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滅亡真相

漢朝滅亡真相

東漢後期,是多災多難的風雨飄搖時期。歷史舞台上,輪番上演的是外族的叛亂,演繹著外戚與宦官爭權的一幕幕血雨腥風的鬥爭,其間又夾雜著農民生死存亡的掙扎和隨之而來的起義。東漢後期的政治,在統治階級方面,基本上就是外戚、宦官兩大集團附帶著一個官僚集團的活動、衝突和變化。這三個集團在東漢前期先後發展起來。光武帝、明帝時皇權威猛,外戚、尤其是宦官,還不敢公然橫行做惡。至章帝時改變光武、明帝的“嚴切”政治,外戚、宦官得到寬厚優待,開始作起惡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朝滅亡真相
  • 外文名:Han perish in truth
事件背景,外戚專權,宦官干政,黨錮之禍,黃巾起義,諸侯逐鹿,

事件背景

東漢後期,是多災多難的風雨飄搖時期。歷史舞台上,輪番上演的是外族的叛亂,演繹著外戚與宦官爭權的一幕幕血雨腥風的鬥爭,其間又夾雜著農民生死存亡的掙扎和隨之而來的起義。東漢後期的政治,在統治階級方面,基本上就是外戚、宦官兩大集團附帶著一個官僚集團的活動、衝突和變化。這三個集團在東漢前期先後發展起來。光武帝、明帝時皇權威猛,外戚、尤其是宦官,還不敢公然橫行做惡。至章帝時改變光武、明帝的“嚴切”政治,外戚、宦官得到寬厚優待,開始作起惡來。

外戚專權

漢章帝死,和帝(十歲)繼位,竇太后臨朝稱制。外戚竇憲總攬大權,是事實上的漢皇帝了。竇家大批徒黨都得到升遷,最小的也是個縣令。這些人搜刮民脂民膏給竇憲送禮報恩。竇家又豢養大批刺客,迫害正直不肯阿附的人,引起朝野不滿。和帝與宦官鄭眾密謀,將竇憲及其徒黨悉數下獄治罪。鄭眾因功封侯,宦官從此參與朝政。東漢政治更進入黑暗時期。和帝死,安帝繼位,皇太后鄧氏輔政,鄧氏家族開始執掌實權。鄧騭、鄧悝、鄧弘、鄧閭皆為列侯。在大封外戚的同時,鄧太后從竇家的失敗里取得了一些經驗,並用外戚與宦官,形式上不偏重外戚。因此,安帝的朝堂上,充斥了心理畸形變態的外戚和宦官。他們關注的不是如何把天下治理好,不是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不是扶正將傾之大廈,而是皇帝的臉色,賄賂的數量和怎樣享受、怎樣魚肉百姓,等等。安帝時,太子因閻皇后進讒言,被貶為濟陰王。安帝死,閻皇后就和其兄閻顯商議,擁立幼小的北鄉侯為少帝,閻太后臨朝,閻顯輔政,盡殺安帝寵信的宦官。可惜好景不長,少帝病死,宦官孫程等19人發動宮廷政變,殺掉閻顯及其同黨,擁立濟陰王為順帝。孫程等人因為擁立有功而相繼被封為侯,宦官勢力又大進一步。當時有人把他們比喻為西漢的開國功臣韓信、彭越,期盼重揚大漢雄風。但是,他們同樣是一群狗仗人勢的奴才,壓榨百姓,魚肉鄉里。
陽嘉四年(135年),漢順帝任命皇后的父親梁商為大將軍執政。梁商死後,其子梁冀繼任大將軍執政。梁冀,一個不學無術的花花公子,一個無才無德的紈絝子弟,卻世襲了大將軍執政的高位,這又比西漢末年王氏家族的專權好到哪裡去呢?三年後,順帝死,年僅兩歲的沖帝繼位,於是梁太后臨朝聽政,其兄梁冀掌握實權。一年後,沖帝死,梁太后和梁冀共謀迎立年僅八歲的質帝,梁氏仍然把持朝政。八歲的質帝,年幼而聰明,他已經認出梁冀是一個“跋扈將軍”。不到一年,質帝就一命嗚呼了。當然,這是“跋扈將軍”所精心導演的一場把戲。接著,梁太后和梁冀又擁立他們正準備選為妹夫的蠡吾侯,是為桓帝。桓帝繼位後,就娶了梁冀的另一個妹妹為皇后。
梁冀權勢熏天,遠在桓帝之上。外官任職考述,都要先到梁家求見謝恩,然後才敢去官衙報到。吳樹任縣令時,曾拒絕梁冀的囑託,秉公執法,誅殺了轄境內貪殘害民的梁氏賓客。梁冀懷恨在心,伺機報復。機會終於來了。吳樹升任荊州刺史,赴任前到梁府辭行時,梁冀竟然用毒酒款待,使得他一出門就死在了車上。梁冀在政治上無法無天,在生活上奢華無度。各地貢獻皇帝的珍異貢品,上等的都先送到梁府,其次的才給皇帝享用。他大肆修建豪宅,像皇宮一樣富麗堂皇,又在都城附近開闢獵場,逶迤千里。在河南城西邊設定兔苑養兔,周圍綿延數十里,徵發吏役修建了幾年才得以完成。在他把持朝政二十多年裡,梁氏一門前後有七人封侯,婦女七人封君,二人出任大將軍執政,三位皇后,六位貴人,把外戚專權表演到極致。

