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谷

湘江谷

走進長沙世界之窗,在感受了一份別樣的異國風情之後,如果你還想體會一番厚重的湖湘文化的話,那么,你可以走進"湘江谷".在這裡突現在你面前的是栩栩如生的湖湘名人百人雕像,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府侗族文化活動中心戲樓和鳳凰城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湘江谷
  • 地理位置:湖南長沙
  • 氣候類型: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嶽麓書院、鳳凰城門、吊腳樓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主要景觀,惟楚有才群雕,嶽麓書院,鳳凰城門,吊腳樓,湘江戰役,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

長沙嶽麓書院有聯曰: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湖湘文化源遠流長,早在蠻荒時代,就流傳著炎帝神農嘗百草以濟萬民和舜帝南巡為治天下的故事。

《湘江谷》
《湘江谷》
《湘江谷》《湘江谷》
憂國憂民的屈原、懷才不遇的賈誼、開宋明理學之先河的周敦頤、創"經世致用"之湖湘學派的張拭,學者們的睿智奠定了湖湘文化的底蘊。厚積薄發,在近現代短短的一百多年裡,湖南更是人才輩出,從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自強不息的曾國潘、左宗堂等人,到維新變法、民主革命的鬥士譚嗣同、黃興、蔡鍔等,他們開風氣之先,為人所不敢為,為湖南人博得了"若要中國國亡,除非湖南人都死光"的美譽。
後來湧現的以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為代表的一大批吃辣椒的革命家,更抒寫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壯麗詩篇,成為湖湘文化最為燦爛的一頁。英傑偉人們漸行漸遠了,留下了一部凝固的歷史供我們觀瞻。

主要景觀

惟楚有才群雕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中國歷史長河中,湖湘女燦若星辰, ,那一個個響亮的名字代表著一種朝代精神,他們是湖南的,更是世界的.
長沙世界之窗獨具匠心,於1997年修建了“惟楚有材”百人群雕,將100位瀟湘名人的英容笑貌集中到189平方米的平台上,濃縮成一部三湘兒女與歷史同行的壯麗景觀.
整座雕塑以畫卷式造型,正面長25米,背面長25.8米,高3.7米,兩旁是直徑1.3米的花岩石作卷柱.雕塑采寫實的圓雕與浮雕相結合的手法,從藝術形式上看,雕塑布局嚴謹,構思精巧.
“惟楚有材”百人群雕是長沙世界之窗重要標誌性景點.曾參加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雕塑創作的我國著名雕塑家王卓予先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讚揚”惟楚有材立意高,創作難,手法新,是經典之作,傳世之作”.由於其深厚的文體底的文化底蘊,具有較高的景觀價值,”惟楚有材”已成為長沙世界之窗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國際友人的重要景點,也是湖南省重要

《湘江谷》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遊客們參觀遊覽長沙世界之窗的首選之。
《湘江谷》《湘江谷》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歷史上著名的高等學府及學術文化中心。嶽麓書院自北宋開寶九年(976)正式創立以來,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學。歷時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從嶽麓書院至湖南大學的千年辦學歷史,反映了中國教育制度的變遷,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嶽麓書院創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於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見山長周式,頒書賜額,嶽麓之名始聞於天下,有“瀟湘洙泗”之譽。南宋張栻主教,理學史上頗負盛名的“湖湘學派”即發展於此;朱熹兩度講學,書院盛極一時,出現了“座不能容”、“飲馬池水立涸”的盛況。其後,明代中葉的陽明學、明末的東林學、清乾嘉時期的漢學及晚清的新學,都曾在此得以傳習和交流。嶽麓書院的學術與教育,對湖湘文化傳統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
《湘江谷》《湘江谷》

