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起源可追溯到1921年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的電機科。1926年湖南大學定名時,電機科改為電機系。1953年電機系被調整到華中工學院,1958年恢復。1980年電機系與電子工程系合併為電氣工程系,1999年成立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該院有電氣工程系、自動化系、電子信息工程系、儀器科學系、電工電子技術系和1個實驗中心。全院教職工160多人,學院擁有全職院士1人(羅安),雙聘院士1人,長江學者2人(曹一家、李樹濤),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人(王耀南,李樹濤),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曹一家、李樹濤),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8人。在籍研究生、本科生近30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 校訓:實事求是    敢為人先
  • 教職工:160多人
  • 學生:近3000人
學院簡介,院系設定,儀器科學與技術系,電子科學與技術系,控制科學與工程系,電氣工程系,人才培養,碩導簡介,學研概況,

學院簡介

學院院長為王耀南教授,曹一家教授為學校現任副校長,王耀南、羅安2位教授為“長沙市十大智慧財產權創造導師”。
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學院科研基礎好、學科綜合優勢強,已形成電力系統自動化、電機傳動、工業自動化、測控與儀器、電子信息與通信工程、智慧型控制與圖象處理、新型輸配電新技術、高電能質量輸配電理論和技術、大規模積體電路故障診斷等特色和優勢研究方向。學院先後承擔了國家 “九五”、“十五” 、“十一五”攻關項目,國家 “863”、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創新基金,博士點基金和部省科研基金項目300多項,其他橫向科研課題350餘項,國家發明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1項,部、省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和其他獎項120餘項。07年到帳科研經費1500多萬元。近年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有:王耀南4項:智慧型圖像信息處理方法及其在工業系統中的套用;高速灌裝生產線智慧型檢測分揀成套裝備研製及其推廣套用等。羅安2項:電能質量先進控制方法及工程套用;大型企業綜合電氣節能關鍵技術及套用;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有:羅安一項:冶金特種大功率電源系統關鍵技術與裝備及其套用。近2年獲得IEEE第三大區唯一傑出工程師年度大獎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傳承“愛國務實、經世致用”的優良傳統,積極參與“推進富民強省、爭當五一先鋒”競賽,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領域喜獲全面豐收。一是人才培養卓有成效。學院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創新人才培養成績突出,近三年指導博士生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1人,省優秀博士論文5篇、省優秀碩士論文12篇、在全國“挑戰杯” 大學生創業大賽上榮獲金獎3人、全國大學生智慧型車競賽上榮獲一等獎6項;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成果顯著,先後承擔國家級教改項目1項、省部級教改項目5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工業自動化專業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被列為湖南省重點專業。二是科學研究碩果纍纍。學院圍繞國家經濟和國防建設重大需求,集中力量,以國家 “973”項目、“863”計畫、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湖南省重大專項為突破口,積極服務於國家和地方經濟,實現了產學研的有機結合。形成了多個高水平科研團隊,營造了良好的科研環境。近三年新增科研項目170項,科研項目到帳總經費8274萬元,出版教材、學術專著15部,獲得發明專利47項、軟體著作權51項、實用新型專利33項,學術論文被三大檢索收錄479篇,榮獲各類科技獎勵共3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獎勵19項。三是學科建設成績突出。學院已擁有十分完備的學科體系,擁有“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國家重點學科,“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擁有1個機器人感知與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電能變換與控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電力驅動與伺服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防技術重點實驗室,2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2個機械工業聯合會重點實驗室,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7個碩士點。四是綜合管理井然有序。學院形成了“拼搏、奉獻、和諧、快樂”的學院文化,制度健全、管理完善,院務公開、民主決策、勤政廉政,注重依靠教職工共商發展大計,凝心聚力,有關學院建設和發展的重大決策和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都必須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決策。學院呈現出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黨建與思政工作連續六年被評為學校優秀單位;部門工會連續七年被評為先進集體,2010年被授予湖南大學先進教職工之家稱號,2011年被湖南省總工會授予“湖南省五一先鋒集體”榮譽稱號,2010年湖南省教育系統唯一獲得該項榮譽的單位。
2014年,湖南省自動化學會掛靠該學院。
2014年12月04日,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在北京組織召開“機器人感知與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申報單位:湖南大學)的可行性方案論證會。國家發改委、教育部、湖南省發改委和湖南大學相關負責人出席了會議。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機器人感知與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方案可行性論證。
2014年12月12日,第十六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該學院羅安教授團隊的發明專利《兩相逆變電源系統及其綜合控制方法》(專利號:ZL201110209751.0)喜獲金獎,這也是湖南大學首次斬獲中國專利金獎
2014年12月17日,湖南大學聘請美國工程院院士JamesL.Kirtley為客座教授。JamesL.Kirtley院士是工業機器人控制技術與智慧型機器人控制技術領域的專家。

