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月陂

《游月陂》是北宋詩人程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是一首紀游詩,也是一首理趣詩,首聯寫游月陂堤,中間二聯從秋色和秋聲方面表現主觀上的閒靜與自然界的幽靜合二而一,尾聯寫詩人的感觸。這首詩寫寫“靜觀自得”,作者把秋色、秋聲、秋氣、秋水描繪得形象動人,意境恬靜清新,聲韻和諧,對仗工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游月陂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程顥
  • 作品別名:游月殿
  • 作品出處:《千家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游月陂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雲影閒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月陂(bēi):水泊名。因形如月,故名月陂,遺址在今洛陽洛水之南。
⑵四徘徊:謂東西南北來回行走。
⑶中天:天中,空中。
⑷萬物:統指字宙問的一切事物。秋氣:秋日蕭條、肅殺之氣。
⑸樽(zūn):酒杯。
⑹水心:水中。
⑺無端:謂人世問的事很繁雜,沒有頭緒。何足計:哪裡值得計較。
⑻約:邀請。重陪:再次伴隨。

白話譯文

月陂池堤上面四處徘徊,北面擁有聳天百尺高台。
萬物已隨秋天節氣而改,一杯且為晚來涼意懷開。
水中雲影悠閒自相映照,林下泉聲由自寂靜中來。
世事繁雜何必足以相計,但有逢此佳節相約重陪。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程顥居於洛陽期間,與友人同賞月陂時所作,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寫“靜觀自得”的詩。作者把秋色、秋聲、秋氣、秋水描繪得形象動人,意境恬靜清新。
從首聯可以看出,在一個天高氣爽、月明如水的秋天夜晚,詩人登上月陂堤岸,東走西遊,悠然四顧。江面茫茫,月色溶溶,向北望去,看到那百尺高台,宛若天往。“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此時登上月阪堤,也是心與物會,景與情融,自然湧出額聯兩句“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秋氣蕭瑟,“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萬物自然改顏,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程顥對秋氣,似乎並不如歐陽修那樣“噫嘻悲哉”他依然是“閒來無事不從容”,那么悠然自得的“一樽聊為晚涼開”,斟上一杯美酒,沖沖涼意,樂在其中。三、四兩句對仗工整而簡練,“改”“開”二字有聲有色。頸聯“水心雲影閒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即中的“閒”、“靜”二字進一步寫自己心境的從容自得。移情於物,明明是自己心境 “靜”、“閒”,仿佛大自然界的萬物也是“閒”、“靜”的。藍天白雲倒映於綠水碧波之中,是因為“閒”,淙淙的泉流之響,是因為樹木的幽靜。“泉聲靜自來”可直譯為“泉聲自靜來”,是“鳥鳴山更幽”的逆向思維。觀水面閒雲之影、聽林下流泉之聲,這對程顥來講當然是愜意的,不同於俗人為名利奔走,因事務而纏身。末聯抒發自己的人生哲理:“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他認為人世間有些事,說不上有什麼來由。繁雜而無頭緒,不值得去認真計較。人生待開懷時且開懷,只要逢上佳節,約上幾位知交,重遊月陂堤,相陪舉杯痛飲,就會感到無窮的樂趣。
此詩聲韻和諧,對仗工整。在程顥的筆下,月陂堤內外,林含情,水有意,泉有聲,物體志。顯然是作者追求超凡入聖、清靜自如的理想境界。

名家點評

清·王相《千家詩新校》:言登堤四望,有中天之台,在北而最高也。但見萬物逢秋而蕭然,一樽向晚而可酌。觀水面閒雲之影,聽林下泉流之聲,秋色猶可觀也。末言世事多端,何足計較?但逢佳節,不厭登臨,重陪玩飲,可也。

作者簡介

程顥(1032—1085),字伯淳,世稱明道先生,洛陽人。嘉祐二年(1057)進士,調鄂鄠縣主簿。熙寧初,任太子中允、監察御史里行,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貶為鎮寧軍簽判,知扶溝縣。哲宗立,召為宗正丞,未行而卒。他是有名的理學家,北宋理學五子之一,與其弟程頤合稱“二程”。二人創立的學說,世稱“洛學”,是理學中的重要派別。曾在洛陽講學十餘年。著作有後人所輯《二程遺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