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味普濟消毒飲(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減味普濟消毒飲,中醫方劑名。出自《白喉證治通考》。主治溫病咽喉腫疼,頰腫,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腫,甚則耳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減味普濟消毒飲
  • 組成:連翹、元參、銀花
  • 出處:《白喉證治通考》
  • 主治:溫病咽喉腫疼,頰腫,面正赤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文獻摘要,

組成

連翹、元參、銀花、苦桔梗各一兩(30g),薄荷、芥穗各三錢(9g),馬勃四錢(12g),牛蒡子六錢(18g),僵蠶(直者)、板蘭根、生甘草各五錢(15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為粗末。每服六錢,重者八錢,以鮮葦根湯煎,去滓服。
現代用法:為粗末,每服18g,重者24g,鮮葦根湯煎,去渣服,約4小時服1次,重者2小時服1次。

主治

溫病咽喉腫疼,頰腫,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腫,甚則耳聾。

方義

本方較之東垣普濟消毒飲,少苓、連、升、柴、陳、參等藥,而增銀花、芥穗二味,全方藥物大大少於原方,故名減味普濟消毒飲。方中以銀花、連翹清透上焦熱毒;薄荷、牛蒡子、芥穗、僵蠶疏散上焦風熱;元參、馬勃、板藍根、桔梗、甘草清利咽喉。諸藥配伍,較之原方清疏之力更為平和,臨證套用亦頗穩妥。

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1.《慎五堂治驗錄》:“丁亥仲冬,亢旱異常,河水漸涸,起一等風燥之病,每投充津泄表,汗出皆愈。惟三官堂張瑞初起即身熱少汗,脅痛如刺,喘咳鼻扇,便泄如注,舌黃脈大。拙作風溫上受赤膈傷寒治,汗出熱熾,便泄即止,喘咳痰稠,咳甚汗出如雨多。投清化,汗愈多而熱愈耄扔醵滌海齟筇疲誑什皇常萌瞬偉諄⑻藍懿煌獬浣蚯迦榷F涫庇侄啻笸肺良把屎碇ぃ蛞磣硬矸紓蠖掠幸緩斕悖嘀錐詠岷恚酪攏嬪蝦嬡齲且顧僬錚眉蹺鍍占孟疽狄員『傘⒏什蕁⑶嗥選⒈碌任叮餉婧斕閔鹹吐樽尤省唑┮緣醴綞荊蝗罩淄耍™日痊癒。”
2.《醫學摘粹》:“普濟消毒飲去升麻柴胡苓連方:連翹一兩,簿荷三錢,馬勃四錢,牛蒡子六錢,芥穗三錢,僵蠶五錢,元參一兩,銀花一兩,板藍根五錢,桔梗一兩,甘草五錢,上共為粗末,每服六錢,重者八錢,鮮蘆根湯煎,去渣服。約二時許一服,重者一時許一服。治溫疫咽痛喉腫,耳前後腫,頰腫面赤耳聾,俗名大頭瘟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