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運碼頭(通州區漕運碼頭)

漕運碼頭(通州區漕運碼頭)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對於現代人來說,“漕運”是個陌生的辭彙,但在中國的王朝歷史上,特別是明清兩代,忙碌於京杭大運河之上的“漕運”,卻是維持國家正常運轉的一根生命線。

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北起點通州,是北京通往天津、河北、東北地區的樞紐要道,堪稱北京的東大門。京杭大運河近千年的漕運歷史為通州區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和美景佳談。昔日的通州八景“古塔凌雲”、“長橋映月”、“柳蔭龍舟”等依稀可見,“一枝塔影認通州”、“倒影山河月影搖”等讚美詩句一直流傳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漕運碼頭
  • 外文名:Water transport wharf
  • 時代:明朝,清朝
  • 類別:水路交通樞紐
說到漕運,就不得不提起運河。追憶歷史,明末清初,京杭大運河貫通南北,漕運商賈盛極一時。京杭大運河北起通州,逶迤南去,直迄杭州,綠浪拍京津沙岸,跨冀魯平原,掠蘇浙綠野,連海河,穿黃河,過譽河,越大江,再接錢塘,全長3500餘里。其工程之宏偉,規模之壯觀,歷史之悠久,堪稱當時全球之冠。
通州之名本身就與漕運有關,取運河漕運通暢周濟之意。800多年來,通州地區一直是漕運及倉儲重地,素有“一京、二衛、三通州”之美譽。
漕運碼頭漕運碼頭
駕車沿北運河南行,一座八面八角的古塔矗立在河岸邊。隨同訪問的王斌先生介紹說,相傳清朝時,經大運河從南方千里迢迢來北京的商人們,在遠處一看到這座燃燈佛舍利塔就會激動不已,因為他們經歷了眾多的苦難後,見到了塔就如到了通州,一切災難都將過去,燃燈塔成了當時北京的標誌。正所謂“三望燃燈塔,便到通州城。”
“漕運,以河渠為主”。由此可見,歷史上的通州曾是河湖蕩漾、波光粼粼的景象。時下,荒草浸滿的河壩上只剩下兩旁的綠化帶,依稀顯示著當年的情景。河床上的湖淀也逐漸淤淺變小,化成幾灘孤立的淺水,已沒了當年漕運時千帆競渡的氣象。
清朝時,每年要有幾百萬石漕糧,匯集通州的石壩、土壩,然後沿通惠河,經護城河,轉運到京城倉庫。隨著歲月流逝,通州區幾個古老的碼頭都已不復當年之繁華,只能想像那時的盛況。王斌指著河岸邊應電視劇《漕運碼頭》而生的外景地說:“整個碼頭試圖再現清朝中期漕運碼頭的盛景。”碼頭上綠色琉璃瓦頂的過斛廳以及小青瓦屋頂的轆轤井房,似乎都在訴說著漕運盛事。
如今,通州區運河兩岸進行了主題化的景觀建設,景觀長廊已經形成,未來還將形成以燃燈佛舍利塔為核心,在文化廣場周邊發展濱河演藝走廊,包括演藝廣場、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時尚藝術商品街、餐飲風情街等等。北運河西岸、新華大街以北地區,塑造由北關環島至燃燈佛舍利塔的視覺走廊,沿這一視覺通道布設豐富的商業文化設施,形成媒體廣場和探夢中心。
今天,行進在北京的東二環路上,一點兒漕運的影子都看不見,因為護城河早就被填埋在二環路下。但東直門和朝陽門內的祿米倉、南新倉、北新倉等古老建築,見證了這段不滅的漕運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