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實施意見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為推進種業強省建設,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國辦發〔2013〕109號)檔案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就我省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二、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三、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四、加強良種重大科研攻關,五、提高基礎性公益性服務能力,六、加快種子生產基地建設,七、推進種業科技成果轉化,八、進一步強化種子市場監管,

一、指導思想

(一)指導思想。深化種業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種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以種子企業為主體,推動育種人才、技術、資源依法向企業流動,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保護科研人員發明創造的合法權益,促進產學研結合,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推進我省現代種業發展,建設種業強省,為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農林業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根本性保障。

二、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二)實行事企分開。確定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2015年底前實現與所辦種子企業脫鉤。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通過產權轉讓、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將所辦種子企業剝離,實現人、財、物分開,脫鉤企業健全運營機制,充分利用現有科技資源,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逐步形成基礎性公益性研究與商業化育種有序分工、密切配合的種業科技創新體系。
(三)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種子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自主研發機構或組建股份制研發機構。新布局的國家級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種業產業化技術創新平台,優先向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傾斜。按規定開展種業領域相關研發活動後補助,調動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性。發揮現代種業發展專項資金、農業信用擔保資金的導向作用,廣泛吸引社會、金融資本進入種業。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省級各科研計畫和專項要向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傾斜,重點扶持一批種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鼓勵企業開展國際合作。鼓勵種子企業從國外引進高端人才、先進技術、種質資源、現代裝備,全面整合人才、技術、資源等科技要素,有效提高商業化育種效率和水平。鼓勵具有進出口權的種子企業到國外建立研發中心,將國內的人才、技術同國外的資源、市場等有機結合,開拓國際種子市場,開展對外貿易。省財政“走出去”扶持資金向種子企業傾斜。

三、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

(五)鼓勵科研人員向企業流動。鼓勵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員通過不同方式和種子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方面的合作。科研人員辭去公職到種子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工作的,其人事檔案移交政府人事部門的人才交流服務機構管理,原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工作年限計算按國家和省相關規定執行。支持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通過兼職、掛職、簽訂契約等形式與企業開展人才合作,合作研究的成果可以事先約定歸企業所有,也可以共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及科研人員可從育成品種的開發中獲取收益。
(六)建立科研成果收益分配新機制。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利用國家撥款發明的育種材料、新品種和技術成果,可以申請品種權、專利等智慧財產權,其產權歸單位所有並納入國有資產範疇進行管理,可按照有關規定公開競價處置,也可以評估後作價到企業投資入股,其收益歸單位和科研人員按規定比例分享,具體實施辦法由省農業廳會同省財政廳等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員不得私下交易種業科技成果,否則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追究責任。
(七)加強種業科技人才培養。實施種業科技人才發展戰略,種業科技人才培養納入全省人才發展規劃。加強高等院校種業相關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實習基地建設,建立教學、科研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的機制,支持高等院校開展企業育種研發人員培訓,加強種業實用型人才培養。完善種業人才出國培養機制,組織優秀種業人才進行現代種業管理和技術培訓。支持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改革主要將論文、項目、經費、專刊發文數量等與種業科技人才評價、晉升直接掛鈎的做法,商業化育種成果及推廣面積可作為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

四、加強良種重大科研攻關

(八)編制重大科研攻關規劃。編制我省水稻、油菜、蔬菜等農作物良種重大科研攻關五年規劃,制定主要造林樹種、珍貴樹種等林木中長期育種計畫,突破種質創新、新品種選育、高效繁育、加工流通等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提高種業科技創新能力。
(九)抓好重點作物核心技術攻關。推進國家級及省級重點作物分子育種平台建設,公開招聘國際領軍人才,聯合國際、國內研發力量,打破院所和企業界限,推動常規育種技術與分子技術的有效結合,在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上保持國際領先地位,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套用前景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突破性優良品種。

