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紅安革命紀念地管理中心

湖北紅安革命紀念地管理中心

湖北紅安革命紀念地管理中心成立於2016年,位於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紅安革命紀念地管理中心
  • 地址:紅安迎賓大道67號(湖北大別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 創辦時間:2016年
  • 所屬地區: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
  • 黨委書記:楊俊 
主要職責,單位性質,組織機構,內設機構,下設機構,

主要職責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縣委、政府有關革命紀念地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統一整合紅安紅色資源,編制總體規劃,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綜合利用效益,全力打造和提升紅色文化軟實力,負責紅安紅色資源的保護、管理、建設和開發利用等工作。

單位性質

黃岡市委直屬事業單位,委託紅安縣委管理。

組織機構

內設機構

湖北紅安革命紀念地管理中心設辦公室、政工科、規劃財務科、建設管理科、紅色文化宣傳研究室等內設機構。
湖北紅安革命紀念地管理中心

下設機構

下設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管理處(鄂豫皖蘇區中心烈士陵園管理處)、湖北大別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紅安紅色革命遺址遺蹟群管理處3個事業機構。
湖北大別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簡介
湖北紅安革命紀念地管理中心
湖北大別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紅安是大別山地區和湖北省紅色資源最豐富、最集中、最具特色、最具教育意義的地方。
湖北大別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的前身,為湖北紅安幹部學院大別山分院,是2015年4月經湖北省委組織部批准,依託湖北紅安幹部學院在紅安成立的一所分院。2019年更名為湖北大別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併入選湖北省委組織部幹部培訓目錄的四大基地之一。
學院(教育基地)坐落在紅安迎賓大道67號,毗鄰湖北紅安幹部學院,山清水秀,交通便利。距離武漢天河機場70公里,距離武漢高鐵站80公里,距離紅安高鐵站30公里,兩公里內是麻竹高速公路紅安出入口。規劃建設面積132畝,已投入使用的一期占地73畝,建築面積23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000名學員上課、300名學員住宿、400名學員就餐。
建院以來,立足湖北,面向全國,通過課堂教學、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情景式教學等多種培訓方式,持久開展黨性教育、黨史等“四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的路線教育、紅廉文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紅色家風教育、國防教育,致力於擦亮紅安“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一流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全國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紅安打造成全國紅色教育和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
一、功能定位
以宣揚大別山革命鬥爭時期的光輝歷史為主線,大力弘揚紅安精神。把黃岡紅安打造成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心中永久嚮往的紅色聖地、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二、培訓特點
(一)特色培訓思路。確立弘揚傳統、堅定信念、錘鍊作風、增強黨性、強化民眾路線觀念的培訓思路。
(二)特色資源體系。以黃麻起義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為中心區域,輻射鄂豫皖三省覆蓋大別山地區,各個革命歷史時期的紅色教學資源體系。
(三)特色教學形式。靈活運用現場式教學、訪談式教學、體驗式教學、體察式教學、故事會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影像式教學等多種形式,利用多媒體手段,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立體式重溫大別山革命鬥爭史,讓學員看得懂、體驗真、感悟深,使大別山革命傳統和紅安革命老區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傳承。
(四)特色課程安排。形成以講授“特色理論和黨性教育”為專題的課堂教學,以“大別山革命鬥爭與紅安精神”為主要內容的訪談式教學;以“挺進大別山,重走紅軍路”學員為主體的體驗式教學;以“入農戶、體民情、接地氣”為載體的體察式教學;以觀看大別山革命題材《紅安魂》、《一心向黨》等劇目為主題的情景式教學;以瞻仰“革命遺址、遺蹟”為重點的現場式教學;以“真實的記憶、真切的感動”為特色的故事會式教學等品牌課程。
大別山革命傳統薪火相傳,大別山歷史昭示未來。湖北大別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堅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理念,堅持“弘揚革命傳統、堅定理想信念、服從服務大局、勇於探索新路”的辦學思路,在匯聚力量、凝聚民心,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過程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湖北紅安革命紀念地管理中心
湖北大別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