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學史綱要

漢文學史綱要

魯迅先生有幾項沒有完成的寫作計畫。《中國文學史》便是其一。他留下了一部教學講義,題為《漢文學史綱要》。他的講演記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的關係》,對魏晉文學的演變進行了十分精彩的描述,實際上也具有文學史的性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文學史綱要》
  • 作者:魯迅
  • 類別:教學講義
  • 時間:1926年下半年
  • 作者簡介: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 代表作:狂人日記
名稱由來,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名稱由來

中國文學史略與漢文學史綱要
魯迅先生有幾項沒有完成的寫作計畫。《中國文學史》便是其一。他留下了一部教學講義,題為《漢文學史綱要》。他的講演記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的關係》,對魏晉文學的演變進行了十分精彩的描述,實際上也具有文學史的性質。另外,魯迅在一些短篇文章里,從不同角度談到了他對中國古代文學各種問題的看法。現刊行的《漢文學史綱要》就是將上述內容匯集在一起而編輯成的。
漢文學史綱要編入魯迅全集
關於《漢文學史綱要》的書名需要做些解釋,1926年下半年魯迅在廈門大學開設了中國文學史的課程,為此編寫了一份講義,定名為《中國文學史略》,似有與《中國小說史略》匹配的意思,此講義有完整的手稿和油印本,總計十篇。1927年魯迅在中山大學再次開設此課,講義更名為《古代漢文學史綱要》。1938年編纂《魯迅全集》時,編者講此講義更名為《漢文學史綱要》,1981年版《魯迅全集》沿襲了這一名稱。

內容簡介

作為我國新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對我國的古典文學也有著極其深入系統的研究和獨特的觀點,他曾經計畫寫作《中國文學史》,可惜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實現,留下來的只有這本《漢文學史綱要》。該書原系魯迅於1923年廈門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課程時編寫的講義,題為《中國文學史略》;次年在廣州中山大學講授同一課程時又曾使用,改題《古代漢文學史綱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1938年編入《魯迅全集》時改用此名。該書雖然只寫到西漢兩司馬,但在這短短的十節講義中,無論在選材、體例和觀點上,都寫出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在我國文學史研究領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時收入的還有魯迅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此外,魯迅其他有關古典文學研究的短文作為附錄列於書後。本次出版,還配以精美插圖約100幅,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大師經典的精髓。
《漢文學史綱要》系魯迅先生1926年在廈門大學擔任中國文學史課程時編寫的講義,分篇陸續刻印,書名刻於每頁中縫,前三篇為“中國文學史略”(或簡稱“文學史”),第四至第十篇均為“漢文學史綱要”。1938年編入《魯迅全集》首次正式出版時,取用後者為書名,此後各版均同。
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9卷
漢文學史綱要漢文學史綱要
作為我國新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對我國的古典文學也有著極其深入系統的研究和獨特的觀點,他曾經計畫寫作《中國文學史》,可惜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實現,留下來的只有這本《漢文學史綱要》。該書原系魯迅於1923年廈門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課程時編寫的講義,題為《中國文學史略》;次年在廣州中山大學講授同一課程時又曾使用,改題《古代漢文學史綱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1938年編入《魯迅全集》時改用此名。該書雖然只寫到西漢兩司馬,但在這短短的十節講義中,無論在選材、體例和觀點上,都寫出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在我國文學史研究領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時收入的還有魯迅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此外,魯迅其他有關古典文學研究的短文作為附錄列於書後。本次出版,還配以精美插圖約100幅,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大師經典的精髓。

圖書目錄

漢文學史綱要
第一篇 自文字至文章
第二篇 《書》與《詩》
第三篇 老莊
第四篇 屈原宋玉
第五篇李斯
第六篇 漢宮之楚聲
第七篇 賈誼晁錯
第八篇 藩國之文術
第九篇 武帝時文術之盛
第十篇 司馬相如司馬遷

