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路

溧陽路

溧陽路位於虹口區中部的魯迅公園板塊,南起黃浦江畔虹口港,北迄四川北路,原稱狄思威路,1943年更為今名,溧陽路因開闢較早,所以路兩側大多是舊式的里弄和倉庫堆疊。著名建築有郭沫若故居,魯迅存書室,解放前上海總工會,曹聚仁舊居,金仲華舊居等,以花園洋房建築群最為出名。溧陽路共兩段,中間被四平路隔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溧陽路
  • 外文名:Liyang Road
  • 位置:虹口區中部的魯迅公園板塊
  • 出名原因:虹口區中部的魯迅公園板塊
  • 名人故居:郭沫若舊居
  • 原稱:狄思威路
花園洋房,名人故居,當今現狀,

花園洋房

上海虹口區溧陽路上有48幢花園洋房。這些花園洋房基本上都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建造的,一樣的灰磚紅瓦,一式的英國建築風格。幾十年來,沒多大變化,使這條不大的溧陽路一直都是那么幽靜、沉穩,成為歷史見證與人文傳沿的載體。
溧陽路上的老洋房溧陽路上的老洋房
這48幢洋房,按照當初設計意圖,大多有兩個門牌號,從中軸線劃開,兩戶人家分享一棟花園別墅,在今天則被人們稱為“雙拼聯體別墅”。當然,如果有特別需要的話,去除花園內的隔離矮牆,打通陽台間的門洞,完全可以由一戶人家占據整棟花園別墅。
估算起來,整棟花園別墅的面積大約700平方米,花園面積近400平方米。整棟樓上下2層,加上屋頂閣樓也可以算作3層。從花園小鐵門進入後,首先看見的是內陽台,現在大多已被改為“陽台間”(解放後由於住戶數量增加,內陽台的門洞被填封起來形成一間房間)。“陽台間”再往裡就是客堂間,面積50多平方米,大多被分為前後兩間客廳。客廳後面是廚房間,廚房間有北窗。經過客堂間旁邊的過道通過木樓梯來到二樓,二樓是正房寢室,又被稱為前樓,加上過道面積總共有70多平方米。朝北二樓半的亭子間為傭人房,面積居然也有近30平方米,可以割成兩間。二樓再上去就是閣樓,閣樓有“老虎窗”。
去年6月,溧陽路地區保護與整治修建規劃已正式出台。作為“山陰路歷史文化風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溧陽路將被打造成一個以歷史文化為特色,集商務、居住和花苑為一體的多功能社區。
據虹口區規劃局公布的資料,此次溧陽路地區規劃範圍為,東起寶安路、溧陽路,西至長春路,南達邢家橋北路,北以今寶安路國小北面的規劃路為界,總面積12.83公頃;其中就包括溧陽路兩側的48棟花園住宅群。

名人故居

郭沫若舊居(溧陽路1269號)——此樓為坐北朝南兩層樓花園洋房,建築面積406平方米。1946年5月至1947年11月,郭沫若居住在此。1946年8月,鄧穎超等曾在此招待文化界人士;11月,進步文化人士曾在此為朱德同志60壽辰舉行慶祝會。該樓現為民居,外觀如舊。1996年11月,虹口區文化局在此掛牌紀念。
金仲華舊居(溧陽路1156弄10號)——著名報刊編輯金仲華,浙江桐鄉人,畢業於浙江大學,先後在上海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店任職。曾協助胡適之主編《東方雜誌》。1934年任《世界知識》半月刊總編輯,參與創辦《大眾生活》、《生活日報》,《永生》、《抗戰》、《全民抗戰》等報刊。後任香港《星島日報》主編,並加入保衛中國同盟。抗戰勝利後,任上海《新聞報》總編輯。解放後任《文匯報》社社長、上海市副市長,兼上海市首任體委主任,
魯迅藏書室(溧陽路1359號)——這是一幢紅瓦灰磚木結構、坐北朝南的三層樓房。藏書室在二樓,面積20.5平方米。1933年至1936年間,魯迅曾以內山書店店員鐮田誠一的名義租下此屋,藏書約6000冊,其中包括瞿秋白文稿、柔石的遺著及紀念物等。1936年魯迅逝世後,許廣平遷居,藏書室的藏書也一同搬去。建國後,魯迅絕大部分藏書由北京魯迅故居保存,故上海魯迅藏書室未曾恢復。藏書室現為民居,外觀已有改變。
曹聚仁舊居(溧陽路1335弄5號)——該樓為坐北朝南二層樓石庫門裡弄房,建築面積232平方米。抗戰勝利後至1950年8月,曹聚仁居住在此,從事新聞、教育工作。期間,他在此樓里先後編寫了反映抗戰歷史的《大江南線》和《中國抗戰畫史》,後者出版後引起轟動,後來成為東京審判日本戰犯的重要物證之一。此樓現為民居,外觀如舊。

當今現狀

47路(惠民路-驪山路)、597路(東方路張楊路-彭浦新村)、103路(同心路-楊樹浦路)、962路(棲山路德平路-上海火車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