鳳凰城門

位於連雲港市新浦區南城鎮東大街南首,現存的古鳳凰城門是清鹹豐十一年(1861)海州牧黃金龍修復,門額“古鳳凰城”四字,字徑50厘米。上款:“鹹豐辛酉”,下款:“海州州牧黃金龍”。1958年鳳凰城拆毀,城門留存。因城門漏水嚴重,1985年由省撥款維修。現城門東西長18.27、高6. 14。城門洞高3、洞底長8.11米。門洞南北總長11.68米。城門券頂是由大磚砌成,其它均系石砌。城門西側有石級踏步可通城門頂上。該建築對研究雲台山地區的早期開發和軍事地位有一定價值。1993年公布為連雲港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鳳凰城門 》
《鳳凰城門 》
《湘江谷》《湘江谷》

吊腳樓

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在湘西、鄂西、貴州地區的吊腳樓也很多。吊腳樓多依山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屋場,後來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
吊腳樓屬於乾欄式建築,但與一般所指乾欄有所不同。乾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所以稱吊腳樓為半乾欄式建築。
從前的吊腳樓一般以茅草或杉樹皮蓋頂,也有用石板當蓋頂的,現在,鄂西的吊腳樓多用泥瓦鋪蓋。吊腳樓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備齊木料,土家人稱“伐青山”,一般選椿樹或紫樹,椿、紫因諧音“春”、“子”而吉祥,意為春常大,子孫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稱為“架大碼”,在樑上還要畫上八卦、太極圖、荷花蓮籽等圖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樑柱接上榫頭,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堅柱”,主人選黃道吉日,請眾鄉鄰幫忙,上樑前要祭梁,然後眾人齊心協力將一排排木扇豎起,這時,鞭炮齊鳴,左鄰右舍送禮物祝賀。立屋堅柱之後便是釘椽角、蓋瓦、裝板壁。富裕人家還要在屋頂上裝飾向天飛檐,在廊洞下雕龍畫鳳,裝飾陽台木欄。

