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漁村剪紙

渤海漁村剪紙

身處渤海漁區,剪紙文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生活在沿海一代的漁民世代以出海捕魚為生,過去生產力水平極為落後,漁民在海上生產,生命危險係數極高,漁民們逢年過節都要在窗戶上貼紅色的窗花,希望出海生產的親人平平安安,滿載豐收而歸。因此,這種民間文化形式在渤海灣一帶廣為流傳和興盛。20世紀,黃驊境內的歧口村將剪紙文化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歷史性的小高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渤海漁村剪紙
  • 外文名:The bohai sea fishing village paper-cut
  • 編號:3—7—8
  • 名錄類別:民間美術
  • 申報地區:滄州黃驊市
基本信息,名錄簡介,發展,學術價值,特徵,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渤海漁村剪紙
編號: 3—7—8
名錄類別: 民間美術
申報地區: 滄州黃驊市

名錄簡介

剪紙藝術源遠流長,是中國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身處渤海漁區,剪紙文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生活在沿海一代的漁民世代以出海捕魚為生,過去生產力水平極為落後,漁民在海上生產,生命危險係數極高,漁民們逢年過節都要在窗戶上貼紅色的窗花,希望出海生產的親人平平安安,滿載豐收而歸。因此,這種民間文化形式在渤海灣一帶廣為流傳和興盛。20世紀,黃驊境內的歧口村將剪紙文化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歷史性的小高潮。當時,韓寶菊的外婆趙國英老人在那一帶是出了名的剪紙能手,逢年過節或有村民兒娶女嫁的,都會親自登門拜訪老人,請她來給剪上幾幅作品--新房頂棚、炕圍子、窗圍子、窗花等等。“上炕石榴下炕桃、多子多孫團團繞、紅雙喜字添喜氣,燃燒的蠟燭對人笑,蝦兒躍,魚兒跳,螃蟹橫行船上跑、鴛鴦戲水成雙對、龍鳳呈祥添祥瑞”等都是漁村老百姓辦喜事以及過年節時必備的剪紙樣式。這既紅火又喜慶的剪紙不僅給老百姓帶來了祝福,也帶來了吉祥和平安。慢慢的,韓寶菊在外婆的指導下,開始學習剪紙。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極具靈性的剪紙很快便得到了家人以及附近鄉親們的讚許。
如今,韓寶菊創作的《渤海潮》系列、《十二生肖》系列、以及《滄州印象》精裝作品已成為滄州市文化的一個新的亮點。
由於時代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科技的發展,單純依靠剪紙不能給人們謀生、脫貧,很少有人理會剪紙,存世的藝人越來越少,剪紙面臨人亡藝絕的嚴峻形勢。

發展

渤海漁村剪紙藝術起源、發展並盛行於黃驊市渤海漁鄉——歧口一帶。歧口位於河北省黃驊市東北部,北靠天津,東臨渤海,自古為當地漁業重鎮。這裡海洋資源豐富,盛產魚、蝦、蟹等優良水產品。千百年來,漁民耕海牧魚,靠海而生。近年來隨著水產養殖、畜牧養殖、海洋運輸以及近海服務業的興起,百里漁村已經大踏步地走在了建設社會主義新漁村的征程上。正是依託了這種獨特的藍色文化,使得渤海漁村剪紙藝術在這裡生根繁衍,香火流傳。

學術價值

渤海漁村剪紙學術價值表現在:色彩艷麗,造型獨特,獨具匠心,展示燕趙地域風情和人文風貌,表達了燕趙兒女用自己勤勞靈巧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在藝術價值上,以傳統的剪紙藝術為基礎,融合現代元素,具有極強的欣賞和收藏價值,使欣賞者在領略藝人精湛技藝的同時,了解當地獨具特色的風俗人情。在實用價值上,它與人民民眾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如今,渤海漁村剪紙藝術在國際友好往來、互贈禮品及文化交流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渤海漁村剪紙作品是用純樸的藝術形式表現出的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它是民間的,是國家的,也是世界的。

特徵

渤海漁村剪紙在特徵上表現在三個方面:在內容上,取材於漁村生活,大都是漁區百姓日常生產生活中隨處可見並息息相關的人和物,大部分作品取材渤海灣特產,更是世間獨有;在構思上,渤海漁村剪紙構思巧妙,構圖十分豐富,使作品從直觀上給人以藝術的美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