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國家5A級風景名勝嶽麓山風景區,為中國古代著名四大書院之一;書院始建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一千餘年來,這所譽滿海內外的著名學府,歷經宋、元、明、清時勢變遷,迨及晚清(公元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千年學府,弦歌不絕”,至今書院仍為湖南大學下屬的辦學機構面向全球招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嶽麓書院
  • 創辦時間:公元976年
  • 類別:公立學院
  • 所屬地區:湖南長沙
  • 現任校長:肖永明
  • 校訓:忠孝廉節
  • 主要院系:歷史學系
學府歲月,文化名山,道南正脈,惟楚有才,景觀構成,建築景觀,文化景觀,發展之路,創建與戰亂,發展與繁盛,教學功能,師資隊伍,相關新聞,

學府歲月

文化名山

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嗣後,歷經、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南宋理學家朱熹等曾在此講學,據說,鼎盛時期從學有千人之眾。 從嶽麓書院至湖南大學的千年辦學歷史,深刻反映了中國教育制度的變遷,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千年學府千年學府
嶽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晉以前為道士活動據點,曾建萬壽宮、崇真觀等。西晉泰始四年(公元268年)麓山寺創立。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辦學,形成書院的前身。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襲擴建,創立嶽麓書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賜“嶽麓書院”額,嶽麓書院遂為全國四大書院之一。嶽麓書院創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於世。
“青山有幸埋忠骨”。辛亥革命後,不少仁人志士的遺骸長眠於此,這也是嶽麓山的一大奇觀。其中最著名的有舊民主主義革命先驅黃興蔡鍔蔣翊武劉道一陳天華,辛亥光復湖南的正副都督焦達峰陳作新,同盟會重要成員姚宏業、禹之漠,著名學者楊樹達及大批陣亡將士的公墓,可歌可泣的壯烈事跡,已與嶽麓青山溶為一體,是嶽麓山文化浩氣長存的一個篇章,是碧血丹楓美景中最具有憂國憂民的感情色彩的一頁。
自明宣德始,經地方官員多次修復擴建,嶽麓書院主體建築每一次集中在中軸線上,主軸線前延至湘江西岸,後延自嶽麓山巔,配以亭台牌坊,於軸線一側建立文廟,形成了書院歷史上亭台相濟、樓閣相望、山水相融的壯麗景觀。書院的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現存建築基本格局。

道南正脈

明代嶽麓學術仍以朱張之學為宗。清代嶽麓書院主要傳授儒學和漢學,道光年間,吳榮光於書院內創立湘水校經堂,使其成為漢學研究的重鎮。清末,維新變法思潮的興起,書院也開始了新學的傳播,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中日甲午戰爭以後,維新變法運動興起,要求廢科舉、興學堂。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湖南時務學堂創辦,後相繼改名求實書院、湖南大學堂。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與嶽麓書院合併改為湖南高等學堂。辛亥革命後,改學堂為學校,擬辦湖南大學,期間先後遷入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至1926年湖南大學正式成立。 學校雖幾經變革,多次易名,但始終為湖南最高學府,原書院院舍始終保持未變。今日的湖南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修復後的嶽麓書院,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年學府正續寫新的歷史篇章。

