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周期現象

在自然條件下,環境溫度呈晝夜和季節的周期性變化,植物適應這種變化而節奏地生長。通常將植物對季節或晝夜溫度變化的反應稱為溫周期現象(thermoperiodicity of growth)。一般地,在春夏季植物生長速率呈現白天較慢,而夜間生長較快的晝夜周期性變化。因為白天溫度高,蒸騰量大,光照強抵制生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周期現象
  • 外文名:thermoperiodicity of growth
  • 影響:晝夜的溫度變化
  • 類別:現象
  • 釋義:植物適應溫度變化而變化的現象
  • 套用:花卉養殖、水果品質保證等
簡介,原理,套用,

簡介

在自然條件下,環境溫度呈晝夜和季節的周期性變化,植物適應這種變化而節奏地生長。通常將植物對季節或晝夜溫度變化的反應稱為溫周期現象(thermoperiodicity of growth)。一般地,在春夏季植物生長速率呈現白天較慢,而夜間生長較快的晝夜周期性變化。因為白天溫度高,蒸騰量大,光照強抵制生長。

原理

當氣溫處於下限溫度和最適溫度之間時,日較差越大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越有利,因白天適當的高溫可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夜間適當的低溫可減弱植物的呼吸消耗作用。但是當接近上限溫度或下限溫度時,易出現危害溫度,日較差過大會對植物的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當日平均溫度較低而日較差過大時,夜間溫度常常會接近或低於下限溫度,使植物不能生長或生長較為緩慢,但當白天溫度高於下限溫度時植物仍能生長。

套用

在高緯度溫差大的地區,早春時可在相對低的平均溫度下播種,可利用白天較高的溫度促進發芽出苗。當日平均溫度較高時,午後溫度常常會接近或超過上限溫度,從而抑制作物生長。例如,冬小麥在午後出現的午睡現象。並且溫度越高,光合作用下降的時間延長,此時,早晨和夜間的溫度對於作物的發芽和生長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晝夜變溫對植物生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試驗表明,番茄生長與結實在晝夜變溫(白天26.5℃,夜間7~19℃)下比恆溫下好。因此,溫室栽培植物,要注意夜晚適當降溫,以培育壯苗和促進生長發育。
晝夜變溫對產品的品質有較大的影響。日較差大的地區種植的水果及肉質根類作物,其含糖量明顯高於日較差小地區,如新疆含糖豐富的葡萄和西瓜,以及陝北、靈武和蘭州等地的品質優良的蘋果。溫度日較差大的地區植物蛋白質含量高,如小麥的蛋白質含量隨氣溫日較差的增大而增強。熱帶植物適應晝夜溫度高、日較差小的日溫周期,而溫帶植物適應晝溫較高夜溫較低、日較差大的日溫周期。
地球上光照、溫度和雨量呈季節周期性變化,特別是溫帶地區四季分明。植物能在某一地區生長繁衍,它的生活史必然和這個地區氣候條件的周期性變化相吻合,表現出營養生長的季節周期性。多年生樹木葉片的春發秋落,葉片、花、果實和種子的互動生長,也是對環境中的溫度、光照和水分等因索的季節周期性變化的適應。
樹木的徑向生長,一般在春夏季溫度適宜時,細胞分裂快、細胞體積較大、形成顏色較淺的帶;而秋冬季時細胞較小而壁厚,色較深,年復一年,構成一圈圈年輪,這也是植物生長的季節周期性表現。
溫周期對花卉植物的影響:晝夜的溫度變化對花卉植物影響較大,在植物生長的適宜溫度下,溫差越大,對花卉植物的生長發育越有利。白天的溫度高,有利於光合作用,夜晚的溫度低減少了呼吸作用對養分的消耗,淨積累較多,花卉枝葉茂盛,繁花似錦。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