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洞

潘承洞

潘承洞(1934·5·26-1997·12·27),江蘇省蘇州人,中國著名數學家、教育家。

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78年5月晉升為教授,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潘承洞在解析數論研究中成績卓著,尤以對“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成果為中外數學家所讚譽。他還傾注大量心血著書立說和培養青年人才。他和潘承彪合著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書,是“猜想”研究歷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統的學術專著,被國內外數學家評價為“成功的再創造”、“解析數論研究寶庫中的又一新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承洞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地:江蘇省蘇州市
  • 出生日期:1934年5月26日
  • 逝世日期:1997年12月27日
  • 職業:數學家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
  • 信仰:共產主義
  • 代表作品:1963年又證明了(1十4)發表論文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學研究,論文著作,人才培養,社會任職,獲獎記錄,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1934年(中華民國二十三年)5月26日生於江蘇省蘇州市一個舊式大家庭中,他父親名子起、號艮齋,母親高嘉懿江蘇省常州市人。
1946年(中華民國三十五年)8月,考入蘇州振聲中學國中。
1949年,畢業後考入蘇州桃塢中學高中,讀高中時,他發現《范氏大代數》一書中一道有關循環排列題的解答是錯的。
1952年,潘承洞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
1956年10月,潘承洞以優異成績畢業,留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工作。
1957年,潘承洞考取閔嗣鶴教授的研究生,閔嗣鶴教授極有遠見地為潘承洞確定了研究方向:L函式的零點分布及其在著名數論問題中的套用。在學習期間,他還參加了華羅庚教授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主持的哥德巴赫猜想討論班,與陳景潤、王元等一起討論,互相學習與啟發。
1961年3月,研究生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山東大學數學系任助教。
1962年,潘承洞通過對大篩法與L函式零點分布結論的改進,證明了命題成立,這是一個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領域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大進展,在這之前,尚未有任何人對r給出具體數值。
1963年,又證明了(1十4),發表論文《表大偶數為素數與一個不超過4個素數乘積之和》。這些成果使中國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被國際數學界公認為實現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關鍵性突破。
1973年,潘承洞提出並證明了一類新的素數分布均值定理。
1979年,發表論文《一個新的均值定理及其套用》 。
1979年至1986年,先後 任山東大學數學系主任、數學研究所所長、任山東大學副校長。
1979年7月,在英國達勒姆舉行的國際解析數論會議上,潘承洞應邀以此作了一小時的報告,受到華羅庚和與會者的高度評價。
1981年,出版了潘承洞與潘承彪合著的《哥德巴赫猜想》,對猜想的研究歷史,主要研 究方法及研究成果作了系統的介紹與有價值的總結,得到了國內外數學界的一致好評。
1982年,又發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一個新嘗試》一文,提出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不同於經典“圓法”的新途徑,其誤差項既簡單又明確,受到國際數學界的極大關注,認為是一個極有價值的探討。
1986年,舉辦的山東大學教工橋牌賽上,他不但登場獻技,賽後還親自為獲獎選手書寫並頒發了獲獎證書。同年底, 被任命為山東大學校長。
1997年12月27日,在濟南病逝。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1956-1960年,主要從事L—函式零點的分布研究,首先得出關於算術級數中最小素數的上界定量估計,曾被廣泛引用並作為一個定理。
1961-1965年,主要從事被譽為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的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還在研究生學習期間他第一個得到了"算術級數中最小素數"的上界定量估計。這一工作被國際數學大師哈斯作為一條定理收入其名著《數論》中。 六十年代,他從事"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首先確定出命題(1+C)中常數C的具體數值,證明了命題(1+5)和(1+4),兩次在這一著名世界難題研究中居於國際領先地位。七十年代,他在簡化陳氏定理(1+2)時提出並證明了一條新的均值定理,該定理成為"篩法"套用中的一個重要工具,為國內外同行廣泛引用。由於以上工作,他與陳景潤、王元一起共同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八十年代以後他致力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終解決,他所提出的研究"猜想"的新途徑,完全不同於經典的"圓法",其嶄新的學術思想為國際數論界所關注。
在三十多年的研究歷程中,潘承洞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多篇。1981 年科學出版社出版了潘承洞與潘承彪合著的《Goldbach猜想》,對猜想的研究歷史、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作了系統的介紹與有價值的總結。1992年,科學出版社又出版了該書的英文版。潘承洞還與潘承彪合著了《素數定理的初等證明》(1988),親自撰寫了科普讀物《素數分布與Goldbach猜想》(1979)。這些著作對中國數論的研究、教學和人才培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潘承洞在解析數論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 :算術數列中的最小素數,2:哥德巴赫猜想大篩法,以及素數分布的均值定理,3:小區間上的素變數三角和估計與小區間上的三素數定理,4:哥德巴赫數的例外集,5:大篩法及其套用。