惟楚有才

巍巍學府,櫛風沐雨;薪火相傳,弦歌不輟。書院歷經宋元明清數代,一直是儒家教育的聖地和文化學術的中心。作為湖湘文化的策源地,一直秉承傳道濟民、經世致用的教育思想,重踐履、務實行的優良學風和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愛國精神。寬廣的胸懷不斷吸納朱熹、張栻、王陽明、王文清周敦頤王先謙梁啓超等一大批文化大師,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也催生了王夫之、陶澍魏源、曾國藩、左宗棠、蔡鍔唐才常蔡和森何叔衡鄧中夏陳天華、毛澤東等一大批既能創造思想又能推動歷史進程的人。
書院正門書院正門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這是湖湘地域的人文傳統、學術思想、人才培養、文化特色以及精神象徵的最鮮明、最集中的代表和寫照。 湖湘文化中最有成就、最有特色之處就是在一千多年湖湘文化史上所湧現出的一代代知識群體,包括宋代理學派、明代心學派、明清實學派、清代漢學派等,由於他們在歷史發展的重要時刻,勇於承擔知識創新、社會道義的責任,充分發揮了知識群體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故而成就了一代代卓有歷史貢獻的人才。
嶽麓書院大門上有對聯:“千百年楚材導源於此;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近代以來,湖湘地區首先湧現了以陶澍魏源賀長齡賀熙齡等人為代表的經世改革派,尤其是魏源的改革開放思想,在中國近代史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這個知識群體裡的這幾個代表人物均是嶽麓書院的學生,深受嶽麓書院“堅定其德性,明習於時務”的思想影響。
近代湖湘的第二個知識群體是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劉蓉曾國荃劉長佑的湘軍集團和洋務運動的首領,他們是推動中國近代化的重要政治人物。而這個集團的上述代表人物,又無一例外地是嶽麓書院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深受嶽麓書院“有體有用之學”、“義理經濟之學”的影響。
近代湖湘的第三個知識群體是譚嗣同唐才常沈藎熊希齡為代表的維新變法人才集團,以及黃興蔡鍔陳天華程潛等人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人才集團,這個知識群體是推動中國近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而這批人物大多又與嶽麓書院以及改制後的學堂有著密切的學脈關係。
近代湖湘的第四個知識群體是毛澤東、蔡和森鄧中夏何叔衡李達等早期共產主義者,他們以自己的思想與實踐為人民革命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他們也同樣
深受嶽麓書院的文化教育的影響。這個知識群體的精神導師就是嶽麓書院的學生楊昌濟,青年毛澤東曾寓居嶽麓書院多次,深受“實事求是”校訓影響,蔡和森、鄧中夏還是書院改制後的高等師範的學生,李達後來擔任了新中國成立後湖南大學首任校長。

景觀構成

建築景觀

嶽麓書院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築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分為講學、藏書、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連線,合為整體,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
書院一景書院一景
嶽麓山景觀由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兩部分組成。自然風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個字。奇,是指嶽麓山區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種類達幾千種,女貞、銀杏、樟樹、欏木苦櫧、楓香等名木應有盡有,甚至千年以上樹齡的古樹亦可見到,還有皂莢白玉蘭等瀕危樹種,而桃花、迎春、玉蘭、臘梅、丹桂、百合、芙蓉、薔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奼紫嫣紅中繡出麓山織錦畫幅。珍,是指嶽麓山區野生動物繁衍較旺,林中穿梭歌唱著的有畫眉、黃鸝、布穀、杜鵑,還有啄木鳥、鸚鵡、貓頭鷹等等,而在密林深處若隱若現,時不時露出頭臉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雞等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縷,若你冬季來此且碰巧遇上嶽麓漫天飛雪,一個“幽”字更會讓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瀟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美,嶽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來臨的時候,不僅眼中看到的美,連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棗……,還有不能吃的紅葉,更是美不勝收。
嶽麓山的人文景觀,那是嶽麓山另一道亮麗的風景。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是三湘人才輩出的歷史記錄,而愛晚亭內那吟唱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又留著一縷長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嶽麓書院還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於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書法家李邕撰文並書寫的;江夏黃仙鶴勒石刻篆,因為文、書、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絕”之稱。碑高4米,寬1.35米,碑文共1400餘字,此碑以其書法著名於世,最為藝林所看重,傳拓碑文曾風靡一時,筆法剛勁有力,是最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還有明刻宋真宗手書“嶽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嶽麓書院學規碑”等等。
斯文一派斯文一派
嶽麓書院園林建築,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內涵,它既不同於官府園林的隆重華麗的表現,也不同於私家園林喧鬧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種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樸實的風格。
嶽麓書院——百泉軒百泉軒始建於北宋之初,地處嶽麓山清風峽谷口,溪泉薈萃,乃嶽麓書院風景絕佳之地。歷代山長愛溪泉之妙,築軒而居,享儘自然的天籟之音。元代著名理學家吳澄作《百泉軒記》,說百泉軒前溪泉:“如雪如冰,如練如鶴,自西而來,趨於北,折而東,還繞而南,渚為清池,四時澄澄無發滓,萬古涓涓無須臾”。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訪院,與主教張栻;“聚處同游嶽麓”,“晝而燕坐,夜而棲宿”,都在百泉軒中,相傳二人曾在此論學三晝夜而不息。

