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抗日根據地

湘鄂抗日根據地

1938年日軍侵占武漢後,中共鄂南特委成立,組織、發動民眾,建立地方黨組織,開展游擊戰爭,開闢了鄂南抗日游擊區。1942年,新四軍第五師第十四旅主力南渡長江,建立了以大幕山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據地。

後因國民黨頑固派大舉進攻鄂南根據地,部隊除留一部堅持當地游擊戰爭外,主力部隊撤退鄂中,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在極端困難中堅持了抗日陣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鄂抗日根據地
  • 外文名:The Anti Japanese base areas in Hunan and Hubei
  • 成立時間:1938年
1938年日軍侵占武漢後,中共鄂南特委成立,組織、發動民眾,建立地方黨組織,開展游擊戰爭,開闢了鄂南抗日游擊區。1942年,新四軍第五師第十四旅主力南渡長江,建立了以大幕山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據地。後因國民黨頑固派大舉進攻鄂南根據地,部隊除留一部堅持當地游擊戰爭外,主力部隊撤退鄂中,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在極端困難中堅持了抗日陣地。
1944年日軍打通平漢線後,集中36萬餘人實施湘桂作戰。國民黨軍接連失利,致使湘、贛、粵、桂等省大片國土淪入敵手,華南、西南局勢日趨嚴重。
為了創建新解放區,增強華南人民武裝力量,1944年9月1日,黨的六屆七中全會主席團會議決定:以在延安的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九旅組成南下支隊,由王震、王首道等率領分批南下,在湘中創立以衡山為依託的抗日根據地,然後打通與廣東東江縱隊的聯繫,造成南方一翼,為配合全國的戰略反攻做準備。
毛澤東十分關心這支部隊的南下行動。他在中央黨校大禮堂向準備去前線的幹部作報告說:國民黨一點希望都沒有了。中國人民要解放,中國要得救,只有共產黨才有辦法。全國老百姓都仰望著我們,所以,我們要儘量發展自己,要百分之百地發展自己的力量。
他對王震說:“戰爭越擴大,革命越發展,戰爭越持久,革命越深入。我們要抓緊這一有利時機,到日本軍隊的後面去收復失地,發動民眾,解放自己,推翻敵偽的殘酷統治,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民主政權。”
10月上旬,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九旅主力4000餘人組成八路軍獨立第一游擊支隊(又稱南下支隊),王震為司令員,王首道為政委。11月9日,南下支隊從延安出發,東渡黃河,越過同蒲路,由太岳區垣曲以東南渡黃河,越過隴海路,向豫鄂湘粵敵後挺進,並於1945年1月在湖北大悟山與新四軍第五師會合。
2月,第五師派熟悉長江沿岸情況的第四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張體學率第四十、四十一團配合南下支隊,渡過長江,打退尾追的日軍獨立混成第八十四旅,攻占湖南平江縣城。同時,南下支隊改稱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擴編為6個支隊。
5月,湘鄂贛臨時區委、行政公署和軍區成立。王震任軍區司令員,王首道任區黨委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張體學任軍區副司令員,聶洪鈞任行署主任。至此,長江以南、贛北彭澤以西、湘北嶽陽以北廣大地區除公路、鐵路及少數孤立據點外,大部獲得解放。南北130公里、東西18O公里的湘鄂抗日根據地形成。
鑒於歐洲戰場發生的巨大變化,德國法西斯投降,日本法西斯也行將崩潰的形勢,1945年6月,中共中央致電湘鄂贛邊區黨委和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指示他們南下至湘粵邊界,與廣東部隊連線,創立五嶺根據地。7月22日,毛澤東致電王震、王首道:“你們的唯一任務是爭取目前一刻千金的時間,在粵北、湘南創立五嶺根據地,並與廣東我軍連成一片”。遵照毛澤東的指示,東江縱隊也派遣1000餘人由羅浮山北上,接應八路軍。
8月初,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東渡湘江,向湘粵贛邊進軍,不久進入粵北南雄地區。因受國民黨軍隊圍攻,難以立足,無法與北上的東江縱隊會合,遂於9月初奉命北返,10月上旬返回鄂豫皖邊區,與新四軍第五師會師。中旬恢復第三五九旅番號,編入第五師序列。
南下支隊在近一年的時間裡,轉戰陝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7省,行程近8000公里,打擊了日、偽軍,粉碎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圍攻,開創了湘鄂抗日根據地。雖然沒有實現創建五嶺根據地的戰略目標,但保存了實力,增強了中原地區八路軍、新四軍的力量,推動了所經地區人民的抗日鬥爭,對鞏固和發展中原解放區起了積極作用。
1945年7月,南下支隊南進後,根據中央指示,湘鄂贛臨時區委和軍區改為鄂南地委和鄂南軍分區,湘鄂贛行政公署改為第七專署,統歸中共鄂豫皖湘贛區委領導,繼續堅持抗日武裝鬥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