珊瑚礁群,也是廣西近海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珊瑚分屬26個屬科、43個種類。珊瑚礁生態系統是南海區特色生態系統,具有高生物多樣性、高生產力的特點。

    潿洲島燈塔

    潿洲燈塔位於潿洲島之巔,1956年設立,原為鐵架結構,1969年改建為石塔。2002年,廣東海事局撥款100多萬元重建後的潿洲燈塔,高22米,內設旋轉樓梯,上落方便,梯級鋪貼紅色花崗岩面層,塔身內側貼白色瓷磚,外側面貼白色仿石磚。燈塔採用高級鋁合金剛化玻璃水密窗,耐腐蝕、防水性好;塔的底部和懸挑室底板處巧妙地開設通風孔,使燈塔內部長期處於通風透氣狀態;塔頂安裝上海產銅製燈籠,燈光射程18海里;燈塔上部設計有瞭望台,可觀賞全島風光 。
    潿洲島燈塔潿洲島燈塔

    開發建設

    2001年12月,海城區政府及潿洲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制定《潿洲島旅遊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關規劃,先後投資700多萬元新建和完善國家地質公園標誌碑、主題廣場、火山地質博物館、火山口公園、滴水丹屏、石螺口、芝麻灘、天主教堂等景點,以及景點道路、公共廁所、綠化長廊、停車場、景點標誌碑、中英文解鎖碑等配套設施。
    2010年,《北海潿洲島旅遊區發展規劃》的獲批實施,潿洲島成為繼海南島之後,中國第二個被明確定位為發展國際高端休閒度假旅遊的海島。
    2011年3月份,《北海潿洲島旅遊區發展規劃》獲自治區批准實施;6月份,《潿洲島鱷魚山景區創5A規劃》獲自治區旅遊局批准實施;8月份,潿洲島旅遊區建設總體規劃》獲市政府批准實施。此外,北海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北海銀灘中區旅遊規劃》的修編工作已全面啟動。2011年8月26日,廣西在潿洲島啟動總投資逾3億元人民幣的首批10個旅遊基礎設施項目,以生態環保設施為主的項目涵蓋景區及道路綠化、地質遺蹟保護、垃圾污水處理、遊客服務中心及酒店設施等。
    2012年12月14日,24個涉及旅遊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的項目在潿洲島開、竣工,開工項目包括污水處理廠一期、西南海岸整治修復、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保護等15個項目,總投資約11.2億元人民幣;竣工項目總投資1.3億元,包括城鄉風貌改造一期、鱷魚山景區地質遺蹟保護一期、天主教堂修繕及廣場改造等9個項目。
    2013年,潿洲島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億元。潿洲島南灣海景酒店改擴建、北岸生態休閒路等首批啟動項目順利完工並投入使用。

    人文風俗

    古詩

    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明代劇作家、詩人湯顯祖被貶謫赴任徐聞縣典史,遊覽潿洲島後留下一首詩《陽江避熱入海,至潿洲,夜看珠池作,寄郭廉州》,其詩云:春縣城猶熱,高州海似涼。地傾雷轉側,天入斗微茫。薄暮游空影,浮生出太荒。烏艚藏黑鬼,竹節向龍王。日射潿洲郭,風斜別島洋。交池懸寶藏,長夜發珠光。閃閃星河白,盈盈煙霧黃。氣如虹玉迥,影似燭銀長。為映吳梅福,回看漢孟嘗。弄綃殊有泣,盤露滴君裳。從詩中的描述來看,湯顯祖是從海上來看潿洲景色的,在明代,潿洲島就是一個人群聚居的地方,當時潿洲已具一定的開發程度。

    風俗

    潿洲島客家來源歷史
    潿洲島產生具有強烈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是由於潿洲島是一塊四周被大山包圍的丘陵山地,在它的西面是羅霄山脈,東面是武夷山與九連山脈,南面是南嶺,在羅霄山脈的中段還有一條雩山山脈與武夷山相連結,從而把江西的南部與中部隔開,形成一個對外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生活在潿洲島的原始居民是與贛、閩、粵、浙等南方地區同一族屬的百越民,他們“各有種姓,互不統屬”。秦漢以後,由於北方漢子不斷進入該地區,使得百越民,有的成批漢化,有的被強制遷往江淮地區,有的則退出平原,進入深山老林,成了歷史上曾經名藻一時的“山越”民。兩晉之際,尤其是唐宋之際,由於北方不斷遭受戰爭的摧殘,農村經濟凋敝,因而使得大批難民渡江南下,另求生計。在經過不斷輾轉遷徙之後,部分移民來到了潿洲島,與當地土著相互雜居,並在相對封閉的社會與自然條件下,與土著民相互融合,從而創造出一支以漢文化為主導的、與周邊文化相區別的地域文化,這就是客家文化。
    潿洲島媽祖
    和中國沿海其他地區漁民一樣,潿洲居民大多敬媽祖(當地人稱“三婆”,因媽祖在其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為神明。潿洲三婆廟(又名媽祖廟,天后宮)位於潿洲島南部南灣港北部,廟建於火山懸崖峭壁下,依山傍海,建築別致。因原天后宮由於處在懸崖峭壁下面,非常危險,便在它的前面模仿新建一座天后宮。廟宇呈褚紅色,院內有棵老榕樹蔽日成蔭。每逢年節、漁船出海和返航,居民用雞鴨魚肉、珠寶敬拜,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和農曆十月收穫季節,漁民均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謝三婆保佑平安、豐收之恩。此舉當地人稱給三婆“還福”。潿洲島三婆出遊活動每年都舉行一次,一般為年末舉行。

    旅遊信息

    門票

    潿洲島旅遊景區門票為115元/人,1.2米以上1.4米以下兒童、學生、現役軍人、殘疾人、老人等可優惠到60元/人,1.2米以下小孩、記者、帶團導遊、本島居民免費。潿洲島地質博物館至火山口電瓶車費為20元/人(往返)。

    線路

    第一種:龜石海濱公園(騎上北海地區最陡的山坡)—大沙灘—漁家風情村—海參養殖廠—天主教堂—石螺背—海底珊瑚區(潛水)—百獸鬧海。
    第二種:鱷魚山公園看日出—游火山口遺蹟—仙人洞—滴水丹屏—三婆廟—風波嶺(下北海地區最陡的山坡)—豬仔嶺。

    交通

    上島方式
    上島需乘坐客船往返,票價為B倉120元/人(單程)、A倉180元/人(單程)、特等艙240元/人(單程)。快船有飛逸1號、飛鴿號、飛達號、飛魚號、北游6號、北游8號、北游12號,慢船有北部灣1號、北部灣2號、北部灣3號。
    快船航行約1小時,慢船航行約2.5個小時。旅遊旺季、大風浪天氣開慢船。
    船票售票點及營業時間:國際客運碼頭07:15-18:00、華美廣場07:15-22:00、旺盛路07:15-22:00。
    公交線路
    路線1:北海福成機場—北部灣廣場—3路公車—國際客運碼頭—潿洲島。
    路線2:北海火車站—2路公交—3路公車—國際客運碼頭—潿洲島。
    路線3:北海南珠客運站—15路公車—北部灣廣場—3路公車—國際客運碼頭—潿洲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