文化景觀

書院學規 中國書院一般都有學規。所謂學規,是書院訂的用以規範生徒學習、生活行為的規矩章法。嶽麓書院的學規,最早源於朱熹的《書院教條》,到清代乾隆年間,歐陽正煥任書院院長時,提出“整、齊、嚴、肅”四字並撰詩,刻在碑上嵌於書院講堂右壁,流傳至今。這四個大字剛勁有力,令後人景仰不已。
嶽麓書院學規: 時常省問父母;朔望恭謁聖賢;氣習名矯偏處;舉止整齊嚴肅;服食宜從儉素;外事毫不可乾;行坐必依齒序;痛戒訐短毀長;損友必須拒絕;不可閒談廢時;日講經書三起;日看綱 目數頁;通曉時務物理;參讀古文詩賦;讀書必須過筆;會課按時蚤完;夜讀仍戒晏起;疑誤定要力爭。

發展之路

創建與戰亂

坐落在長沙湘水之濱、南嶽之麓的嶽麓書院始建於976年(宋太祖開寶九年)。從嶽麓書院到清末的湖南高等工業學堂,再到今日的湖南大學一脈相承,故有“千年學府”之稱。它比義大利最早的博洛尼亞大學要早近100年,比英國牛津大學更要早近200年。因此可以說,在世界上自建立之日始一直延續至今的高等學府中,長沙嶽麓書院是創建最早的一座。宋代潭州教育之興的明顯標誌便是嶽麓書院的建立。但嶽麓書院的淵源一直可追溯到五代末。那時,茂林修竹、蔥籠滴翠的嶽麓山林已是士子的習業之所。智等兩位僧人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類”的學舍,嶽麓書院就是在智辦學的基礎上“因襲增拓”而誕生的。
牌樓牌樓
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辦學的遺址上,即嶽麓山下的抱黃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嶽麓書院。這時已不是僅僅能讓“士得屋以居,得書以讀”的簡陋學舍,而成了擁有講堂5間,齋舍52間的規模恢宏的書院。不久朱洞去職離開潭州,書院因一時得不到支持而一度出現“弦歌絕音,俎豆無睹”的冷落局面。但到999年(鹹平二年)李允則知潭州時又恢復了生機。李允則本是儒臣,系唐濟南團練使李謙溥之子,少時就以才略聞,後以蔭補官,所到之處都致力為民辦實事,“民皆稱便”。他知潭州後,對興教辦學身體力行。嶽麓書院在李的主持下,很快獲得了恢復和擴建。他“盡獲故書,誘導青衿,肯構舊址。外敝門屋,中年講堂,揭以書樓,序以客次。塑先師十哲之像,畫七十二賢”,“請辟水田,供春秋之祀典”,使書院初具規模,並形成了以講學、藏書和供祀3個部分組成的書院規制。書院正式定額為60餘人,其他從學者還不在此數,聲名漸次傳播三湘衡岳之間。朝廷因嶽麓書院辦學有成績,故採納李允則的奏請,撥賜御書給書院,所賜之書有《釋文》、
史記》、《唐韻》、《玉篇》等各種經書史籍。北宋王禹在《潭州嶽麓書院記》中讚譽道:“誰謂瀟湘?茲為洙泗。誰謂荊蠻?茲為鄒魯”。把嶽麓書院比之孔孟之鄉的“洙泗”、“鄒魯”。潭州也從此有了“瀟湘洙泗”的美名。
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間,嶽麓書院進入了北宋的鼎盛時期。1012年(大中祥符五年),潭州湘陰人周式上任山長。周式“學行兼善,尤以行義著稱”。嶽麓書院在他的主持下,辦學規模大為擴展,學額由原來的60餘人提高到“數百人”。周式還請知州劉師道擴建齋舍,當時有譚綺作記,可惜原記不存,具體擴建情況難詳。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宋真宗親自召見周式,對周式興學頗為嘉許。