《吊腳樓 》
《吊腳樓 》
《湘江谷》 - 湘江戰役
《湘江谷》《湘江谷》

湘江戰役

血戰湘江
湘江戰役是紅軍在左傾軍事路線指導下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的一次作戰,是紅軍長征中損失最慘重的一仗。
中央紅軍開始戰略轉移的時候,國民黨軍是摸不清紅軍的去向的。但是中央紅軍一路西行
,連續突破國民黨軍三道封鎖線以後
,蔣介石判斷明白了,紅軍是西進。這樣為了殲滅紅軍,他迅速調集兵力,準備利用湘江構築第四道封鎖線,把紅軍消滅在湘江以東地區。
蔣介石判斷明白了,紅軍是西進。這樣為了殲滅紅軍,他迅速調集兵力,準備利用湘江構築第四道封鎖線,把紅軍消滅在湘江以東地區。1934年11月27日、28日,中央紅軍的先頭部隊,紅一、紅三軍團的各一個團,搶在國民黨軍到達之前渡過了湘江,控制了界首到“腳山堡”60里之間的一段渡河口,這段湘江河流比較淺,有四處淺灘可以徒步涉水過江。同時紅軍還在湘江上架設了五座浮橋。但是,由於博古、李德採取大搬家的方式,和實行消極避戰逃跑主義,部隊連印鈔機、X光機、沒有炮彈的大炮都要帶上,所以行動非常的緩慢。這樣國民黨軍二十五個師分為五路,迅速趕往湘江,攔截紅軍。
《湘江戰役遺址》
《湘江戰役遺址》
1934年11月中旬,突圍的中央紅軍跨越敵軍的三道封鎖線,進入湘南的嘉禾、蘭山、臨武地區。這時,蔣介石真正搞清了紅軍戰略轉移的目的地。他任命湘軍頭目何健為“追剿軍”總司令,調動湘軍和桂軍,在零陵至興安之間近300里的湘江兩岸配置重兵,構築碉堡,設定了第四道封鎖線。蔣介石則親率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部及部分湘軍在後面追擊。此時的蔣介石躊躇滿志,得意洋洋,以為定能將紅軍全殲於湘江、瀟水之間了。嘉禾、蘭山、臨武地區。這時,蔣介石真正搞清了紅軍戰略轉移的目的地。他任命湘軍頭目何健為“追剿軍”總司令,調動湘軍和桂軍,在零陵至興安之間近300里的湘江兩岸配置重兵,構築碉堡,設定了第四道封鎖線。蔣介石則親率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部及部分湘軍在後面追擊。此時的蔣介石躊躇滿志,得意洋洋,以為定能將紅軍全殲於湘江、瀟水之間了。 11月20日,白崇禧見紅軍的一支部隊占領了湘南的江華,又向廣西恭城奔來,白崇禧同粵軍和湘軍一樣,不願同紅軍硬打而消耗實力,以防紅軍進入本省或被蔣介石吞掉,就藉口兵力不夠及防止紅軍南進廣西,在11月21日忽然從興安、全州、灌陽撤兵,使湘桂軍閥聯合防守的湘江防線出現了一個缺口。何鍵為求自保,也不儘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這130里防線無兵防守達7天之久。白崇禧見紅軍的一支部隊占領了湘南的江華,又向廣西恭城奔來,白崇禧同粵軍和湘軍一樣,不願同紅軍硬打而消耗實力,以防紅軍進入本省或被蔣介石吞掉,就藉口兵力不夠及防止紅軍南進廣西,在11月21日忽然從興安、全州、灌陽撤兵,使湘桂軍閥聯合防守的湘江防線出現了一個缺口。何鍵為求自保,也不儘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這130里防線無兵防守達7天之久。 順利通過第四道封鎖線的機會到來了。可惜,紅軍未能抓住這一良機。 11月25日,中革軍委才下達搶渡湘江的命令。紅1軍團先頭部隊於11月27日趕到界首,未經戰鬥就占領了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華里的湘江兩岸。這時軍委縱隊也到達了離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陽以北的桂岩地區。 剩下的問題就是爭取時間。十萬火急的命令一道接一道。遺感的是,中央軍委縱隊就是加快不了行軍的速度。11月26日,走了8公里;27日,只走了6公里;28日,走了28公里;29日,走了32公里。足足4天,才走到湘江岸邊。最高三人團是想將中央蘇區整個地搬到湘西去。臨突圍前,雇了幾千名挑夫,綁了三千多副挑子,兵工廠拆遷一空,工廠都卸走機器,凡是能夠搬走的值錢的東西都裝在騾子和驢子的背上帶走,組成了龐大的啟方運輸隊。需要七、八個人抬的石印機,需要十幾個人抬的大炮底盤,也捨不得丟下。在山間羊腸小道上行走,這樣的隊伍怎么能加快行軍速度呢? 11月29日,湘軍和桂軍蜂擁而來,敵人向正在渡江的紅軍發起了進攻。兩岸的紅軍戰士,為掩護黨中央安全過江,與優勢的敵軍展開了殊死決戰。紅軍的阻擊陣地上,炮彈和重磅炸彈的爆炸聲不絕於耳,許多來不及構築工事的戰士們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裝備單一的紅軍要用血肉之軀抵擋敵人飛機和重炮的狂轟濫炸,戰鬥的殘酷可想而知。