作者簡介

魯迅
1881年 農曆八月初三,生於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口。姓周,名樹人,字豫才,小名樟壽,至三十八歲,始用魯迅為筆名。
1886年 入塾,從叔祖玉田先生初誦《鑒略》
1888年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當其病篤時,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詢其何故,答曰:“為妹妹啦。”是歲一日,本家長輩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在焉。先生在旁默視,從伯慰農先生因詢之曰:“汝願何人得贏?”先生立即對曰:“願大家均贏。”其五六歲時,宗黨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譽其小而靈活也。
1892年 正月,往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懷鑒讀。在塾中,喜乘閒描畫,並蒐集圖畫,而對於二十四孝圖之“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獨生反感。 先生外家為安橋頭魯姓,聚族而居,幼時常隨母太夫人前往,在鄉村與大自然相接觸,影響甚大。《社戲》中所描寫者,皆安橋頭一帶之景色,時正十一二歲也。外家後遷皇甫莊,小皋步等處。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憂,自北京歸。
秋,介孚公因事下獄,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出入於質鋪及藥店者累年。
1896年 九月初六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
父卒後,家境益艱。
1898年 閏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
1899年 正月,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對於功課並不溫習,而每逢考試輒列前茅。課餘輒讀譯本新書,尤好小說,時或外出騎馬。
1901年 路礦學堂畢業。
1902年 二月,由江南督練公所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課餘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於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1903年 是年為《浙江潮》雜誌撰文。秋,譯《月界旅行》畢。
1904年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八月,往仙台入醫學專門學校肄業。
1906年 六月回家,與山陰朱女士結婚。同月,復赴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中止學醫。
1907年 是年夏,擬創辦文藝雜誌,名曰《新生》,以費拙未印,後為《河南》雜誌撰文。
1908年 是年從章太炎先生炳麟學,為“光復會”會員,並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
1909年 是年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
1910年 四月初五日祖母蔣太君卒,年六十九。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
1911年 九月紹興光復,任紹興師範學校校長。冬,寫成第一篇試作小說《懷舊》,閱二年始發表於《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
1912年 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是月公餘纂輯謝承《後漢書》。
1913年 六月,請假由津浦路回家省親,八月由海道返京。十月,公餘校《嵇康集》。
1914年 是年公餘研究佛經。
1915年 一月輯成《會稽郡故書雜集》一冊,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經》成。是年公餘喜蒐集並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 五月,移居會館補樹書屋。十二月,請假由津浦路歸省。是年仍蒐集研究造象及墓誌拓本。
1917年 一月初,返北京。七月初,因張勛復辟亂作,憤而離職,同月亂平即返部。是年仍蒐集研究拓本。
1918年 自四月開始創作以後,源源不絕,其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掊擊家族制度與禮教之弊害,實為文學革命思想之急先鋒。是年仍搜羅研究拓本。
1919年 一月發表關於愛情之意見,題曰《隨感錄四十》,載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後收入雜感錄《熱風》。
八月,買公用庫八道灣屋成,十一月修繕之事略備,與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月發表關於改革家庭與解放子女之意見,題曰《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載《新青年》第六卷第六號,後收入論文集《墳》。
十二月請假經津浦路歸省,奉母偕三弟建人來京。
是年仍搜羅研究拓本。
1920年 一月,譯成日本武者小路實篤著戲曲《一個青年的夢》。十月,譯成俄國阿爾跋綏夫著小說《工人綏惠略夫》。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1921年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
1922年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五月譯成俄國愛羅先珂著童話劇《桃色的雲》。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
1923年 八月遷居磚塔胡同六十一號。九月小說第一集《吶喊》印成。十二月買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二十一號屋。同月,《中國小說史略》上卷印成。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1924年 五月,移居西三條胡同新屋。六月,《中國小說史略》下卷印成。
同月又校《嵇康集》,並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講演,八月返京。
十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論文《苦悶的象徵》。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是年冬為《語絲》同刊撰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