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移理論

漂移理論(drift theory) 美國社會學家馬茨阿提出的一種少年犯罪原因理論。馬茨阿在所著《青少年犯罪與漂移》(1964)中認為,青少年亞文化有三種價值趨向,即尋求刺激、鄙視日常工作和強調暴力性攻擊行為。犯罪是在亞文化影響下,通過潛移默化的相互學習,或從同伴的言行中受到暗示、獲得承認形成的。

他還提出“青春期恐懼症”的概念,認為其症狀的根源在於青少年處於生理與心理的過渡期的特徵。面對犯罪,青少年徘徊於遏制與選擇之間,感覺既非恐懼,亦非飄然,既不超然於犯罪之外,亦不陷於犯罪之中,這種不知所措類似於對違法與守法的選擇,他們部分地不採納常規法則,又部分地加入美國的傳統生活,好似漂移在罪與非罪之間的孤船。馬茨阿認為,神經衝動性犯罪和職業犯罪是不屬於這種漂移的兩個例外。該理論一方面強調亞文化影響的原因,另一方面強調合理化過程動搖了正常文化價值觀對犯罪的遏制。現代犯罪學對該理論的爭議較大,尤其對其中的一些概念和命題提出批評,但也有不少學者以該理論為基礎繼續深入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