但“保衛中央縱隊安全渡江”的口號仍響徹在陣地上空。 12月1日,戰鬥達到了白熱化程度,敵人對我發動了全線進攻,企圖奪回渡口,殲我於半渡中。這是生死存亡的一戰,是意志的較量。狹路相逢勇者勝。紅軍將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彈打垮了敵軍整連、整營的一次次進攻,湘江兩岸灑下了無數紅軍將士的鮮血,渡口始終牢牢地掌握在紅軍手中。至當日17時,中央機關和紅軍大部隊終於拚死渡過了湘江。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終於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5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8軍團損失更為慘重,34師被敵人重重包圍,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湘江一戰,是紅軍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血的事實,宣告了“左”傾教條主義軍事路線的徹底破產,使廣大紅軍指戰員對王明路線的懷疑、不滿以及積極要求改變領導的情緒,達到了頂點。湘江戰役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率領中央紅軍主力5個軍團以及中央、軍委機關和直屬部隊,共8.6萬餘人,開始長征。紅24師和10多個獨立團等共1.6萬餘人,在項英、陳毅等領導下,留在中央蘇區堅持鬥爭。
10月17日,中央紅軍南渡貢水。21日晚,中革軍委以紅1方面軍團為左路前衛,紅3軍團為右路前衛,紅9軍團掩護左翼,紅8軍團掩護右翼,中央和軍委機關及直屬部隊編成的2個縱隊居中,紅5軍團擔任後衛,開始搶渡信豐河,於25日全部渡河,突破了敵人的第一道封鎖線。但在隨後的行軍中,由於部隊、機關人員眾多,攜帶了大量笨重的物質器材沿山路行進,擁擠不堪,行動緩慢。直到11月8日,才在汝城以南的天馬山至城口間通過第二道封鎖線。15日在良田至宜章間通過了第三道封鎖線,進至臨武、藍山、嘉禾地區。這種大搬家式的轉移和甬道式的行軍隊形,增加了部隊的疲勞和減員,削弱了紅軍的戰鬥力。
《湘江戰役》
《湘江谷》《湘江谷》
《湘江戰役》
蔣介石欲圍殲我紅軍於湘江以東地區,於11月22日任命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指揮西路軍和薛岳、周渾元兩部共16個師77個團進行“追剿”;令粵軍陳濟堂部進至粵、湘、桂邊進行截擊;令桂軍白崇禧以5個師控制灌陽、興安、全洲至黃沙河一線,扼要堵截。
11月19日,何鍵將“追剿軍”分為5路:第一路司令劉建緒,率4個師由湘贛邊向全洲以北黃沙河地域集結,築堡堵截;第二路司令薛岳,率4個師又1個支隊由茶陵、衡陽進至零陵地區結集;第三路司令周渾元,率4個師由資興、郴縣向道縣方向追擊;第四路司令李雲傑,率2個師與第三路配合,由桂陽向寧遠方向追擊;第五路司令李韞珩,率1個師協同粵軍和桂軍,由郴縣、桂陽向江華方向追擊。
11月18日,中央紅軍分兩路繼續西進,右路22日襲占道縣,左路24日占領江華,隨後全軍在道縣至江華間渡過沱水,一部兵力西出永明(今江永)。白崇禧害怕我軍攻取桂林,遂令其主力由全洲、興安一線南下龍虎關、恭城一帶,以阻止我軍西進,並防止乘機進入廣西。這樣,全洲、興安一線敵兵力比較空虛。
11月25日,中革軍委決定,中央紅軍分4個縱隊,從興安、全洲之間搶渡湘江,突破敵第四道封鎖線,前出到湘桂邊境的西延山區。此時,何鍵也令其第一路2個師由東安進至全洲、鹹水一線;第二路一部進至零陵、黃沙河一線;第三路由寧遠尾追紅軍;第四、第五路由寧遠向東安集結。
11月27日,紅軍先頭部隊第2、第4師個一部順利渡過湘江,並控制了界首至腳山鋪之間地域。這時,後續部隊因道路狹窄,輜重過多,未及時趕到渡口。次日,敵“追剿軍”第一路由全洲向腳山鋪地區的紅軍第2師發起進攻,敵桂軍主力由龍虎關、恭城一帶向興安、灌陽以北進擊。接著,2路敵軍在飛機支援下,向湘江兩岸紅軍陣地發起全面進攻,企圖奪回渡河點,圍殲紅軍於湘江兩岸。
紅軍指戰員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經新圩、古嶺頭、界首、腳山鋪、鹹水等戰鬥,阻擊了數十倍於紅軍的優勢之敵,掩護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和直屬機關於12月1日渡過了湘江,進至西延地區。但紅5軍團第34師、紅3軍團第18團被敵阻於湘江東岸,雖經英勇戰鬥,予敵以重大殺傷,但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大部壯烈犧牲,師長被俘,後遭殺害。其他各部也遭到慘重傷亡。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從長征開始時的8萬6千餘人,銳減為3萬餘人。這是當時中央領導人執行逃跑主義的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巨大損失。