院系設定

儀器科學與技術系

一、系主任簡介
儀器科學與技術系主任:滕召勝,男,1963年生。湖南大學電測與儀表專業學士、電測與儀器專業碩士,自動化專業博士,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學與通信博士後。長期在工廠、高校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1999年受聘為湖南大學教授。主要承擔智慧型儀器、智慧型信息處理信息融合技術生物電子學等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課程教學任務。主要研究方向為智慧型檢測、智慧型控制、信息處理。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國防預研項目、國家創新基金項目等50多項科研課題,獲得和在申請22項國家專利,主持研製的5種產品評為國家級新產品、國家重點推廣產品。在《中國科學E》、《儀器儀表學報》、《電工技術學報》、《中國電機工程學報》、《計量學報》、《農業工程學報》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獲部省級科技進步獎11項,獲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二、儀器科學與技術系概況
湖南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始建於1960年,1963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是湖南省高校開辦最早的儀器儀表類專業,1990年獲得“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碩士學位授予權,之後相繼獲得“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儀器儀表工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博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專職教師12人,其中正、副教授8人、講師4人,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獲得者5人、在職博士研究生3人。
湖南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系在智慧型儀器智慧型信息處理、生物醫學儀器、圖像處理檢測套用、現場匯流排與網路測控、虛擬儀器等方面形成了較完善的學科前沿研究方向。
三、專業設定
本科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
碩士研究生專業: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精密儀器及機械(按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招生)
博士研究生專業: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招生)
工程碩士專業:儀器儀表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

