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

1934-1935年,賀龍任弼時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紅三軍退出湘鄂西根據地,轉戰於湘鄂川邊區,開闢東特區根據地,東出湘西,在湘鄂川邊恢復老根據地,紅二、紅六軍團會師,,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
  • 時間:1934-1935
  • 地點:湘鄂川黔
  • 領導人:賀龍、任弼時
時代背景,二六軍團,戰略意義,

時代背景

紅三軍退出湘鄂西根據地後,轉戰於湘鄂川邊區,數次準備建立根據地未果。1933年12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湖北鹹豐縣大村舉行會議,提出“創造湘鄂川黔新蘇區”口號。1934年,在向黔東進軍途中成立由夏曦關向應賀龍盧冬生組成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川黔邊革命軍事委員會。1934年5月至7月間,紅三軍進入黔東,開闢包括貴州的沿河印江德江松桃和四川的酉陽(今屬重慶市)在內的黔東特區根據地。8月,湘鄂西分局決定紅三軍一方面鞏固和發展黔東特區根據地,另一方面東出湘西,在湘鄂川邊恢復老根據地,發展新根據地,以形成湘鄂川黔根據地的大局面。
1934年夏,湘贛根據地紅軍的反“圍剿”作戰處於困難境地。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命令紅六軍團離開湘贛根據地,轉移到湖南中部開展游擊戰爭,並同紅三軍取得聯繫。由任弼時蕭克王震組成的軍政委員會,於8月7日率紅六軍團9700多人開始戰略轉移,10月24日與紅三軍主力在貴州省印江縣木黃會師,當晚轉移到松桃縣的石樑。10月26日,在四川酉陽縣南腰界舉行慶祝會師大會。兩支部隊會師後即進行整編,統一調配幹部。紅三軍恢復紅二軍團的番號,賀龍任軍團長,任弼時任政治委員,關向應任副政治委員,蕭克、王震仍分任紅六軍團軍團長、政治委員。紅二軍團軍團部兼總指揮部,統一指揮兩軍團的行動。同時,成立中共黔東特委,重組黔東獨立師
紅二、紅六軍團會師後,在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等領導下統一行動,向湘西的永順保靖龍山桑植大庸等地挺進。1934年11月7日,義軍占領湘西永順縣城,隨之在永順縣城以北的龍家寨打垮湘西軍閥陳渠珍三個旅,俘敵2000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這一勝利是紅三軍離開湘鄂西根據地和紅六軍團西征以來,扭轉困難局面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為形成和發展湘鄂川黔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11月26日,遵照中共中央電示在大庸建立以任弼時為書記的中共湘鄂川黔臨時省委,以賀龍為司令員、任弼時為政治委員的湘鄂川黔省軍區、省革命委員會,開創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同時,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由賀龍任主席,夏曦、朱長清任副主席。

二六軍團

蔣介石聞訊後,下令調集湘鄂兩省八個師另加4個旅共40多個團約11萬兵力的部隊,編成6個縱隊,在地方保全團的配合下,對根據地發動了瘋狂的“圍剿”。紅二、六軍團“反圍剿”失利,大庸、桑植被敵侵占。根據中央軍委“實行運動戰,選擇敵弱點,在運動中各個擊破之”的精神,紅二六軍團及省委、省軍區、省革委於1934年12月10日遷永順縣塔臥。
1935年1月,湘鄂川黔根據地初具規模。2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以賀龍為主席,任弼時、關向應夏曦蕭克王震等為委員的軍委分會。
紅二六軍團會師紀念碑紅二六軍團會師紀念碑
1935年4月12日遷龍山興隆街。4月18日,召開興隆會議,會議撤銷了夏曦軍委分會主席職務,改選賀龍為主席,決定省委、省軍區、省革委會進遷茨岩塘。5月6日,省委、省軍區、省革委會再遷龍山縣茨岩塘。紅二六軍團開始進入了以茨岩塘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大發展時期。5月9日至10日,召開茨岩會議。會議一傳達了遵義會議精神;二制定了紅軍休整,擴紅和建立地方黨政群組織的政策、方針;三是在中央“積極防禦,決戰勝利,且在原地區爭取勝利”的指示下,制定了“一、暫時不渡長江,仍在原地區爭取勝利,省委立足茨岩塘;二、湘敵較強,取守勢,鄂敵較弱,取攻勢;三、出其不意,積極向鄂敵進攻,在‘反圍剿’中掌握主動權”的三條戰略方針。茨岩會議後,紅二六軍團指揮了一系列著名戰役,5月15日,忠堡大捷,活捉敵師長張振漢,全殲縱隊指揮部和三個團;6月18日至7月27日對龍山縣城首善鎮實施包圍;7月28日,招頭寨戰役;8月3日,板栗園大捷,擊斃敵師長謝斌,全殲敵四十八師;8月8日,芭蕉坨大捷。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主力開始長征,紅六軍團第十八師奉命駐守茨岩塘策應紅二六軍團長征。12月23日湘鄂川黔省直機關最後隨紅六軍團第十八師從茨岩塘撤離長征,於1936年1月9日與紅六軍團在貴州江口磨灣會師。

戰略意義

一系列重大戰役和勝利不僅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圍剿”,而且牽制了30餘萬國民黨軍,有力地策應了中央紅軍的長征。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省委、省軍區、省革委會從1934年11月26日在大庸成立至1935年12月23日隨紅六軍團第十八師從茨岩塘最後撤離總計395天,其中在大庸16天,永順塔臥122天,龍山興隆街24天,龍山茨岩塘233天。龍山共有9600多名青壯年參加紅軍,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紅二六軍團足跡遍及千餘里,創建了省、縣、區、鄉四級紅軍黨部和紅色蘇維埃政權(八個區委五十個鄉黨部;九個區蘇維埃、五十九個鄉蘇維埃),如今留下的紅色舊(遺)址,紅軍標語和流傳於世的歌謠、故事、傳說正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紅色革命精神的承載體和寫照,也詮釋著那段英雄的歲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