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社會科學院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系湖南省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是主要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決策諮詢的專門機構,是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庫和智囊團,是湖湘智庫的主要組成部分。現任院長為劉建武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
  • 成立時間:1980年
  • 幹部職工:280人
  • 國際合作項目:課題12項
  • 現任院長:劉建武
機構簡介,學術貢獻,組織構成,人員構成,基本結構,組織現狀,現任領導,歷任領導,主要創新成果,

機構簡介

其前身是成立於1957年的中國科學院湖南歷史考古研究所和成立於1958年的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1969年,兩所合併成立湖南省哲學歷史研究所,1974年更名為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1980年正式成立湖南省社會科學院。

學術貢獻

湖南省社科院始終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辦院方針,立足湖南,面向全國,注重基礎理論研究,強化套用對策研究,在湖湘文化研究、湖湘地方史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區域經濟研究、省情對策研究。
湖南省社科院在人民出版社、中華書局、三聯書店等重要機構出版著作500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求是》雜誌、《人民日報》等重要報刊發表論文6000餘篇。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湖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各類獎項160餘項。2003年以來湖南省社科院共承擔了3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60多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國家軟科學項目以及220餘項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2011至2014年湖南省社科院共立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38項,連續四年立項數在全國地方社科院中名列前茅。
多年來,湖南省社科院提交套用對策報告1300餘份,獲得國家領導人批示5次,省委常委領導批示100餘次,進入省委省政府決策和檔案60餘次,較好地發揮了思想庫、智囊團作用。率先提出並進行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研究、率先提出“3+5”城市群構想、率先提出“湖南人要充滿經濟自信”、率先為“三個基礎”、“彎道超車”、“湖南在當代中國的戰略地位”、“低碳崛起”、“四化兩型”、“四個湖南”等提供理論論證,獲得了歷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

組織構成

人員構成

湖南省社科院現有幹部職工280人,其中研究員46人、副研究員75人,其中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10人。

基本結構

湖南省社科院現有文學研究所、歷史研究所、哲學研究所、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與系統工程 研究所、產業經濟研究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人力資源研究所9個科研機構,設辦公室、科研處、人事處、後勤與財務處、機關黨委、紀檢監察室、離退休工作辦公室7個綜合職能部門,期刊社、文獻信息中心2個科輔部門,以及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基地、湖南省情與決策諮詢研究基地、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研究基地、湖南省創意產業研究基地等4個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主辦了《求索》、《毛澤東研究》、《中國鄉村發現》等期刊和《湖南社會科學報》、《湖南省情要報》、《工業決策參考》等內部報刊;建有1個藏書量50餘萬冊、位居全省第三的綜合性圖書館,為全國地方社科院惟一的“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近幾年創建了湘學研究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美國問題研究中心、毛澤東研究中心。

組織現狀

湖南省社科院主動與省委省政府各職能部門、各市州及縣市區黨委政府、大型企業、有關高校,建立廣泛的經常性聯繫,在實踐中汲取營養與智慧,並在實踐中促進套用與推廣。全面對接中國社科院,藉助其世界一流的人才、科研與資源優勢,推進湖南省社科院的學術發展;大力借鑑兄弟社科院的寶貴經驗,在交流中發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斷擴大國際視野,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先後與美國、英國、俄羅斯、越南、南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學術交流與合作,主辦和承辦了一系列國際性會議和論壇。
目前,湖南省社科院已與湖南師範大學湘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等大學聯合申報博士、碩士點7個,並與俄羅斯德國菲律賓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建了較好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

現任領導

黨組書記、院長
黨組成員、副院長
黨組成員、副院長
黨組成員、副院長
黨組成員、副廳級紀檢員
(來自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官網)

歷任領導

屆數
院長
黨組書記
任期
1
方克
1956.10-1957.08
2
謝華
謝華
1957.08-1967.03
3
王興久
王興久
1979.02-1983.06
4
汪澍白
陳學源(1983.6-19861)
1983.06-1984.08
5
王馳
王馳
1986.01-1993.03
6
禹舜
禹舜
1993.07-1998.05
7
劉湘溶
劉湘溶
1998.05-2000.05
8
朱有志
朱有志
2001.07-2013.05