五、提高基礎性公益性服務能力

(十)加強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堅持以公共科研機構為主,重點從事農作物和林木育種理論、共性技術、品種抗性鑑定、種子加工儲藏、種質資源收集、保護、鑑定和基礎育種材料的挖掘創新等基礎性研究以及非商業競爭性常規作物、林木育種等公益性研究,構建現代分子育種新技術、新方法。政府財政經費要加大用於基礎性公益性研究的投入,逐步減少用於農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開展商業化育種的投入。
(十一)強化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快編制並組織實施我省農作物、林木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開展全省農作物、林木種質資源普查,建立健全我省農作物、林木種質資源保護研究、利用和管理服務體系,加強省級農作物、重點林木種質資源保存庫建設。加快瀕危種質資源的搶救性收集,鼓勵新基因挖掘、新材料創製,鼓勵引進國際優良種質資源。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省級收集保存的種質資源,要按規定向社會開放和合理高效利用。

六、加快種子生產基地建設

(十二)穩定種子生產基地。根據我省區域生態條件和農作物制種特點,分作物、分區域科學規劃農作物種子生產優勢區域布局,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向雪峰山脈、羅霄山脈、衡永盆地和洞庭湖丘陵等區域發展,雜交玉米制種基地向武陵山區發展,雜交棉製種基地由棉花主產區向周邊優勢產區轉移。重點發展國家級制種大市和制種大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實糧食作物制種大縣獎勵、林木種子儲備、制種保險、林木良種補貼等政策,將優勢種子生產基地納入基本農田範圍予以永久保護。
(十三)推進規模化機械化制種。利用市場機制,整合優勢資源,通過土地入股、租賃等方式,推動土地向種子企業、制種大戶、制種合作社流轉,開展規模化制種。制訂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和機械化種子生產基地建設技術標準,重點加強國家級制種大縣的農田、林木良種基地、保障性苗圃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種子生產現代化水平。以推廣雜交水稻全程機械化制種和優質林木種苗生產機械化為重點,加大高效、安全制種技術和先進適用制種機械的推廣套用,實現種子生產、烘乾、加工、儲藏設備的集成配套。
(十四)加大種子生產扶持力度。鼓勵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種子生產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農業信用擔保公司要積極對種子收儲貸款給予融資擔保。

七、推進種業科技成果轉化

(十五)開闢品種區域試驗綠色通道。對我省育繁推一體化且具有自主創新育種能力的種業企業,優先安排其品種參加省級品種區域試驗,優先推薦參加國家品種區域試驗。
(十六)加大新優品種展示示範力度。在全省按照“省有展示中心、市有展示基地、縣有展示園”的要求建立農作物新優品種展示網路,展示示範農作物新優品種。積極開展“現場訂種”活動,架起“農企對接”的良種直供橋樑,加快新優品種更新換代步伐,提高主導品種覆蓋率。
(十七)推動種子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建立集品種展示、電子交易、技術服務於一體的種子電子商務平台,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通過平台向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等用種大戶直銷供種、提供技術服務。通過良種直供降低種子價格,減少農民用種成本,提高用種水平。

八、進一步強化種子市場監管

(十八)強化種子管理體系。加強種子管理的技術支持和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品種區域試驗和審定、品種示範推廣、質量檢驗、分子檢測、信息發布等方面的技術支持和服務能力。各級政府要將屬於公共服務範圍的種子管理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十九)加大市場監管力度。樹立“源頭治理,標本兼治,打防並舉,綜合防治”的市場監管新思路,運用市場調控和行政手段對市場綜合治理,充分發揮省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的職能,嚴厲打擊制售假劣種子、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堅決打破地方封鎖,廢除阻礙外地種子進入本地市場的行政規定。加快省、市、縣三級種子預警系統建設,實現種子供需情況、種子價格、質量的實時監測,增強種子市場巨觀調控能力。推行種子企業委託經營制度,規範種子行銷網路,督促企業建立種子可追溯信息系統,完善種子質量全程可追溯管理。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種業發展工作的領導,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及時研究解決種業發展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促進現代種業健康發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6月1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