親書“嶽麓書院”匾額。至今書院所存明代“嶽麓書院”刻石,便是當年宋真宗的手跡。宋真宗感其學行義著,授周式為國子監主簿,留在朝廷效命。但周式堅請不就,乞求歸山掌教。真宗為之動容,乃贈對衣鞍馬、內府書籍,以表彰他的拳拳執教之心。在周式執掌下,嶽麓書院的從學人數和院舍規模都有很大發展,遂成為天下四大書院之一。關於“四大書院”有多種說法。呂祖謙、吳澄之說是:嵩陽、嶽麓、睢陽白鹿洞。王應。麟之說是:嶽麓、白鹿洞、麗澤、象山。范成大之說是:徂徠、金山、石鼓、嶽麓。馬端臨之說是:嶽麓、睢陽、白鹿洞、石鼓。古人眾說紛紜,我們不必拘泥於某家之言,但唯有嶽麓為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學者對嶽麓的印象是多么刻骨銘心。 北宋朝廷為了加強思想上的專制,振興衰落中的官學,拓寬科舉取士的途徑,曾展開了4次興學運動。在官學運動的衝擊之下,各地書院遭到了摧折,有的被廢棄,有的則改成了官學。同樣,嶽麓書院也難逃厄運。 1097年(紹聖四年)朝廷下令廢棄嶽麓書院,要將書院改為鼓鑄場。在嶽麓書院面臨著生存威脅的關鍵時刻,湘陰尉朱輅冒著殺頭危險,以“鄉校不可毀”為由抗旨不行。朱輅雖官微言輕,但由於嶽麓書院名聲在外,朝廷也只好作罷,嶽麓書院也就幸免於難。嶽麓在官學運動中不僅沒有沉寂下去,反而納入了“潭州三學”的“三舍法”教育改革體制,成為荊湖南路的最高學府。
兩宋之交,嶽麓書院遭戰火洗劫,“兵革灰燼,什一僅存”,幾成荒榛之地。1165年(乾道元年)嶽麓書院得以重建。擔起重建嶽麓重任的是當時的湖南安撫使知潭州劉珙。劉珙也系儒生,一生以尊儒重道為己重。他知潭州後對發展文教十分重視,“葺學校,訪雅行,思以振之”。他授命郡教授郭穎主持重建嶽麓之事,經過不到一年的努力,書院不僅恢復了昔日舊觀,而且又有擴建,屋舍增至50楹,並“肖聖像於殿中,列繪七十子,而加藏書堂之北”。特別是他延聘著名理學家張主教嶽麓,更加強了嶽麓書院在南宋教育和學術上的地位。
張主教嶽麓,一時群英驟至,人文薈萃,從學者廣及東南數省,人數達千人之多,以致“馬飲則池水立涸,輿止則冠冕塞途”,為嶽麓歷史上所未有。南宋另一位大理學家朱熹聞張得衡山五峰(胡宏)學,專程造訪嶽麓,舉行了馳名天下的“朱張會講”,推動了閩學與湖湘學的交流,嶽麓書院的影響也更深更廣。誠如元代理學家吳澄在《重建嶽麓書院記》中所說:“自此之後,嶽麓之為嶽麓,非前之嶽麓矣!地以人而重也”。
繼張主教、朱張會講後,又有胡宏的另一高足彪居正於1167年(乾道五
年)主教嶽麓,繼有事功學派陳傅良於1188(淳熙十五年)年來嶽麓講學,使嶽麓書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了活躍的學術氣氛。在陳傅良講學嶽麓的同時,湖南安撫使潘疇再次修葺書院,“廣二齋,益額十人”。州教授顧杞親任山長,並聘張高足吳獵為堂長。1194年(紹熙五年)朱熹任湖南安撫使,第二次來到潭州,經過他的整治,嶽麓書院再次進入到繁盛時期。1222年(嘉定十五年)著名理學家真德秀以湖南安撫使知潭州,專程前往嶽麓書院主祭朱洞、周式劉珙。1146年(淳六年)理宗再賜“嶽麓書院”額,恢復“潭州三學”。1253年(寶元年)湖南轉運副使吳子良又聘吉州理學名家歐陽守道為副山長,開講“發明孟氏正人心,承三聖之說”,大力弘揚理學。張季子張庶、侄張忠恕也先後講學書院。嶽麓傳播經邦濟世之學、倡行倫理踐履的學風一直堅持到1275年元兵攻破長沙,書院被毀的最後一刻。

