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體育強市建設實施意見

2006年7月6日,中共溫州市委辦公室、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以溫委辦〔2006〕48 號印發《溫州市體育強市建設實施意見》。該《意見》分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主要措施2部分。

主要措施是:明確責任,切實加強對體育強市建設的領導;落實《全民健身計畫綱要》,加強民眾體育工作;實施奧運爭光計畫,提高競技運動水平;以社會化和產業化為方向,加快體育產業發展;適應城市化進程,加快場館設施建設;堅持科教興體,促進體育教育、科研、訓練一體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州市體育強市建設實施意見
  • 印發機關:溫州市委辦公室 市政府辦公室
  • 文號:溫委辦〔2006〕48 號
  • 印發時間:2006年7月6日
通知,意見,

通知

中共溫州市委辦公室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溫州市體育強市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
溫委辦〔2006〕48 號
各縣(市、區)委、人民政府,市直屬各單位:
《溫州市體育強市建設實施意見》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望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中共溫州市委辦公室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06年7月6日

意見

溫州市體育強市建設實施意見
為了進一步推進體育事業發展,確保體育強市建設順利實施,根據《中共溫州市委關於加快文化大市建設的決定》、《溫州市體育發展規劃(2004—2020)》,結合實際,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理論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總體目標,以滿足廣大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為出發點,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整體素質為根本目標,以發展民眾體育為基礎,以提高競技體育水平為重點,以做強體育產業為抓手,不斷深化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與創新,促進我市體育事業全面發展,促進溫州體育綜合實力走在全省前列,為實現溫州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建設目標和任務
總目標:至2010年,基本建立全民健身服務保障體系,形成民眾體育普及、競技體育水平領先、體育產業較為繁榮、體育科教初具規模、體育場館設施較為完備,體育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力爭在浙江省第十三屆、第十四屆運動會及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為在“十二五”期間率先跨入全省體育強市的行列打下堅實基礎。
具體目標和任務:
1、民眾體育。提高全民健身意識,建立、完善民眾體育組織網路和服務體系,建設一批民眾體育鍛鍊的場地設施,以鄉鎮、社區為重點,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夯實民眾體育基礎,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1)體育人口達到45%左右,國民體質合格率達到85%以上,其中老年體育人口達到50%以上,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達到90%以上。
(2)市、縣兩級建有國民體質監測中心或監測站,使國民體質監測成為制度。與省級國民體質監測中心聯網,實施網路化管理,使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步入長效化、規範化及可持續發展軌道。
(3)市本級建設2個以上省級全民健身中心或體育主題公園,各縣(市、區)建設1個以上省級全民健身中心或體育主題公園。全市人均公共體育活動面積1.2平方米,市本級達到1.5平方米以上。
(4)提高體育場地的開放、利用率,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場地設施有70%以上向社會開放。
(5)加強社會體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市本級建立集指導、培訓、服務於一體的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全市每年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1200人以上,使社會體育指導員總數達到5000人。
(6)市本級體育社團(協會)達到25個以上,縣(市、區)級體育社團(協會)達到15個以上。
(7)創建4個以上浙江省體育強縣(市、區)、124個以上浙江省體育強鎮、402個浙江省體育先進社區、3個以上全國體育先進縣(市、區),爭取70%的鄉村達到小康體育村標準。
2、競技體育。加快實施“奧運爭光計畫”,適度擴大競技體育規模,優先發展國家奧運優勢項目和溫州優勢項目,形成項目的群體優勢和梯隊優勢,提高全面參與競爭的綜合實力。
(1)形成較為完善的業餘訓練網路。全市業餘訓練布點人數和布點經費的到位率達到省布點要求的90%以上。
(2)加強體育人才的培育。市本級建立體工隊。全市建成4所以上體育運動學校,其中青少年業餘體校全部達到省體育奧林匹克後備人才基地學校認定標準。