宦官干政

150年,梁太后病重,不久死去;159年,梁皇后一命嗚呼,這預示著梁冀的末日已為期不遠。漢桓帝把握時機,利用上廁所之際悄悄與宦官唐衡商議,尋求顛覆梁氏家族之策。不久,漢桓帝和宦官單超、徐璜、具瑗等五人聯手,共同剷除了梁冀和梁氏徒黨自三公、九卿至州刺史數十人,斥逐次等徒黨三百餘人,朝官幾乎空了。沒收了梁冀及其徒黨的家產,變賣所得,竟相當於東漢政府半年的租稅收入。誅殺了梁冀,單超等五人自然成為有功之臣,他們獲得多方讚譽,得到各種各樣的獎賞。單超被封為新豐侯,徐璜等四人也都封侯,各食邑萬戶,侯覽、趙忠等八人被封為鄉侯,他們的宗族親戚被分派到各地做官。這些人開始在地方作威作福,魚肉百姓,同盜賊決無差別。侯覽的哥哥侯參出任益州刺史時,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對轄區內家財富足的人誣陷罪名,抓來殺掉,然後沒收其財產,裝入自己的腰包。這些做法,遭到太尉楊秉的彈劾,在被押送到京城的途中,畏罪自殺。

黨錮之禍

宦官和外戚把持著選拔官吏的大權,他們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堵塞了士人做官的門路。當時,民間有這么一種說法:當選才學優秀的卻沒有文化,當選品德高尚的竟不供養父母,當選清貧純潔的反比污泥穢濁,當選勇猛有帥才的竟膽小如雞。在外戚、宦官的腐朽黑暗統治下,社會危機日益加深,東漢王朝瀕臨危境,一些有識之士深為憂慮。國家的命運和個人的前途同樣渺茫,促使一部分官僚和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對當時的政局提出尖銳的批評,對不畏權勢憂國憂民的官紳則加以表揚,士人階層逐漸形成“清議”之風--太學生及名士們通過清議表達他們關心社會、參與政治的熱情。
在反宦官專權的鬥爭中,一批不畏強暴的正直官吏利用手中的權力,直接懲治不法的宦官權貴,李膺、陳蕃、王暢等“黨人”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評議朝政,褒貶人物,公卿大夫竭力接待士人,希望免受惡評,州郡都有官學,太學生與州郡學生互通聲氣,形成一個全國範圍的政治團體。宦官和他的徒黨無論在宮內或在地方做官,都遭到猛烈的攻擊。桓帝初年,司隸校尉李膺親自帶人到大宦官張讓的家中搜查,把他的兄弟、罪大惡極的張朔抓獲,繩之以法。李膺等正直官吏對宦官勢力的打擊,遭遇宦官集團的瘋狂反撲,官僚士大夫、太學生與宦官集團的矛盾迅速激化,並最終釀成“黨錮之禍”。

黃巾起義

黃巾大起義是一次有組織、有計畫、有綱領、有準備的農民起義,這是它與秦末農民起義最大的不同。起義的另一鮮明特點就是利用宗教--太平道發動組織民眾。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支,大約產生在東漢中期。從現存的《太平經》的內容看,太平道主要宣揚宗教唯心主義思想和階級調和理論,中間還夾雜了一些陰陽五行思想和巫術雜語。這些都對封建統治有利,因而傳播太平道被統治者認為是合法的。不過,太平道中也有一些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有其合理的一面,比如它所宣揚平等觀念和對封建統治者無限制橫徵暴斂的指責,對勞動人民表示了一定的同情,這使得在無邊苦海中飽受煎熬的農民得到了一些精神安慰和寄託。傑出的農民起義領袖張角,就是巧妙地利用太平道中的積極思想成分,發動組織民眾,從而促成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

諸侯逐鹿

189年,漢靈帝死後,其子劉辯繼位,是為漢少帝,何太后與其兄何進掌權。此時,宦官的勢力仍然很大,尤其是擔任上軍都尉的宦官蹇碩控制著朝廷重兵,其權勢在何進之上。何進非常憎恨宦官,在中軍都尉袁紹的幫助下,除掉了蹇碩。趁此時機,他還想誅殺所有的宦官。可是事與願違,想誅殺宦官的人反而被宦官所殺。聽到這個訊息,袁紹立即率領軍隊攻進皇宮,將兩千餘名宦官,殺得一個不留。董卓引兵到洛陽,逐走袁紹,廢少帝,殺何太后,立漢獻帝。
東漢中期以來禍國殃民的外戚與宦官的鬥爭,雖然以雙方的同歸於盡告一段落,但東漢的象徵中央集權的朝廷實際上已經消滅,豪強們便公開進行著瘋狂的武裝混戰,割據一方,黑暗的東漢後期開始轉入了社會空前大破壞的分裂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