一.電子信息工程系概況
電子信息工程系源於我校1958年設定的無線電系,於1993年獲電路與系統碩士點,於2003年獲電路與系統博士點、物理電子學碩士點和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授權點,於2005年獲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現有教師28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生導師3人,副教授16人,高級工程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5人。
主要學科及學術帶頭人:
戴瑜興 男,1956年出生,1998年晉升教授,2003年評為博士生導師,2003年於中南大學博士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數位化系統設計理論及套用,現代網路監控技術。
劉宏立 男,1963年出生,2004年晉升教授,2006年評為博士生導師,2000年於湖南大學博士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現代網路理論與套用,智慧型信息處理及套用。
王 玲 女,1963年出生,2001年晉升教授,2006年評為博士生導師,1996年於中南大學博士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現代通信理論及套用,噪聲電子學。
鄭善賢 男,1950年出生,2005年晉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現代電路與系統理論及套用。
黎福海 男,1964年出生,2005年晉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片上系統設計理論及套用。
二.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1.本科
專業名稱:電子信息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造精神的高級電子信息工程科技人才。要求學生掌握寬廣堅實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基礎理論,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技能,畢業後能在電子信息工程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與開發等工作。
主幹課程:電路、電路測試技術、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子測試技術、EDA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嵌入式系統及其套用、軟體技術基礎、電磁場與波、資訊理論基礎、通信原理、通信電路、射頻電子電路、數位訊號處理、計算機網路技術、數字圖像處理、編碼理論、通信系統仿真、微波與天線、移動通信、衛星通信、光纖通信、程控交換、軟體無線電、顯示技術、遙感遙測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就業方向: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方向的學生畢業後主要在通信與信息行業、電子行業、電工行業、生產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從事研究設計、生產運行及教學工作。多年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以其基礎理論紮實,動手能力強的特點,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和青睞。
2.研究生
(1) 碩士研究生專業:按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招生。
修業年限:二~四年
碩士研究生主幹課程:高等電子電路理論、線性系統理論、現代數位訊號處理、資訊理論、現代網路系統、現代通信理論、數字積體電路測試技術、數位化社區信息工程、隨機信號分析、微波技術、射頻電子電路、無線通信與移動計算、智慧型信息處理與套用、網路與電子系統設計專題、電子與通信技術套用專題
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現代網路與通信技術;語音圖像信息處理技術;數位訊號處理及套用;積體電路設計與測試;微波技術及套用;嵌入式系統及套用;非線性電路與系統;生物醫學電子工程;電子工程系統設計(面向工程碩士);智慧型化系統工程設計(面向工程碩士)。
(2)工程碩士專業:電子與通信工程
修業年限:二~四年
主要專業課程及研究方向:參照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碩士專業設定,亦可根據企業需要,開設選修課
(3)博士研究生專業:電路與系統
修業年限:二~五年
博士研究生主要課程:近代數字理論、現代信號處理、現代網路系統理論、現代通信系統理論、片上系統設計、現代圖像分析、混沌電子學、學科前沿專題。
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現代通信與網路理論及套用;數位化與智慧型化系統設計及套用;現代電路與系統理論及套用;片上系統設計理論及套用;智慧型信息處理及套用。
三.主要研究領域及特色:
數位化電源設計理論及套用 :針對不間斷UPS和應急電源EPS以及電能綜合補償器UPQC向數位化、網路化和模組化方向發展,研究高性能數位化逆變電源設計理論及套用,主要包括逆變器的數位化控制技術、數位化變頻鎖相技術、並機技術及遠程網路監控技術,設計開發高性能數位化UPS、高性能數位化EPS及高性能數位化UPQC
數位化社區信息系統關鍵技術 :針對數位化社區智慧型化系統的建設,著重研究數位化社區智慧型化系統的理論及套用,主要包括數位化社區的控制網路通信技術、智慧型安全防範技術、數位化多表抄收技術、智慧型化物業管理技術以及數位化社區智慧型化系統的一體化集成設計技術。
基於現場匯流排技術的網路監控技術:現場匯流排技術是計算機數字通信技術向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延伸,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既是工業設備自動控制的一種開放的計算機區域網路系統,又是一種全分散式控制網路系統。針對現場匯流排控制技術和網路遠程監控發展的必然趨勢,研究基於現場匯流排技術的網路遠程監控理論及套用,主要設計開發基於各種現場匯流排技術的網路監控的智慧型控制通信轉換節點、遠程網路監控平台。
數位化電能質量監控技術 :針對分散式電能質量檢測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電信號實時數據採集系統的同步採樣算法,頻率測量算法和暫態信號頻譜分析算法的最最佳化算法,解決分散式電能質量實時監測的關鍵科學問題,設計開發新型的基於DSP的分散式電能質量檢測系統。
無線通信和軟體無線電技術:隨著無線通信的飛速發展,視頻、多媒體數據傳輸會遍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種發展所需要的寬頻帶與有限的無線電頻譜資源的矛盾日益突出,毫米波通信技術以寬頻和高速為特點成為通信技術的前沿領域和熱門課題。而軟體定義無線電的概念則要深刻得多。
嵌入式系統研究及在通信中的套用:嵌入式系統是信息化技術進入社會的最終形式,它是以套用為中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軟體硬體可裁剪,適應套用系統對功能、可靠性、成本、體積、功耗等嚴格要求的專用計算機系統,是半導體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各個行業具體套用相結合的產物。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信息融合處理:主要研究計算機的視覺圖像識別、衛星多資源圖像信息融合、星載INSAR干涉測量智慧型信息處理與套用、圖像監控與導航系統、3D視覺伺服跟蹤信息處理、多感測信息智慧型融合處理等領域的理論和套用。