論文著作

論文
[1] On (n) and (n), Bull. Acad. Polon. Sci. Cl. III, 4(1956), 637-638.
[2] On (n) and (n), Acta Sci. Nat. Univ. Pekinensis, 2(1956), 303-322. (in Chinese)
[3] On the Least Prime in an Arithmetical Progression, Sci. Record , New Series, 1(1957),311-313(in English)£?283-285.(in Chinese)
[4] On the Least Prime in an Arithmetical progression, Acta Sci. Nat. Univ. ekinensis, 4, 1 (1958), 1-34. (in Chinese)
[5] Some New Results on Additive Theory of Prime Numbers, Acta Math. Sin., 9 (1959), 315-329. (in Chinese)
[6] On the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a Kind of Multiple Integrals, Sci. Record, New Series, 3(1959), 534-537 (in English) 430-432.(in Chinese)
[7]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undamental Equation of Flat Skulls,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61.
[8] On Representation of Even Numbers as the Sum of a Prime and an Almost Prime, Acta Math. Sin., 12(1962), 95-106 (in Chinese); Sci. Sin., 11 (1962), 873-888. (in Russian)
[10] On Representation of Large Even Numbers as the Sum of a Prime and a Product of at most four primes, Acta Sci. Nat. Univ. Shangdong, 1962, no.2, 40-62 (in Chinese); Sci. Sin., 12,(1963), 455-473. (in Russian)
[12] Generalized Cauchy Formula, J. Shandong Univ.,1962,9-13. (in Chinese) [13] On Dirichlet Functions (Russian), Sci. Sinica, 12(1963), 615.
[14] On the K-th Mean Value of the Class Numbers of Imaginary Primitive Quadratic forms, Sci. Sinica, 12(1963), 737-738. (in Russian)
[15] On the Least Prime in An Arithmetic Progression,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63, 22-42. (in Chinese)
[16] A note on the Large Sieve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Acta Math. Sin., 13(1963), 262-268. (in Chinese)
[17] New Application of Linnik's Large Sieve Method, Sci. Sini., 13(1964), 497-508.
[18] New Application of Yu. V. Linnik's Large Sieve Method, Acta Math. Sin., 14(1964), 597-606(in Chinese); Sci. Sin., 13(1964), 1045-1053. (in Russian)
[19] On the K-th Mean Value of the Class Numbers of Imaginary Primitive Quadratic Forms,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63. (in Chinese)
[20] On the Distribution of Zeros of the Riemann Zeta Function,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64.(in Chinese)
[21] On the Zeros of the Zeta Function of Riemann, Sci. Sinica, 14(1965), 303-305.
[22] Spline Fun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1975, no. 3, 64-75. (in Chinese)
[23] Spline Fun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I), ibid. 1975, no. 4, 56-77. (in Chinese)
[24] Spline Fun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II), ibid. 1976, no. 1, 63-78. (in Chinese)
[25] Spline Fun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V), ibid. 1976, no. 2, 59-73.(in Chinese)
[26] On Representation of Even Numbers as the Sum of a Prime and an Almost Prime (with Ding Xiaxi, Wang Yuan), Sci. Sin., 18(1975), 599-610.
[27] On Representation of Even Numbers as the Sum of a Prime and an Almost Prime (with Ding Xiaxi, Wang Yuan), Chinese Sci. Bul., 20(1975), 358-360. (in Chinese)
[28] A Mean value Theorem (with Ding Xiaxi), Acta Math. Sin., 18 (1975), 254- 262. (in Chinese)
[29] On Representation of Large Even Numbers as the Sum of a Prime and an Almost Prime (with Wang Yuan and Ding Xiaxi),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75.
[30] Correction to "A Mean value Theorem" (with Ding Xiaxi), Acta Math. Sin., 19(1976), 217-218. (in Chinese)
[31] Goldbach Problem,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78, 46-53. (in Chinese)
[32] A New Mean Value Theorem (with Ding Xiaxi), Sci. Sinica, Special Issues (II), 2(1979),149-161.
[33] On the Exceptional Set of Goldbach's Numbers (with Chen Jingren),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79,1-27(in Chinese); Sci. Sin., 23(1980), 219-232(in Chinese); Sci. Sin., 23(1980), 416-430.(in English)
[34] A New Mean Value Theorem and Its Applications, Recent Progress in Analytic Number Theory (edit. H.Halberstam), vol. 1, 275-287. Academic Press, London, 1981.
[35] A New Mean Value Theorem and Its Applications, Chin. Ann. of Math., 1:1(1980),149-160.
[36] Goldbach Numbers, Chinese Sci. Bull., Special Issue, 1980, 71-73.(in Chinese)
[37] On the Minor Arcs of Goldbach Problem,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80,1-4. (in Chinese)
[38] On Goldbach Problem,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81,1-6. (in Chinese)
[39] A New Attempt on Goldbach Conjecture, Chin. Ann. of Math., 3:4(1982), 555-560.
[40] An Estimate of Trigometric Sums,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82,19-23. (in Chinese)
[41] On Estimation of Trigometric Sums over Primes in Short Intervals (I) (with Pan Chengbiao), Sci. Sinica, 31(1988), 1121-1128(in Chinese); 32(1989), 408-416. (in English)
[42] Analytic Number Theory in China (II), (with Pan Chengbiao, Xie Shenggang),AMS, Contemparary Math., 77(1988), 19-62.
[43] On Estimation of Trigometric Sums over Primes in Short Intervals (II) (with Pan Chengbiao), Sci. Sinica, 32(1989), 641-653.
[44] On Estimation of Trigometric Sums over Primes in Short Intervals (III) (with Pan Chengbiao), Chin. Ann. of Math., 11B:2(1990),138-147.
[45] On Representation of Odd Numbers as Sum of Three Almost Equal Primes (with Pan Chengbiao), Acta Sci. Nat. Univ. Sichuan, Special Issue, 1990, 172-183.
著作
1. 素數分布與哥德巴赫猜想,,山東科技出版社,,濟南,1979。
與學生於秀源一起與學生於秀源一起
2. 哥德巴赫猜想(與潘承彪合著), 科技出版社,,北京,1979。
3. 階的估計(與於秀源合著), 山東科技出版社, 濟南, 1984。
4. 素數定理的初等證明(與潘承彪合著), 上海科技出版社, 上海, 1988。
5. 解析數論基礎(與潘承彪合著), 科技出版社, 北京, 1991。
6. 初等代數數論(與潘承彪合著), 山東大學出版社, 濟南, 1991。
7. Goldbach Conjecture (with Pan Chengbiao), Science Press, Beijing,,1992。
8. 初等數論(與潘承彪合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京, 1992, 凡異出版社, 台灣 新竹, 1995。
9. 簡明數論(與潘承彪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1997。