1934年11月中旬,突圍的中央紅軍跨越敵軍的三道封鎖線,25日搶渡湘江。12月1日,中央機關和紅軍大部隊終於拚死渡過了湘江。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紅軍雖然突破了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2006年05月25日,湘江戰役舊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這一戰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
蔣介石欲圍殲我紅軍於湘江以東地區,於11月22日任命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指揮西路軍和薛岳、周渾元兩部共16個師77個團進行“追剿”;令粵軍陳濟堂部進至粵、湘、桂邊進行截擊;令桂軍白崇禧以5個師控制灌陽、興安、全洲至黃沙河一線,扼要堵截。
11月19日,何鍵將“追剿軍”分為5路:第一路司令劉建緒,率4個師由湘贛邊向全洲以北黃沙河地域集結,築堡堵截;第二路司令薛岳,率4個師又1個支隊由茶陵、衡陽進至零陵地區結集;第三路司令周渾元,率4個師由資興、郴縣向道縣方向追擊;第四路司令李雲傑,率2個師與第三路配合,由桂陽向寧遠方向追擊;第五路司令李韞珩,率1個師協同粵軍和桂軍,由郴縣、桂陽向江華方向追擊。
11月18日,中央紅軍分兩路繼續西進,右路22日襲占道縣,左路24日占領江華,隨後全軍在道縣至江華間渡過沱水,一部兵力西出永明(今江永)。白崇禧害怕我軍攻取桂林,遂令其主力由全洲、興安一線南下龍虎關、恭城一帶,以阻止我軍西進,並防止乘機進入廣西。這樣,全洲、興安一線敵兵力比較空虛。
11月25日,中革軍委決定,中央紅軍分4個縱隊,從興安、全洲之間搶渡湘江,突破敵第四道封鎖線,前出到湘桂邊境的西延山區。此時,何鍵也令其第一路2個師由東安進至全洲、鹹水一線;第二路一部進至零陵、黃沙河一線;第三路由寧遠尾追紅軍;第四、第五路由寧遠向東安集結。
11月27日,紅軍先頭部隊第2、第4師個一部順利渡過湘江,並控制了界首至腳山鋪之間地域。這時,後續部隊因道路狹窄,輜重過多,未及時趕到渡口。次日,敵“追剿軍”第一路由全洲向腳山鋪地區的紅軍第2師發起進攻,敵桂軍主力由龍虎關、恭城一帶向興安、灌陽以北進擊。接著,2路敵軍在飛機支援下,向湘江兩岸紅軍陣地發起全面進攻,企圖奪回渡河點,圍殲紅軍於湘江兩岸。
紅軍指戰員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經新圩、古嶺頭、界首、腳山鋪、鹹水等戰鬥,阻擊了數十倍於紅軍的優勢之敵,掩護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和直屬機關於12月1日渡過了湘江,進至西延地區。但紅5軍團第34師、紅3軍團第18團被敵阻於湘江東岸,雖經英勇戰鬥,予敵以重大殺傷,但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大部壯烈犧牲,師長被俘,後遭殺害。其他各部也遭到慘重傷亡。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從長征開始時的8萬6千餘人,銳減為3萬餘人。這是當時中央領導人執行逃跑主義的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巨大損失。
1934年11月中旬,突圍的中央紅軍跨越敵軍的三道封鎖線,25日搶渡湘江。12月1日,中央機關和紅軍大部隊終於拚死渡過了湘江。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紅軍雖然突破了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2006年05月25日,湘江戰役舊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這一戰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
《湘江谷》 - 參考資料
《湘江谷》《湘江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