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吟歌師歌曲

游吟歌師歌曲

游吟歌師(“baul”一詞源自梵語“batul”,意為“神靈附體者”)是居住在孟加拉國和印度的西孟加拉的神秘的游吟歌手。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是這種歌唱活躍的鼎盛時期,現在再次流行於孟加拉農村。他們的音樂和生活方式對孟加拉文化影響深刻,特別是極大地影響了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的創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游吟歌師歌曲
  • 國家:孟加拉
  • 地區:亞太
  • 類型:傳統音樂
基本信息,概述,

基本信息

時間:2005加入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
國別:孟加拉
地區:亞 太
類別:傳統音樂

概述

游吟歌師居住在臨近村落的地方,或在村落間遊蕩。他們靠賣唱為生,歌唱時,用一種獨弦琴(ektara)和一種叫做“杜布基”(dubki)的鼓伴奏。歌師信奉異教傳統。這種宗教曾受印度教、佛教、孟加拉毗施奴教(Vaisinavism)和伊斯蘭蘇菲派的影響,然而它又顯然不同於這些宗教。歌師從不將自己歸屬於某一宗教組織或社會階級,也不祭拜特定的神、廟或聖壇等。他們注重人的肉身,認為那是神靈居住的地方。
歌師的詩、樂、歌、舞都致力於找到人與神之間的聯繫和獲得精神的解放。遠在15世紀,他們虔誠的歌曲第一次被載入了孟加拉文獻。
游吟歌師的音樂是一種特殊民歌,含有受印度教音樂和伊斯蘭蘇菲派音樂影響的成分。為了便於村民欣賞,通常在露天演唱。這些歌曲口口相傳,也被長老們用來傳授附體歌師的哲學思想。為了更好地傳情達意,歌曲所用語言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更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