人才培養

在山東大學數學系任教的 30 多年中, 為大學生、研究生開設了10多門課程, 如數學分析高等數學實變函式論複變函數論、階的估計、計算方法初等數論、擬保角變換、素數分布堆壘素數論、Goldbach猜想等等。他講課從不照本宣科,而是提綱挈領,講透精華。他對教學認真負責,對學生循循善誘,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從1978年國家重新開始招收研究生起,至1997年去世,他總共指導培養了14名博士研究生和20多名碩士研究生, 如學生:於秀源、王煒、張文鵬、李紅澤、李大興、鄭志勇、劉建亞、蔡天新

社會任職

1979-1986年,先後任山東大學數學系主任、數學研究所所長。
1984年7月起,任山東大學副校長。
1986年-1997年,擔任山東大學校長。
曾任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數學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數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獎勵委員會委員,及第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科協主席,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數學年刊》常務編委。

獲獎記錄

所獲獎項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5獲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獎
1982獲得了全國自然科學一等獎----獲獎
1981獲山東省科技成果一等獎《均值定理與哥德巴赫猜想》獲獎
1978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大偶數理論》獲獎
榮譽稱號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1988獲山東省首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榮譽稱號獲獎
1984被評為全國首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家獲獎
1979國務院授予潘承洞全國勞動模範稱號獲獎
1978獲全國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獲獎

人物評價

作為傑出的教育家,潘承洞為山東大學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為山東大學今天的學科布局和特色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潘承洞先生愛才、惜才、用才,是首位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的教育家。(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
潘校長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和品格卻時時影響和激勵著我們。(時任山東大學校長展濤
潘承洞院士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山東大學和山東省,他在世界數學領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他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兩次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文蘭院士評
潘承洞院士為人爽快、坦蕩,他不只關心自己的學科而是關心整個學校,他對年輕人也充滿信任、鼓勵,人們不知不覺間就會受到很大的鼓舞,潘先生的精神不僅是山東大學而且是中國數學界寶貴的精神財富。(中國科學院王元院士評)
潘承洞院士對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建設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劉玉柱教授評

後世紀念

2007年10月27日上午,數學家潘承洞院士銅像揭幕儀式在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圖書館大廳隆重舉行。
2013年1月3日,數學家、教育家,山東大學原校長潘承洞銅像揭幕儀式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知新樓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