控制科學與工程系

一、自動化系主任簡介:
李樹濤,男,1972年10月出生,博士,教授。先後在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計算機科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
一直從事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機器學習、生物信息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和參加了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11項,在國內外主要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科研論文40餘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部省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3項。
二、自動化系基本情況:
自動化系設有自動化(省級重點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項目)兩個本科專業,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和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生物醫學工程碩士點 ,控制工程工程碩士授權點,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導航、制導與控制),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其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
全系教師3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人、教授15人(含院聘教授3人)、副教授15人、講師8人,具有博士學位33人、在職攻博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 人,湖南省院士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4人,湖南大學985 工程首席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主要學科帶頭人為童調生教授、彭永進教授、王耀南教授、章兢教授、彭楚武教授、羅安教授、滕召勝教授、李樹濤教授、梁先宇教授,現任系主任為李樹濤教授。
自動化系科研實力雄厚,科研方向覆蓋面寬,涉及到智慧型控制理論與套用、複雜系統計算機控制、智慧型檢測與自動化裝置、複雜生產過程控制技術及裝備、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智慧型機器人系統與技術、生物醫學信息處理等廣泛領域。自動化系承接各類科研項目15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5項,科研總經費達2300多萬元,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450篇左右,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多項,培養博士生50餘人,碩士生190餘人。

電氣工程系

一、 系主任簡介
電氣工程系主任:李欣然,男,1957年生。1981年12月畢業於湖南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99年3月畢業於華北電力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1999年晉升教授專業技術職務;2004年2月獲湖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主要承擔 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最佳化、電力系統電壓穩定、電力系統辨識與仿真建模技術等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課程教學任務。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力系統分析控制及其仿真建模、電壓穩定與電壓無功控制、配電網路故障診斷等。在《中國電機工程學報》、《電工技術學報》、《電力系統自動化》、《電網技術》等專業權威學術刊物以及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EI收錄論文20餘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部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獲湖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等教學1項。
二、電氣工程系概況
電氣工程系源於1998年之前的電機、電力教研室,1999年兩教研室合併成立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系。電氣工程系所屬電機電器及其控制、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兩個二級學科分別於1981年和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與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同時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立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獲得電氣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批准為湖南省重點學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批准為湖南省重點本科專業,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003年國務院學位辦組織的全國電氣工程一級學科評估中,湖南大學電氣工程學科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十,整體學科水平位於全國同類學科前列。
電氣工程系現有教師48人,其中工程院院士2人(雙聘),長江學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千人計畫”特聘專家2人,教授23人,博士生導師15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學位者45人,是一支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整體學術水平高、實力雄厚、研究領域廣泛且成果顯著、富有活力且發展後勁強、治學嚴謹、團結拼搏的教師隊伍。
電氣工程系主要學科及學術帶頭人:
朱英浩: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新型電氣裝備與輸變電新技術
顧國彪: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大型電機蒸發冷卻研究與產業化
曹一家:長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電力系統穩定與控制
羅 安: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高電能質量輸配電技術與裝備
何怡剛:教授,傑青,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高速低壓低耗積體電路
姚建剛: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電力市場理論及套用
李欣然: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電力系統分析控制及其仿真建模
羅隆福: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直流輸電與新型輸電方式及裝備
彭敏放:教授,博士生導師 新世紀121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電力系統故障分析及其設備狀態監測
吳政球: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電力系統安全經濟協調控制
黃守道: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電力電子技術及電機控制
彭建春: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電力系統最佳化控制與運營
周有慶: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
汪 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沈 征:“千人計畫”特聘專家,博導 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兆瓦級超大功率半導體器件及其在再生能源電力轉換系統,新型電力傳輸系統,軌道交通,高能效電源及變頻器等領域的套用
三、專業設定
本科專業:湖南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湖南省重點本科專業,設有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機電器及其控制、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等主要專業方向。
碩士研究生專業: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機電器及其控制、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高電壓與絕緣技術,按電氣工程一級學科招生。
四、基地與實驗室
擁有教育部輸變電新技術工程研究中心、視覺控制技術及套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電力推進與伺服傳動教育部國防重點實驗室,機械工業先進制造視覺檢測與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電力推進與伺服傳動重點實驗室,機械工業配電網電氣節能重點實驗室、教育部輸變電研究生創新基地、湖南省電氣科學及其套用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電工電子示範實驗室、湖南省先進電力電子與電機技術重點實驗室、電力電子技術及套用國防重點實驗室、高電能質量輸配電技術與裝備研究生創新教育基地、電力系統動態模擬與運行調度控制湖南省優秀工程訓練中心(實習(驗)基地)等實驗(實踐)教學、科學研究基地、電工電子訓練中心;擁有技術水平先進的電力系統動態模擬實驗室、電力系統調度員培訓仿真實驗室、電力系統微機繼電保護與綜合自動化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科研和實驗教學設備精良,手段齊全,成為創新人才培養與創新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專業及學科實驗室面積100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近14000萬元。