(3)全市有5個以上重點開展的項目在省級比賽中獲得第一名或破省級最高紀錄,有20名以上運動員參加國家級以上青少年比賽(按四年一周期計算)。
(4)項目在訓人數達到6000人,向省級以上的訓練部門輸送優秀體育後備人才數達40人以上(按四年一周期計算)。
(5)爭取在浙江省第十三屆、第十四屆運動會上的金牌數和團體總分數進入前三名,在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上的金牌數名列中上游水平。
3、體育產業。組織實施“體育產業培育發展工程”,扶持體育產業發展,大力拓展體育競賽業、體育表演業、體育培訓業、體育彩票業、健身服務業、休閒娛樂業、體育製造業、體育經紀業,有效地擴大對體育無形資產的開發。加大對體育產業的政策研究和市場調研,制定促進產業發展的巨觀政策、扶持政策。積極探索體育產業社會化、集團化的新路子。建立完善體育市場管理制度,加大對體育市場的監管,實現管理和服務的雙重功能。
(1)積極促進企業與體育聯姻。推動民眾基礎廣泛,可開發性強的項目的職業化運作和競技比賽商業化,積極進行單項運動項目的職業俱樂部建設的嘗試。
(2)全市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5%。
(3)積極探索組建符合我國國情,具有溫州地方特色的體育產業集團路子。
(4)建立完善溫州市體育用品和健身服務行業協會。
4、體育場館及訓練基地建設。增加體育場館設施,提升場館設施檔次,基本滿足全市人民民眾體育鍛鍊需要,使我市具備承辦全國城市運動會、3/5的縣(市、區)具備承辦市運會的場館設施條件。同時,加大訓練基地建設投入,建造一批與我市競技體育發展相適應的高檔次的訓練基地。
(1)根據《溫州市體育發展規劃(2004—2020)》的總體部署和要求,新建場館設施30項,基本形成設施齊全、配套完善的體育場館。其中市體育局要努力抓好溫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一期)工程、溫州射擊中心續建工程等重要體育設施項目建設;各有關縣(市、區)體育局負責實施甌海區健身大樓、永嘉體育中心、洞頭體育中心體育館、瑞安體育中心游泳館、平陽體育中心游泳館、溫州國際網球中心(二期)、溫州棋牌院等重點體育設施項目建設。
(2)建成溫州水上運動訓練基地、重競技訓練基地、游泳跳水訓練基地、射擊俱樂部和溫州體操俱樂部。
5、體育科研教育。最佳化體育教學系統,加強體育科研工作,提升科教在我市體育事業發展中的貢獻率。
(1)積極爭取與高校合作,建立溫州體育高級人才培養基地。
(2)加快溫州體育運動學校建設,按國家級重點中等體育運動學校的標準,遷建溫州體育運動學校。
(3)抓好溫州市少體校建設,籌建溫州市少體校龍灣分校,加快各類體校及業餘體育專項學校建設。
(4)加強業餘訓練網路建設,拓寬競技體育項目布局,充分發揮和利用教育部門資源優勢,在學校設立體育專項班或體育特色班。
(5)加強各類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積極探索我市傳統優勢項目的推廣普及及中國小教育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的新路子。
(6)加強體育科學研究工作,發揮溫州體育科究機構“人才密集,知識密集”的作用,不斷改善體育科研設施,擴大體育科研範圍,增強體育科技服務功能,促進我市體育科學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主要措施
(一)明確責任,切實加強對體育強市建設的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把建設體育強市作為推進文化大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認真研究並及時解決體育強市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形成齊抓共管、協力促進的領導機制和工作局面。市政府要定期研究體育工作,體育主要工作列入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對各縣(市、區)工作目標考核內容。體育事業經費、體育基本建設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投資計畫,並使體育經費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而逐步增加。要強化體育強市建設的基層工作基礎,推進浙江省體育強縣(市、區)、體育強鎮、小康體育村及全國體育先進縣(市、區)創建,建立起有效的建設體育強市的實施載體。加強規劃和指導,把建設體育強市、體育強縣(市、區)、小康體育村及全國體育先進縣(市、區)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體育強市建設指標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指標體系。同時,要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把體育強市建設作為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任期目標責任制和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強化督查和考核,努力形成層層負責、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機制,確保體育強市建設的目標、政策和措施落到實處。
(二)落實《全民健身計畫綱要》,加強民眾體育工作
1、各級政府要把提高國民身體素質擺上重要位置,將實施全民健身計畫納入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積極組織開展喜聞樂見、文明健康的群體活動。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群體工作的指導、服務、協調、管理和監督,各機關、企事業單位要有計畫、有組織地開展民眾體育活動。
