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性

潛在性(Potentiality),基督教經院哲學命題之一。原為亞里斯多德哲學中的命題,謂事物皆由“形式”和“質料”構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潛在性
  • 外文名:Potentiality
  • 教會:基督教
  • 屬性:基督教經院哲學命題
潛在性簡介
潛在性(Potentiality),基督教經院哲學命題之一。原為亞里斯多德哲學中的命題,謂事物皆由“形式”和“質料”構成。“質料”原本無序,“形式”賦予其規定性。因而“質料”具有向“形式”發展的“潛能”,而形式即“質料”發展的終點,是完成的“現實”。潛能變為“現實,即潛能得到實現,事物達到了自身的目的。在自身中所實現的運動的目的被稱為“隱德萊希”。由於萬物皆由形式與質料構成,便皆有已實現的現實與作為進一部實現之動力的“潛能”。潛能推動事物向更高的形式發展。此說後為托馬斯·阿奎那使用,稱上帝作為完美者,系全部潛能的實現,即“完美的形式”、“完全的現實”、“不具有潛在性的實存”。而“潛在性”的存在即為上帝以外的萬物之不完美性的標誌與實現的可能。在此意義上說,上帝是萬有的最終“目的”。在當代存在主義神學家保羅·蒂利希的思想中,“潛在性”則被給予了不同的解釋。蒂利希從存在主義角度出發,視“潛在性”為人運用自己的自由之前的種種潛在可能,是未實現的事態與狀態。人具有的是“有限的自由”,即人能夠選擇,卻又受制於自己選擇的命運。“潛在性”帶來種種可能,同時又導致“焦慮”。人處在“潛在性”之中,正如同一種“夢的天真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