人才培養

儀器科學與技術系長期致力於培養品學兼優、理論聯繫實際的創新人才,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務實、上進的優良學風。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是湖南大學招生人數較少,但優秀學子和傑出校友較多的特色學科。
在創優與學科競賽中,儀器科學與技術系學生獲全國三好學生標兵、全國十佳大學生、首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金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等榮譽與獎勵。

碩導簡介

朱志傑,男,1955年生,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統、電測技術、電力系統規劃、電力電子技術
徐 勇,男,1955年生,主要研究方向:GPS套用、電測技術、高電壓技術、信息處理
劉波峰,男,1962年生,主要研究方向:無損檢測、圖像處理檢測套用、動力測試儀器、核動力運行檢測
滕召勝,男,1963年生,主要研究方向:電測技術、生物醫學儀器、精密稱重、水分檢測、信息處理
孟志強,男,1964年生,主要研究方向:電力電子技術、智慧型測控技術、生物醫學儀器、信息處理
楊唐勝,男,1967年生,主要研究方向:生物醫學儀器、智慧型測控技術、嵌入式系統、信息處理
唐 求,女,1970年生,主要研究方向:虛擬儀器、電測技術、生物醫學儀器、信息處理
郭斯羽,男,1975年生,主要研究方向:生物醫學儀器、智慧型測控技術、電測技術、信息處理

學研概況

電氣工程系教師始終緊密圍繞電氣工程領域改革與發展所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並緊跟學科學術前沿開展科學研究,取得了豐富的創造性的理論與套用研究成果。“十五”、“十一五”期間承擔科研項目150餘項,其中國家及國務院各部門重大科研項目及基金項目15項,科研經費4000餘萬元;共發表學術論文700餘篇,其中在IEEE、IEE、《中國電機工程學報》、《電工技術學報》、《電力系統自動化》、《電網技術》等國內外專業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0餘篇,三大檢索刊物收錄近200篇;出版學術專著12部,教材8部;獲國家及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0餘項,優秀教學成果獎9項,獲專利近20項。
形成了高電能質量輸配電技術與裝備、新型電氣裝備與輸變電新技術、電力市場理論及其技術支持系統、電力系統運行分析及其仿真建模、電力系統最佳化運營與控制、電力系統安全與經濟分析及安全穩定控制新方法、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及綜合自動化技術等特色鮮明、富有成果的穩定的研究方向。開創了電氣化鐵路三相變兩相多功能平衡變壓器、三相變四相電力變壓器、超特高壓直流輸電濾波換流變壓器等新型電氣裝備理論與套用、四相輸電方式理論及套用等研究領域,所取得的理論與套用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在適合中國國情的電力系統有源濾波技術與裝備、電力市場改革模式及電力市場技術支持系統、電力系統綜合負荷建模、面向對象的圖示化供配電系統智慧型輔助設計技術研究、輸電費用分配理論及套用、輸電網路阻塞管理、電力市場電能成本分析與電價理論等方面所取得的理論與套用研究成果居於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些研究成果涉及電力系統及電工製造業的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和關鍵理論與技術問題,分別在華中電網、華東電網等大區電網或省級電網套用,在電力系統工程與學術界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具有巨大的發展活力和廣闊的推廣套用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