2、加快民眾體育健身設施建設。各地要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結合“小康健身工程”,以農村和社區為重點,逐步建成一批與區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體育設施,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3、建立民眾體育組織體系。加強體育總會、體育協會等民眾團體建設,大力培養社區和農村體育骨幹隊伍,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團體在開展群體性體育活動中的作用,不斷挖掘和整理富有民間傳統特色的體育項目。
(三)實施奧運爭光計畫,提高競技運動水平
1、調整項目結構和布局,實行項目分類管理。按省運會、城運會的項目設定要求,結合我市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發展戰略。加大對優勢項目的投入力度,集中力量發展游泳、田徑、體操、射擊、重競技、水上項目等奧運金牌大戶項目。
2、加強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以增強我市競技體育實力,加大對上級訓練部門的人才支撐力度為出發點,切實落實青少年業餘訓練的布點經費投入,重點扶持體育運動學校的建設,做好體育後備人才訓練年齡層次的合理銜接和運動技術水平的系統銜接。
3、改革和完善訓練體制。改進青少年業餘訓練工作和業餘體校考核評估標準,健全專職教練員的管理辦法,形成動態競爭的激勵機制。
4、積極培養和引進各類體育人才,全面提高競技體育隊伍素質。加強體育人才的培訓工作,建立健全體育人才培訓與考核體系,最佳化隊伍結構,改善體育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和待遇,強化獎勵機制與制約機制。制訂體育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大力引進教學、訓練、科研、運動等領域的高水平體育人才。
(四)以社會化和產業化為方向,加快體育產業發展
1、樹立體育產業意識,加強體育產業巨觀調控和行業管理。根據國家和省關於體育產業發展的要求,結合我市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體育產業的管理,制定體育產業發展規劃,指導體育產業的科學發展。
2、完善體育產業政策,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建立體育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制定包括體育產業組織、財政稅收、投資融資等政策,培育體育企業集團,增加扶持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性專項投入,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體育健身服務業、體育用品製造業,大力發展體育旅遊業。
3、培育體育市場,不斷完善市場體系。利用我市優勢項目和普及項目及現有體育場館設施,積極拓展體育健身、培訓、體育中介服務、體育競賽表演等市場,大力發展體育勞動力市場、體育技術信息市場、體育資金市場等要素市場,進一步完善體育市場體系,促進體育產業化。
4、堅持“依法行政、以法治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辦法》,依法加強對體育經營活動從業人員的從業資格和從業行為的管理。加快體育執法隊伍建設,依法對全市體育產業、體育市場等進行監督、管理,使體育產業發展和體育市場更加規範。
(五)適應城市化進程,加快場館設施建設
1、切實保障場館設施建設用地。各級政府要按照公共體育設施用地定額指標的規定,合理布局體育設施,確保體育設施項目建設順利實施;在舊城改建中要保障體育設施建設預留地,採用土地盤活政策,改建落後設施,提高舊城區體育設施利用率。要妥善安排市本級重大體育建設項目的用地指標,加快體育場館設施建設。
2、集中財力保障重大場館設施建設。加大對重大場館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加快重大體育設施建設步伐,對可以實行社會化運作的場館設施,要加大項目招商力度,積極吸引民間資金的投入。
3、依法加強對體育設施建設項目的管理。規劃部門審批規劃設計方案時應徵求體育行政部門的意見,對未按規定指標設計的,不予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新建、改建的居民住宅區、經濟開發區和學校必須配套建設的體育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同時投入使用。
(六)堅持科教興體,促進體育教育、科研、訓練一體化
1、實施體育科技發展戰略,積極培養和引進各類體育人才,全面提高競技體育隊伍素質。加強體育人才的培訓工作。建立健全體育人才培訓與考核體系,最佳化隊伍結構,改善體育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和待遇,強化獎勵機制與制約機制。制訂體育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大力引進教學、訓練、科研、運動等領域的高水平體育人才。
2、加大對體育教育、體育科研的投入力度。強化體育科研工作,不斷加強專職科研人員隊伍建設;積極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企業和私人參與投資的多渠道籌措經費的資金投入機制,保障體育教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
3、加強科訓結合和體教結合。在競技體育訓練與比賽中,強化科技意識,更多地運用體育科研成果。在體育科學研究中,強化體育科技服務意識,為運動員科學訓練與比賽提供有力支持。要加強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的協調與溝通,密切體育與教育的合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