發展與繁盛

嶽麓書院始建於北初期。北宋開寶六年(973),朱洞以尚書出任潭州太守,鑒於長沙嶽麓山黃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靜環境,接受了劉鰲的建議,在原有僧人興辦的學校基礎上創建了嶽麓書院。初創的書院分有“講堂五間,齋舍五十二間”,其中“講堂”是老師講學道的場所,“齋堂”則是學生平時讀書學習兼有住宿的場所。嶽麓書院的這種中開講堂、東西序列齋舍的格局一直流傳至今。宋太宗鹹平二年(999),李允則潭州太守,他一方面繼續擴建書院的規模,增設了藏書樓、“禮殿”(又稱“孔子堂”),並“塑先師十哲之像,畫七十二賢”;一方面積極取得了朝廷對嶽麓興學的支持,以促進書院的更大發展。鹹平四年(1001)朝廷首次賜書嶽麓書院,其中有《釋文》、《義疏》、《史記》、《玉篇》、《唐韻》等經書。當時書院學生正式定額六十餘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經學家周式擔任山長主持嶽麓書院後,書院得到迅速的發展,學生定額愈百人,周式本人還得到宋真宗的召見和鼓勵。到南宋的乾道年間,嶽麓書院達到鼎盛時期。著名理學家張栻主持嶽麓書院,他以反對科舉利祿之學、培養傳道濟民的人才為辦學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面,提出“循序漸進”、“博約相須”、“學思並進”、“知行互發”、“慎思審擇”等原則;在學術研究方面,強調“傳道”、“求仁”、“率性立命”。從而培養出一批如吳獵趙方、游九言、陳琦等經世之才的優秀學生,湖湘學派多數學者也在嶽麓書院學習過。一時間,大批遊學的士子前來書院研習理學問難論辯,有的還“以不得卒業於湖湘為恨”,當時的嶽麓書院成為全國聞名的傳習理學的基地。南宋淳熙七年(1180),張栻去世後,朱熹真德秀等人對嶽麓書院的辦學和傳播理學,也表現出極大的熱忱。朱熹還將《白鹿洞書院教條》人微言輕正式的學規,頒於嶽麓書院。
小橋流水小橋流水
從元、明至清初,由於戰亂,嶽麓書院曾兩度遭到焚毀,後來雖然得以重建和恢復,已不復舊觀。清初。書院被禁。後康熙為了表彰理學,放寬書院政策。康熙二十六的(1687)御書“學達性天”匾額,並以十三經、二十一史、經書講義等遣送至嶽麓山,乾隆九年(1744)又御書“道南正脈”匾額送至嶽麓山,嶽麓書院又得以復興。復興後的麓書院,除了對齋舍屢加擴建外,其書院性質也由民辦而逐漸演化為官辦。隨著乾嘉考據學的興起,嶽麓書院往往由從事詁經考史的著名漢學家主持,學習的內容也由理學轉向經史考證,特別是在王文清主院期間,更以“群經教授諸子”。此後羅典任山長,“唯以治經論文,啟誘後進”。道光年間巡撫吳榮光在嶽麓書院增設“湘水校經堂”,專以研習漢學為主。嶽麓書院的最後一任山長是王先謙,他是清末湖南著名的經學家。
清代的嶽麓書院,集聚了一代常識博洽、德高望重的大師,培養出諸如王夫之、陶樹、魏源、左宗棠、胡林翼、曾國藩、郭嵩濤李元度唐才常沈藎楊昌濟等著名的湖湘學者。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在新政之議的呼聲中,延續了近千年的嶽麓書院正式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嶽麓書院自創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於世。