主要創新成果

1、最先提出並進行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研究。1982年,我院提出並進行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研究,通過理論探討、實地調查研究,提出《關於建立長、株、潭經濟區的初步方案》等6項建議。為此,省委常委專門開會討論並作出了關於建立長株潭經濟區的決定。該課題被列為國家體改委和省科技規劃重點課題。
2、最早提出並進行湘粵經濟關係研究。1986年,我院開始注意湖南與周邊地區的經濟關係問題,開展了省際經濟關係發展戰略研究,並確定把研究湘粵經濟關係作為課題重點(該課題被列入國家“七五”規劃重點課題),出版了《湘粵經濟關係研究》、《省際經濟關係發展戰略研究》等著作。該課題不僅為兩省各級政府領導決策提供了參考,而且為新形勢下研究和處理沿海地區與內地省區的經濟關係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際借鑑。其中關於建立湖南改革開放過渡試驗區、建立湘粵共同市場等建議均被省委省政府採納,並經國務院批准實施。
3、率先開展湖南西線開發戰略布局研究。1990年,我院著手研究湖南西部開發問題,率先開發了湖南西線開發戰略與布局研究課題,出版了《湖南西線開發戰略與布局研究》一書。該課題受到省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認為它把西線作為一個整體開發研究,填補了空白。1992年,該課題通過鑑定,被認為“在老少邊窮區域戰略研究中,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其建議方案被省委省政府所採納,湘西自治州進入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區域。
4、率先提出“一點一線”地區優先發展戰略。1995年,我院根據發展經濟的不平衡規律,提出我省應優先開發“一點一線”地區(一點:即長株潭城市群;一線:即沿京廣鐵路、107國道和湘江流域這條主軸線),通過優勢地區的率先發展,帶動全省的發展。該建議被省第七次黨代會報告採納。
5、率先開展區域社會經濟系統工程研究。1983年起,我院即運用系統工程方法編制區域中長期發展規劃,先後承擔了三項國家軟科學課題,推出了《區域規劃系統工程》、《區域綜合發展規範化研究》等成果,有多項成果獲國家和省科技進步獎。此外,我們運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價值的實踐套用研究,如《窮鄉僻壤的自強之路--湖南12個偏僻村脫貧致富的啟示》、《八畝山地做文章,綜合開發奔小康--懷化山區綜合開發與改革試驗的啟示》、《開拓農村市場的現實切入點--對湖南加快小城鎮建設的理論思考》、《社會良性循環的基石--湖南省文明社區建設的調查與思考》、《湖南省國有困難企業出路對策研究》、《湖南省1996-2010年名牌產品發展戰略研究》等等,均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性批示,為各級政府領導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6、率先開展法德並舉研究。在江澤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國”方略前三年,我院就進行了法德並舉研究,提出要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並把它列入省“五個一工程”選題。1997年,課題組寫出論文《法德並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戰略選擇》。該文在《光明日報》公開發表併入選省委宣傳部組織的《1998年度湖南省優秀理論文章集》。
7、最先開展 “城市經濟區學”學科建設。在進行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研究中,我院課題組組織撰寫、出版了《經濟區理論與套用》、《城市經濟區學》等著作,開展“城市經濟區學”學科建設,該學科成為城市經濟學與區域經濟學相交叉的一個新興學科。
8、率先組織編寫各類“皮書”。1997年,我院與省委宣傳部合作,對我省的精神文明建設現狀與經驗進行系統回顧與總結,並於1998年出版了《湖南精神文明建設紅皮書》,對於促進我省精神文明建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以我院為主編寫的《1995—1996年湖南省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是我省第一部從社會整體發展的角度出發,全面系統地對社會形勢演變和基本趨勢進行分析與研究的報告集。該書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近幾年,我院又推出了“省域城鎮化戰略藍皮書”、“長株潭城市群藍皮書”、“湖南經濟社會發展報告”等“皮書”系列成果。
9、率先出版一系列反映我省地方歷史文化的研究專著。主要成果有:被列入省社科規劃重點項目的大型科研成果《湖南通史》(180萬字)古、近、現代三卷本,它的出版使我省在全國地方史研究中居於前列;100萬字的《湖南文學史》古、現、當代三卷本,是繼《湖南通史》之後我院研究地方史的又一大型研究項目,該書獲省第五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9萬字的《湖湘文化縱橫談》,是我省第一部公開出版的全面介紹湖湘文化的著作,出版後受到省委有關領導[hiweb_break]的重視,被列入省委學習中心組的參閱資料。東莞網路公司除此之外,還有《近代湖南社會變遷》、《當代湖南簡史》、《湖南抗日戰爭史》、《賈誼評傳》等等,均受到較高評價。
10、率先開展“三個基礎”問題的研究。第九次黨代會之前,為了起草黨代會報告,省委以辦公廳的名義對我院第一次專文下達"抓好三個基礎"的課題給我院專題研究。我院提交的研究報告為黨代會報告的起草提供了第一份重要的理論依據,張春賢書記將我們的報告在省委常委中傳閱,並作為省黨代會中發給代表們的參考檔案。
11、率先提出“3+5”城市群建設構想。由我院童中賢同志提出的長株潭大城市群構想,即以長株潭為核心,包括岳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簡稱“3+5”城市群,2005年11月得到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江同志批示,2006年初得到省委書記張春賢、時任省長周伯華、常務副省長肖捷的批示。“3+5”城市群的構想於2006年5月最先進入推進湖南新型工業化座談會張春賢書記的報告中,報告指出“著手3+5城市群建設的研究”。在11月召開的第九次黨代會上,張書記在黨代會報告中指出“加快3+5城市群建設”。這是我院自上世紀80年代提出 “長株潭經濟一體化”構想之後在二十一世紀關於湖南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構想,新貢獻。
12、率先提出“湖南人要充滿經濟自信”這一觀點。省第九次黨代會之前,由省委宣傳部組織理論小組集體撰寫以“寧炬”為筆名的文章,第一次安排了4篇評論員文章,其中有兩篇就交給我院起草,一篇就是《湖南人要充滿經濟自信》,這一觀點是我院專家近年來提出並反覆宣傳的,文章的發表說明,我院研究的個體成果已通過這種形式轉化為上級組織的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