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過海的客家人

漂洋過海的客家人

《漂洋過海的客家人》是河南大學出版社於1994年10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英祥。該書是通過考察、採訪等形式對客家向海外移遷的研究。本書可以說是羅英祥同志研究發表的客家向海外移遷諸篇論文的匯總和升華,也是他多次出國考察、採訪、收集眾多文物史料的科學歸類和集結。

基本介紹

  • 書名:漂洋過海的客家人
  • 作者:羅英祥
  • ISBN:7810411411,9787810411417 
  • 頁數:253頁
  • 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4年10月1日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 版次:第3版
  • 尺寸:23.6 x 18.4 x 1.6 cm
  • 重量:458 g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媒體評論,

內容簡介

《飄洋過海的客家人》此書的出版,無疑會受到廣大客屬華僑華人的歡迎,它是客家學中一部重要著作,是“客家熱”中開放的一朵瑰麗的花朵。
該書除緒論外分三篇。上篇,出國篇,詳細介紹了客屬僑胞出國淵源、原因、渠道和分布等問題。分析了客家人在當代發生的一系列演變,頗有新意,也符合實際,極具社會價值,是認識當今國外華僑、華人的望遠鏡和顯微鏡,相信讀者特別是僑務工作者在閱讀時體會更深。中篇,人物篇,記錄的是客家先賢開發南洋的具體事例。作者字裡行間不忘先輩們在南洋群島“開埠”的事跡和功勞,用文字來表達內心的崇敬之情,以此作為永遠的紀念。青年一代可從書中窺見到前輩們飄洋過海,“賣豬仔”開發南洋的種種困難和客家人四海為家、落地生根、白手創業、奮發努力的偉大精神。下篇,僑團篇,記錄各社團組織的建立、發展和作用,是溝通信息,聯絡鄉情,增進友誼的紐帶。 美中不足的是,書中未能較詳細地介紹海外客家人在從政、高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也未曾記錄改革開放以後,客籍華僑華人投資建設故園的事跡。

作者簡介

羅英祥,漢族,廣東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坑尾村人,1940年3月出生於馬來西亞,作家、研究員。現任《客家人》雜誌主編。60年代開始在部隊、地方報刊上發表文藝作品。80年代致力於華僑和客家學研究,先後在省級(含香港、澳門、台灣)、國家級,以及海外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法國、美國等報刊發表《論客家山歌在海外聯誼中的特殊作用》、《淺議梅州的過番歌謠》、《客家要在中華民族史上的貢獻》、《當代客籍華僑華人態試析》、《客家民系的地位與作用》、《歌聲飛過淡水河》等論文,還有報告文學及各種文體200多篇,共120萬字。

圖書目錄

緒論
上篇 出國篇
一、客籍華僑華人的溯源
(一)出國的原因
(二)出國的渠道
(三)出國後的生存
二、客屬華僑華人的分布及其概況
(一)亞洲
(二)非洲
(三)歐洲
(四)美洲
(五)大洋洲
附:港澳台同胞
附:分布圖
三、客籍華僑華人的歷史變化
(一)國籍地位上的演變
(二)政治及法律地位上的演變
(三)經濟地位上的演變
(四)文化素質上的演變
(五)思想意識和心態上的演變
(六)人口流動和人口結構上的演變
(七)與大陸故鄉聯繫上的演變
(八)社團組織上的演變
四、客籍華僑華人的貢獻
(一)對居住國的貢獻
(二)對祖籍國的貢獻
中篇 人物篇
一、名揚世界的印尼“大唐客長”羅芳伯
二、馬來西亞保護神“大伯公”張理
三、吉隆坡的建設功臣葉亞萊
四、為國捐軀的馬來西亞歸僑溫生才
五、中國第一條僑辦鐵路創建者張榕軒昆仲
六、蜚聲中外的馬來西亞“錫礦大王”姚德勝
七、首獲國際金獎的印尼巨擘張弼士
八、粵軍名將馬來西亞歸僑張民達
九、孫中山在海外的得力助手謝逸橋兄弟…
下篇 僑團篇
附錄一:世界客屬部分社團會址
附錄二:著名外交家黃遵憲與客家山歌
附錄三:淺談梅州的過番歌謠
附錄四:論客家山歌在海外聯誼中的特殊作用
後記

媒體評論

序言
丘菊賢
也許是人老了都有“鄉情日深”的觀念吧,所以,我個人想在退休以後有所寄託和奉獻時,就毅然決定研究點自己本不太熟悉的客家問題。因為自己是客家人,客家學沉寂了半個多世紀,圖書館缺乏這方面的材料,所以十分注意收集報刊、雜誌及地方內部印發的與客家相關的文章和資料。
21世紀以來,由於“客家熱”的推動,不但報刊登載客家的文章多了,而且許多刊物也辟專欄議論客家問題。最令人鼓舞的是梅州前幾年出現了以《客家人》為刊名的綜合性刊物,在我自個搞的分門別類的客家資料庫里,算是收自《客家人》雜誌的文章和摘要最多,其中對主編羅英祥《客家人走向世界》的連載文章,反覆細讀,認為其文多有真知灼見,甚感佩服。斯時,我也著手客家向海外遷徙問題的研究,因此可謂“氣味相投”,有“共同語言”,期待有朝一日願與之一起琢磨,探討關於客家的種種問題。1989年秋,世界客屬聯誼會在梅州召開,並同時舉行客家學術討論會,雖參會,但來去匆匆,未能如願。隨後,彼此書信來往頻繁,均是交談探討客家問題的心得體會。1990年12月,海南省儋州市舉行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時,因我與羅同志均出席這次會議,兩人才長談了“客家學”諸方面的問題,彼此認為客家問題“博大豐實”,“基礎甚差”,“前景看好”。言談中得知英祥他早有撰寫《飄洋過海的客家人》一書的計畫,因為這是客家學中難度較大的課題,所以我敬佩之餘,還想幫他一把,提出退休以後願義務協助幫辦《客家人》雜誌,好讓他騰出多一點時間著述,因為彼此目標一致,還可隨時討論有關客家問題。1992年末,我從河南大學辦好退休手續後,克服了生活上不少困難,回到家鄉梅州定居,旋即接受《客家人》雜誌社的聘請,擔任副主編。
兩年過去了,英祥同志辛勤的耕耘,結下累累碩果。他潛心撰寫的《飄洋過海的客家人》洋洋28萬餘言的書稿,而今已擺在我的案頭,我認真地審讀每一篇章,儘管夏日炎炎,也不願止息,目的是讓這部著作早日面世。為了完成難度這樣大的專著,羅英祥同志知難而上。據我所知,他夜以繼日不斷耕耘,不是在書海中,便是在歸國的客家鄉親中;不是伏案細緻爬格子,便是出門採訪串門子,甚至出境前往客家人集中的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拜訪當地的客屬鄉親。他出國非同一般,不是單純旅遊、探親,而是採訪、收集自己撰著所需要的材料,他盡一切可能地訪問有關的人和事,參觀一切有價值的史跡和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