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蓀(溪蓀鳶尾)

溪蓀(鳶尾科植物)

溪蓀鳶尾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溪蓀(學名:Iris sanguinea Donn ex Horn.)是鳶尾科鳶尾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斜伸,鬚根繩索狀,灰白色,有皺縮的橫紋。葉條形,中脈不明顯。花莖光滑,實心,具1-2枚莖生葉;苞片3枚,膜質,綠色,披針形,內包含有2朵花;花天藍色,直徑6-7厘米;外花被裂片倒卵形,基部有黑褐色的網紋及黃色的斑紋,爪部楔形,內花被裂片直立,狹倒卵形。果實長卵狀圓柱形,有6條明顯的肋,成熟時自頂端向下開裂至1/3處。花期5-6月,果期7-9月。

分布於日本、朝鮮、俄羅斯和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生長於沼澤地、濕草地或向陽坡地。

溪蓀莖、葉可用作造紙原料。花大色濃、端莊秀雅、抗寒能力強、觀賞價值高,同時又是一種名貴中草藥,根莖入藥,清熱解毒,搗爛外敷治療療瘡腫毒,是一種集觀賞、藥用為一體且具較高經濟價值的野生花卉。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變種,繁殖方法,播種,分株,栽培技術,整地,苗期管理,移栽管護,病蟲防治,主要價值,觀賞,藥用,經濟,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斜伸,殘留老葉葉鞘纖維;具多數灰白色鬚根。葉寬線形,長20-70厘米,寬0.5-1.5厘米,基部鞘狀,先端漸尖,無明顯中脈。
花莖高40-50厘米,實心,具1-2枚莖生葉;苞片3,披針形,長約7厘米,綠色,膜質,先端漸尖;花2-3朵,藍色,直徑6-7厘米,花被管長約1厘米,花被片6,2輪排列,外花被片倒卵形,長約5厘米,寬約1厘米,基部有黑褐色的網紋及黃色斑紋,爪部楔形,無附屬物,內花被裂片3,狹倒卵形,長約4厘米,寬約1.5厘米;雄蕊長約3厘米,花絲白色,具黃色花葯,花柱分枝扁平,花瓣狀,長約3.5厘米,先端裂片三角形,有細齒;子房三棱狀柱形。蒴果三棱狀圓柱形,長3.5厘米,直徑1-1.5厘米,具6條縱肋,熟時由頂部開裂,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溪蓀生長於沼澤地、濕草地或向陽坡地。溪蓀是鳶尾屬植物中喜水濕的種類,根狀莖可在零下30℃的凍土中越冬,有較強的抗病、抗寒及耐濕能力。

分布範圍

分布於日本、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寧安、牡丹江、黑河、伊春、密山、嘉蔭等市縣)、吉林(洮南、前郭及長白山區的各市縣)、遼寧(桓仁縣)、內蒙古(海拉爾市、牙克石市、額爾古納市、科爾沁右翼前旗、扎賚特旗等)。
溪蓀溪蓀

主要變種

中文名學名命名者及年代
淡紫鳶尾
Irissanguineavar.violaceaMakino
Makino,1929

繁殖方法

播種

溪蓀播種在苗盤內進行,撒播或者條播均可,然後覆土2厘米,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溪蓀種子採收後立即進行消毒及層積處理,種子在清水中浸泡,每隔12小時換1次水,持續3天,然後用600倍多菌靈溶液浸泡6-8小時,瀝乾表面水分,放在用0.2%的高錳酸鉀消毒過的細沙中混合拌勻,種子和沙的比例為1:3,混合後可裝入種子袋,然後在0-5℃下處理60天后撒播到苗盤中。溪蓀種子成熟後不能直接乾藏,否則不出苗或者出苗率極低,採收後立即進行消毒和層積處理出苗率可以達到85%,播種後覆蓋2厘米左右的細土並進行壓實,可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整齊度,實生苗2-3年開花。

分株

溪蓀可以進行分株繁殖,通常每2-3年進行一次,可以在每年的4-5月或者10-11月進行,分割根莖時,每株應有2-3個芽,並將老殘根莖剪去,以利於新根髮根萌發,然後按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深度20厘米栽植。先將基肥施入坑中,略蓋細土,然後栽植,栽後覆土4-5厘米,壓實,澆透水。分株後生長旺盛,多年不進行分株的生長勢減弱,開花數量少,花徑小。分株法具有生長快、方法簡便等優點,是溪蓀繁殖中多採用的繁殖方式。

栽培技術

整地

栽植前必須將土地進行深翻,以促進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保水保墒,打碎土塊,將地整平,可施入充足的腐熟的有機肥作為基肥,使其與土壤充分混合。

苗期管理

生長初期從5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持續時間約為1-2個月,初期幼苗生長緩慢,葉面積逐漸增大,開始高生長,後期幼苗生長由緩慢逐漸加快。幼苗定植要掌握好株行距,保證幼苗分布均勻。當苗高5-10厘米時,根據情況噴0.2-0.3%的氮磷鉀葉面肥,每周進行1次澆水和除草,保證幼苗正常生長,進入7月每周澆水2次。

移栽管護

露地栽植時,一般株行距為30厘米×40厘米,施入腐熟的有機肥,並施入過磷酸鈣和草木灰等含磷鉀成分高的肥料作基肥,栽植後將根莖壓緊,栽植後需澆透水。溪蓀的生長旺盛期為6-8月,持續時間約為3個月,生長迅速,根系發達,形成了較完整的營養器官。生長旺盛期可追肥2次,每畝可追施尿素10-15千克、磷酸二銨5-10千克。栽植後及時中耕除草,清除雜草時勿傷根系,根據地面情況一般每周澆水1次,保證正常生長。夏季地表的高溫高熱會灼傷苗木,可每周澆水2次,早晚進行適量噴水。生長後期從10月上旬至11月初,苗生長快速下降。期間適當少灌,每周澆水1次。做好植株安全越冬的工作,初冬澆1次封凍水。

病蟲防治

病害:從春季開始注意防治病蟲害,特別是鏽病,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每7天噴1次,實行少量多次噴灑藥劑。在栽植過程中,要及時摘除病葉,注意排水、通風。
蟲害:主要是蠐螬蚜蟲等,蠐螬咬食根莖造成植株死亡,可用40%氧化樂果稀釋1500倍進行噴灑防治。

主要價值

觀賞

濱水駁岸:溪蓀是鳶尾屬植物中喜水濕的種類,可種植在水池、沼澤、湖(河)畔,不僅可以美化水岸,還能夠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藉助自然地形、地勢,因地制宜,適當調整株行距,錯落有致地種植,也可以與灌木、地被植物和觀賞草合理配置,豐富園林景觀。
花壇花境:溪蓀株型整齊,花大艷麗,可用作花壇、花境布置,彌補早春開花植物種類少,以及夏季花壇用花時冷色系花不足的遺憾。作為花境種植,既可以鑲邊,也可以與其他灌木和草本花卉搭配,進行分區域、重複種植。
其它套用:溪蓀耐寒,耐濕,抗逆性強,適合在中國東北、西北、華北等嚴寒地區廣泛種植。栽培管理簡單,可叢植、片植,既可以套用在公園、廣場、街道、坡地,也可在石間路旁、岩石園點綴種植。溪蓀鳶尾花形奇特,花徑大,花期長,容易與其它花材進行搭配,也是很好的切花素材。

藥用

根狀莖入藥,清熱解毒,搗爛外敷治療療瘡腫毒,可治療胃痛、腹痛、便秘及食積等。

經濟

莖、葉可用作造紙原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