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遠的紅利:尋找中國新平衡(漸行漸遠的紅利)

漸行漸遠的紅利:尋找中國新平衡

漸行漸遠的紅利一般指本詞條

《漸行漸遠的紅利:尋找中國新平衡》是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文生。

基本介紹

  • 書名:漸行漸遠的紅利:尋找中國新平衡
  • 作者:彭文生
  • ISBN:978-7-5097-4424-6
  • 頁數:282頁
  • 定價:58.00元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4月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隨著人口紅利、制度紅利和政策紅利的消失,中國經濟的發展條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新的條件下如何實現經濟成長,成為各界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
本書力圖建構適應“後紅利時代”的巨觀經濟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相應地、分主題地分析中國巨觀經濟領域若干重要議題;最終,引領讀者去探索中國經濟新平衡的路徑。
遵循制度變革和人口結構這兩條主線,本書基本結論有三點。第一,經濟成長進入趨勢性放緩的階段。第二,結構不平衡有多方面,但根本的失衡是貧富差距。第三,高儲蓄、房地產泡沫和信用擴張聯繫在一起,形成我國的貨幣信用周期,是未來5~10年最大的巨觀風險。
作者彭文生,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2012年受聘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兼職教授。

圖書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巨觀經濟分析新思路
一 分析框架的重要性
二 需求和供給
三 長期和短期
四 兩大主流學派的盛衰
五 主流分析框架
六 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
第二章 人口結構的巨觀經濟含義
一 人口結構的主要特
二 人多人少的爭議
三 放鬆計畫生育的影響
四 人口結構和經濟成長
五 人口結構和通貨膨脹
六 人口結構和資產價格
七 前車之鑑
第三章 增長的長周期和短周期
一 過去三十年的三次增長上升期
二 長周期放緩已經開始
三 改革決定未來的增長趨勢
四 短周期波動:中國版“大緩和”
五 案例分析:2013年的溫和反彈
六 供給與需求的雙面性
第四章 結構的失衡與再平衡
一 結構失衡的表象:消費弱
二 失衡的癥結:收入差距擴大
三 人口結構是基本因素
四 企業對居民部門的擠壓
五 政府對居民部門的擠壓
六 居民部門內部貧富差距拉大
七 結構再平衡的路徑
八 “中國消費”的巨觀含義
第五章 貨幣信用周期
一 房地產交易吸收了“超發”貨幣?
二 準確理解貨幣的儲值功能
三 貨幣是如何創造的?
四 上半場的繁榮
五 信用擴張的暗影——影子銀行
六 下半場的挑戰
第六章 通脹謎思
一 通脹短周期:總需求波動
二 貨幣“超發”的影響:先通脹,後通縮
三 發展直接融資降低通脹嗎?
四 勞動力短缺推升通脹嗎?
五 食品價格的特殊性
六 過剩型經濟難以逆轉
七 政策的通脹容忍度難以上升
第七章 房地產泡沫
一 泡沫的爭議
二 房地產價格嚴重偏離基本面
三 泡沫的巨觀驅動因素
四 高房價的長期危害性
五 房價下跌對經濟成長的影響
六 房價下跌會帶來金融危機嗎?
第八章 人民幣的再平衡之路
一 不平衡的體現
二 匯率的三個形式
三 準確理解匯率和貿易差額的關係
四 人民幣匯率均衡水平之辯
五 外匯資產的再平衡之路
六 資本賬戶開放和匯率靈活性
七 再平衡的影響
第九章 城鎮化新機遇與新挑戰
一 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結果
二 舊模式難以持續
三 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空間下降
四 新型城鎮化需要多方面改革
五 新型城鎮化促進經濟轉型
第十章 “新中間路線”——轉型的政策路徑
一 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二 公平和效率
三 政府與市場
四 上一代與下一代
五 金融與實體
六 供給與需求
參考文獻
後記
附錄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簡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