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灣土家族鄉

潘家灣土家族鄉

潘家灣土家族鄉隸屬於湖北省宜都市,鄉政府駐蔣家台子,人口16642人,面積14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潘家灣、望洲坪、梁山、呂家坳、杉木坑、南沖、栗樹垴、沈家沖、將軍山。該鎮位於宜都市西部山區。省道鴉來複線貫穿全境。特產:杜仲、板栗、茶葉、柑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潘家灣土家族鄉
  • 行政區類別:少數民族鄉
  • 所屬地區:湖北省宜都市
  • 下轄地區:潘家灣、望洲坪、梁山等
  • 地理位置:宜都市西南部的一個山區鄉鎮
  • 面積:144平方千米
  • 人口:16451人
  • 車牌代碼:鄂E
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行政區劃,人口民族,經濟發展,社會事業,農業農村事業,基礎設施,社會保障,教育衛生事業,旅遊資源,榮譽稱號,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潘家灣土家族鄉屬宜都市西南部的一個山區鄉鎮,地處鄂西山區門戶,與長陽、五峰兩個土家族自治縣交界,和漁洋關、大堰等六個鄉鎮接壤。

地形地貌

潘家灣土家族鄉屬喀斯特地貌,境內多山地。

行政區劃

全鄉版圖面積147.5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個社區,62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2012年,潘家灣土家族鄉共有居民4739戶,總人口16451人,其中土家族6380人,占總人口的38%。

經濟發展

2011截至11月底,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1億元,占計畫96.7%;完成規模工業產值2.15億元,占計畫110.8%;淨增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3家,淨增2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1家,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家,新增個體工商戶53家;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640人,占計畫106.7%;完成財政收入571萬元,占計畫116.5%,一般預算收入402萬元,占計畫的121.8%;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6850元。
2007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258億元,完成財政收入16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71元。
2007年,全鄉實現糧食總產10484噸,料作物產量1148噸,茶葉總產803噸。全年新發展養殖小區 2個,養殖大戶54戶,共出欄牲豬46512頭,出欄山羊 28101隻,出籠家禽80000隻,畜牧業總收入達到5015萬元。全鄉利用富鋅土壤帶的優勢,推進茶葉產業化建設,全鄉茶葉種植面積達到22520畝。
2011年,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8677噸,同比增長9.7%,油料總產量1086噸,同比增長8.3%,蔬菜總產量9622噸,同比增長12.9%,茶葉總產量3000噸,同比增長42.9%,水果總產量6017噸,同比增長13.8%。生豬出欄5.2萬頭,山羊出欄3.8萬隻,家禽出籠29.3萬羽。已培植產值或年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茶葉加工龍頭企業達到1家,年產值或年銷售收入超過5000萬元的茶葉加工龍頭企業達到1家,實現茶葉農業產值2.5億元。
項目建設不斷推進。年初重點申報了28個幫扶項目,省財政廳確定對口幫扶項目17個,計畫幫扶資金1000萬元。用活政策,全力招商引資。強化項目服務,最佳化發展環境,用活上級政策,健全招商引資工作考核機制。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效果明顯突破,新簽約項目3個,新開工項目3個,竣工項目4個。截止日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億元。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新建民族工業園,工業園一期占地200畝。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億元,同比增長67.8%,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家,完成規模工業產值1.33億元。新增個體工商戶118家,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60人。新簽約項目5個,分別為網路科技園項目、年產500台套環保輸送設備項目、年產800萬套精製包裝項目、坤德物流項目、年產400萬件服裝加工項目;開工項目4個,分別為網路科技園項目、年產20萬平方米高檔飾面板項目、年產400萬件服裝加工項目、坤德物流項目。

