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湖南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湖南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成立於1977年10月,原名基礎課部,2004年更名為基礎醫學院,學院下設11個教研室、2個研究所、1個教學實驗中心。主要承擔全校中西醫基礎課程教學、實驗教學和科研工作。學院現有教職工121人,其中專任教師99人,實驗技術人員18人,行政管理4人。設5個博士點,6個碩士點,1個博士後流動站。有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34人,先後培養博士50餘人,碩士200餘人。教師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湖南省名老中醫2人,湖南省教學名師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 英文名: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簡稱:基礎醫學院
  • 校訓:文明 求實 繼承 創新
  • 創辦時間:1977年10月
  • 所屬地區:湖南省長沙市
  • 類別:二級學院
  • 學校類型:醫科
  • 學校屬性:本科/高職(專科)
  • 主要院系:院系: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針灸推拿學院、醫學院、臨床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人文信息管理學院、研究生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
  • 主要獎項:1、新生獎學金2、學生獎學金、助學金
  • 現任校長:喻嶸
  • 知名校友:譚日強
教學科研,科研成果,人才培養,

教學科研

基礎醫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批國內知名專家、教授。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 24人。省級、院級中青年骨幹教師 10人,青年教師中有碩士學位以上者約64%。其中,中醫診斷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方劑學為省級優秀課程;中醫基礎理論為省級重點建設課程;醫史文獻和人體解剖學為院級重點建設課程。
基礎醫學院教學手段、實驗設備先進,為了提高教學與科研質量,近年來總投資1500餘萬元購置教學與實驗儀器設備,擁有數字圖像分析系統、細胞融合儀、高密度掃瞄器、核酸蛋白分析儀、微循環顯微鏡視頻系統、基因檢測分析系統等精密儀器。中醫診斷研究所下屬的“病理生理實驗室”為國家三級科研實驗室;分子生物學、病原免疫學、顯微形態學等實驗室為國家二級科研實驗室。教學實驗室的建設與開放為學生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鞏固了教學成果。

科研成果

基礎醫學院承擔了學院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全部醫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每年完成教學時數近4萬餘學時。近年來還先後承擔了30餘項各級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其中國家級教研教改課題1項,省級9項,院級20餘項,獲得各級教學成果獎20餘項。編寫教材60餘部,其中主編13部,副主編17部,參編30餘部,出版專著20餘部。
基礎醫學院以中醫診斷學為龍頭,以高質量的科研隊伍和先進的實驗條件為依託,形成了濃厚的科研氛圍,確定了技術平台並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近五年來承擔了各級科研課題70餘項,其中國家級7項,省部級30餘項,廳級50餘項,近年來,基礎醫學院教師先後獲各級科研成果獎80餘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部級28項,廳級50餘項。此外,基礎醫學院積極鼓勵和支持教師進修和參加國內外學術活動,還多次組織學科年會和教材編審會。

人才培養

基礎課醫學院現有博士點5個,碩士點6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已有2人進站。現有在讀博士生28人(2004-2006),在讀碩士生49人(2004-2006)。先後培養了博士50餘人,碩士200餘人,為國內外培養了一大批中醫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