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三十三年(蘇軾元豐六年詞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滿庭芳·三十三年》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著力刻畫王長官卓異的高士形象,抒寫與其傾蓋如故的情懷。開頭三句以眼前長江比王長官年壽的卓異;“凜然”二句以蒼檜霜乾比其容貌的卓異;“聞道”三句寫其居處的卓異;“不因”二句呼應詞序,點明他因送陳慥而過訪;“摐摐”四句寫因其到來而天雨風起、林破煙生,以表現其行動的卓異;“願持”以下五句寫與之對飲,以一己之衰寓欽仰其健如霜檜之意;最後三句寫盡相聚匆匆的遺憾,卻無通常送別詩的傷感。全詞熔敘事、寫人、狀景、抒情於一爐,通篇一體,拗怒遒勁,語言簡練,辭情相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滿庭芳·三十三年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蘇軾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滿庭芳
有王長官者,棄官黃州三十三年,黃人謂之王先生。因送陳慥來過余,因為賦此。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凜然蒼檜,霜乾苦難雙。聞道司州古縣,雲溪上、竹塢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寧肯過吾邦?
摐摐,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雲幢。願持此邀君,一飲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夢裡、相對殘釭。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滿庭芳:詞牌名。又名“鎖陽台”,《清真集》入“中呂調”。雙調九十五字,上闋四平韻,下闋五平韻。
⑵王長官:作者好友,名字與事跡不詳。
⑶陳慥(zào):字季常,亦為作者好友。過:拜訪、看望。
⑷檜:即圓柏。一種常綠喬木,雌雄異株,果實球形,木材桃紅色、有香氣。壽命達數百年。此處以蒼檜喻王先生。
⑸聞道:聽說。司州古縣:指黃陂縣,曾屬南司州。王長官罷官後居於此。
⑹竹塢:此指叢竹環繞的王長官的家。塢,四面如屏的花木叢聚之處。松窗:松木建造的窗子。
⑺江南:黃陂在黃州西北,長江橫亘其間,故黃州於黃陂可稱江南。
⑻子:指陳慥。
⑼摐(chuāng)摐:形容雨聲。
⑽風林舞破:即風舞林破。
⑾煙蓋雲幢:煙如車蓋,雲似帷幕。
⑿一飲空缸:一口氣把酒喝乾。空缸,使酒杯空。
⒀居士:作者自稱,其號為東坡居士。
⒁釭(gāng):燈。
⒂逢(péng)逢:形容鼓聲。此指開船的信號。

白話譯文

有個叫王長官的人,從黃州辭官已經三十三年了,黃州人稱他為王先生。他因送陳慥經過黃州來看望我,於是我寫下這首詞
這三十三年以來,今天還有誰存在?算來只有王長官的高潔品格能與長江相提並論。其風骨凜然如蒼檜,霜乾承受了多少苦難。聽說司州古縣,雲溪上,有一座用竹子建造的房屋,它的窗子由松木建造。如果王先生不是為了送陳慥去長江南岸,怎么會來我所居住的黃岡縣?
雨聲鏗鏘有力。疏雨過後,風舞林破,煙雲霧靄覆蓋著房屋。只願持杯邀請先生,一口氣把酒喝乾。東坡居士已經老了,真好像是在夢裡與你通宵達旦地開懷暢飲,對著殘破的燈。歌聲中斷了,行人還沒有起床,船鼓已經嘭嘭響起,催促行人出發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蘇軾謫居黃州時的作品。當時,蘇軾的許多朋友或怕株連,或避嫌疑,紛紛疏遠了他,使他備感世態炎涼。然而,他的同鄉陳慥卻蔑視世俗,仍與他過從甚密,五年中竟七次來訪。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五月,“棄官黃州三十三年”的王長官因送陳慥到江南,過黃州來訪蘇軾。蘇軾對王長官素聞其名,可謂神交已久,以前卻無緣得見,此次到訪,蘇軾為表達與其傾蓋如故之情懷,故有此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詞大致可分三層。上闋為第一層,全就王長官其人而發,描繪了一個飽經滄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前三句即發語驚人,不同凡響,蓋“三十三年”於人生而言固然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但對於長江大河卻不算什麼。而詞人竟說:“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在將長江擬人化的同時,以比擬的方式將王長官高潔的人品與長江共論,予以高度評價。“凜然蒼檜,霜乾苦難雙”二句喻其人品格之高,通過“蒼檜”的形象比喻,其人傲乾奇節,風骨凜然如見。王長官當時居住黃陂(今武漢市黃陂區),唐代武德初以黃陂置南司州,故詞雲“聞道司州古縣,雲溪上、竹塢松窗”。後四字以竹松比喻托襯他的正直耿介。“江南岸”三句是說倘非王先生送陳慥來黃州,恐終不得見面。語中既含幸會之意,也飽含作者對於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下闋從過片到“相對殘釭”句為第二層,寫三人會飲。“摐摐”二字擬(雨)聲,其韻鏗然,有風雨驟至之感。“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雲幢”幾句,既寫當日氣候景色,又通過自然景象的不凡,暗示作者與貴客的遇合之脫俗。“願持此邀君,一飲空缸”,充滿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居士先生老矣”,是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感嘆。“真夢裡,相對殘缸”,寫主客通宵達旦相飲歡談,彼此情投意合。末三句“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為最後一層,寫天明分手,船鼓催發,主客雙方話未盡,情未盡,滿懷惜別之意。既幸有此遇,又不免雜著爽然若失之感。
全詞語言乾淨簡練之極,而內容、含義隱括極多,將敘事、寫人、狀景、抒情打成一片,通篇一體,既寫一方奇人之品格,又抒曠達豪放之情感,實遠出於一般描寫離合情懷的詩詞之上。詞中凜然如蒼檜的王先生這一形象,可謂東坡理想人格追求的絕妙寫照。

名家點評

清代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健句入詞,更奇峰特出,此境匪稼軒所能夢到。不事雕鑿,字字蒼寒,如空岩霜乾,天風吹墜頗黎地上,鏗然作碎玉聲。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諡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蘇軾像蘇軾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