教學功能

至今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嶽麓書院仍然在進行高等教育。書院是湖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國學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擁有一支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合理、研究特色和研究成就突出的科研隊伍。現有專職教師2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導師9人。書院現有歷史學、哲學學科博士學位授予專業3個,碩士授予專業9個。其中博士學位授予專業:專門史(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國古代史、中國哲學擁有歷史學一級學科(涵蓋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文獻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考古學與博物館學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中國哲學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建有中國書院博物館。其專門史為湖南省重點學科。2009年開始,嶽麓書院面向全國招收歷史學本科生,使書院的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
如今的嶽麓書院宋明理學、中國書院史、湖湘文化史、中國禮制史的研究水平在國內外處於領先地位。並致力於建成在國內外具有較高學術地位的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基地、中國書院研究基地、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師資隊伍

姓名 性別 學位 職稱 主要研究方向 指導學生情況(截止2012)
朱漢民 男 學士 教授 中國思想文化史 博士生導師
陳戍國 男 博士 教授 中國古代文獻學、古代史學、古代文學 博士生導師
陳先初 男 博士 教授 中國近現代思想史 博士生導師
姜廣輝 男 碩士 教授 中國經學思想史 博士生導師
張松輝 男 博士 教授 先秦至六朝思想史 博士生導師
章啟輝 女 博士 教授 清代理學史 博士生導師
肖永明 男 博士 教授 宋明思想學術史 博士生導師
于振波 男 博士 教授 簡牘與秦漢史 博士生導師
鄧洪波 男 博士 教授 中國書院文化 博士生導師
李清良 男 博士 教授 中國思想史 博士生導師
吳龍輝 男 博士 教授 中國文史之學 碩士生導師
陳松長 男 碩士 研究員 簡帛與出土文獻研究 碩士生導師
胡彬彬 男 學士 教授 古代器物研究 碩士生導師
向桃初 男 博士 教授 中國青銅時代考古學 碩士生導師
許道勝 男 博士 教授 楚文化與楚地出土文獻 碩士生導師
龔抗雲 男 碩士 教授 中國古代思想史 碩士生導師
吳仰湘 男 博士 教授 晚清學術史 碩士生導師
李 兵 男 博士 教授 科舉制度與書院 碩士生導師
楊代春 男 博士 副教授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碩士生導師
錢永生 男 博士 副教授 先秦思想史 碩士生導師
王 勇 男 博士 副教授 先秦秦漢史 碩士生導師
陶新華 男 博士 副教授 中國古代史 碩士生導師
胡吉勛 男 博士 副教授 明清史 碩士生導師
殷 慧 女 博士 講師 宋代思想史 碩士生導師

相關新聞

胡錦濤參觀嶽麓書院婉拒題詞僅簽名字
胡錦濤到訪湖南大學,參觀位於校園之中的嶽麓書院。當天負責陪同講解的嶽麓書院院長朱漢民,直到上午9點半左右才知道自己即將接待的是前國家主席胡錦濤。“之前接到通知,只知道9日會有領導來參觀”。
朱漢民說,胡錦濤當天身著深色夾克,態度和藹,只有少數的隨行人員。在嶽麓書院參觀的一個半小時中,朱負責為胡錦濤作講解。“每到一處,他會向我詢問一些情況,但每次都是在我講解完或是回答完前一個問題後,才繼續向我發問。”朱漢民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