社會事業

農業農村事業

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著力發展現代農業
(一)扶優茶葉產業。加強田間管理和農技培訓,提高機械化水平;加強基地標準化建設,改造2600畝低產茶園,建成5000畝高效示範園,達到水、電、路、溝配套;發揮天然富鋅茶資源優勢,適應市場競爭,支持安明有機茶、潘家灣富鋅茶等龍頭企業發展壯大,促進茶農增收。投資1500萬元,新上一條年產2100噸清潔自動化茶葉生產線,可實現產值6000萬元,帶動農民增收400萬元;建成2家市級規範合作社,合作社成員達到520戶,服務覆蓋農戶2700戶。網點布局達到46個,農機大戶達到30戶,擁有機械210台套。
(二)建強畜牧產業。抓住宜都市爭創全省畜牧大市的目標,力創“畜牧大鄉”。一是狠抓牲豬養殖標準化建設,2011年抓住“石漠化”項目的機遇,全年新建20個“圈養”山羊標準化養殖場,到年底全鄉養殖大戶達到48戶;二是品改力度進一步加大。今年先後引進良種公豬5頭,種公羊12隻,建成標準化品改站一棟。三是抓檢疫控疫病的規範管理。防疫注射入戶率達到100%,注射密度達到豬達到99.6%,牛達到98.2%,羊達到98.2%。
(三)做大特色產業。探索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在望洲坪村建立260畝高山蔬菜基地,畝平實現增收2500元。開發高山馬鈴薯良種繁育項目,在梁山、望洲坪村等村,建立良種繁育基地150畝。在南沖村發展百合種植基地,種植面積500畝,畝產2000斤以上,畝最低純收入5000元以上。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進。實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完成塘堰整治62處、土石方1.62萬立方米, 投工2310個;投入66.19萬元,完成市級重點工程水池建設2口、渠道整治2000米。實施安全飲水工程,累計完成投資72.35萬元,新建100立方米蓄水池1處,完成管道安裝1.2萬米、土石方開挖700立方米,解決了1447人的安全飲水問題。積極改善交通條件,實施公路硬化13.8公里,晴雨路維修40.5公里,完成路肩建設19公里;實施公路水毀工程,砌築壋土牆1200立方米,清除塌方250立方米,修復嚴重水毀路面60公里。繼續完善電力設施,新增電力台區6個,台區移位1個,台區增容1個,改造低壓線路12.2公里,栽電桿230根。

社會保障

認真落實農村受災民眾救助制度、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繼續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確保農民參保率達到96%以上。積極開展民政救助,發放救急口糧9.4噸,棉衣60床、棉被60件;發放城市居民低保金16.8萬元、農村低保金53.2萬元;發放五保金22.08萬元;發放優撫金46.5萬元;申請臨時救助72戶臨救金6.56萬元;申請大病醫療救助21人,救助金額10.8萬元;實施危房改造重建項目50戶,落實幫扶資金34.8萬元;發放春節救助慰問179戶5.5萬元;臨時處置因災房屋受損8戶2.5萬元。供養服務向社會化托養服務延伸,在潘家灣村、南沖村成立2處社會化養老機構,福利院新建2棟老年公寓主體已完工。

教育衛生事業

潘家灣土家族鄉加大教育事業投入,籌資180萬元新建1棟功能齊全的教學樓。加大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力度,開展群防群治專項活動,開展學校校車安全檢查行動,保障教育辦學安全。醫療設備投入力度加大,添置10萬元醫療設備,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強化對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監督和管理,鄉機關幹部、財政所幹部同村組幹部一起,組成專班,下鄉開展政策宣傳和上門服務工作,全鄉參合人數達到15110人,參合率達到100.22%。三是提升計畫生育服務管理水平。2011年符合政策出生率達100%,各項政策兌現率100%,民眾滿意率在95%以上,計生工作整體水平得到提升。全鄉2011年新增獎扶、特扶人員,都已按要求全部確認上報錄入。農村獨生女高考加分,按要求全部上報。

旅遊資源

梁山風景區,梁山位於宜都市西南32公里的潘家灣土家族鄉境內,海拔920米,方圓8平方公里,山勢雄奇,自然風光秀麗,山麓有佛教觀音禪寺,山頂為道觀金頂,這種佛、道兩教共居一山的情況,全國罕見。梁山宗教活動始於梁武帝時期,迄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梁山的金頂最為險峻。山峰如削。祖師廟立於峰頂,有“南武當“之稱。而梁山的佛教建築以梁山廟最為巍峨壯觀。為唐代所建。成為梁山五座主要寺廟的中心。梁山目前已被列入宜昌市重點旅遊建設項目。擬於近年建成宗教文化旅遊、民俗觀光旅遊、滑翔探險旅遊等特色項目。梁山將成為三峽旅遊中一處新興的靚點。

榮譽稱號

2012年,潘家灣土家族鄉先後被省愛衛會評為“湖北省衛生鄉鎮”,被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評為“2011年度民族鄉鎮經濟發展先進單位”、“湖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被宜昌市評為“宜昌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先進集體”、“‘十一五’全市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單位”、“宜昌明星鄉鎮”等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