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二校門

清華大學二校門

清華大學二校門,位於清華大學主幹道之一的清華路,是清華園內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是清華大學的象徵。

清華大學二校門,為一座古典優雅的青磚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築,門門額上刻有晚清軍機大臣那桐1911年題寫的“清華園”大字。站在清華路,北望二校門,可遙看清華大禮堂、日晷和清華學堂等景觀。

二校門始建於1909年(清宣統元年),原為清華正門,1966年8月24日,二校門被“清華大學紅衛兵”推倒、砸毀。1991年清華校慶80周年之際,在清華校友捐助下,二校門得以原址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華大學二校門
  • 始建時間:1909(清宣統元年)
  • 拆除年代:1966年8月24日
  • 重建年代:1991年
  • 題字那桐
校門介紹,歷史事件,

校門介紹

清華大學二校門,位於清華主幹道之一的清華路,是清華園內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被認為是清華大學的象徵。   清華大學二校門,為一座古典優雅的青磚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築,門楣上書刻有清末大學士那桐的手跡“清華園”三個大字。站在清華路,北望二校門,可遙看清華大禮堂、日晷和清華學堂等景觀。
二校門為清華大學最早的主校門,始建於1909年。1933年,校園擴建,園牆外移,有了新的大門。此後,這座最早的校門就被稱之為“二校門”。春夏秋冬,年年歲歲,時光荏苒,矗立在校園主幹道上的二校門,在風雨中,默默見證著清華大學的歷史與發展。它不僅僅是清華園的鮮明標誌,更是長期以來清華人勤奮求實、榮辱不驚之品格的象徵。
拆除清華二校門拆除清華二校門

歷史事件

1966年8月24日,二校門被“清華大學紅衛兵”當作“四舊”推倒、砸毀。1991年清華校慶80周年之際,在清華校友捐助下,二校門得以原址重建。
1970 年代,校友們聽說北京清華大學的清華門遭毀,捐款在新竹清華大學的校園內(行政大樓後方)重建一座縮小版的清華門,如今已經成為連結兩岸清華的重要象徵。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為1923級校友,曾於住所發現一種灌木樹叢,名為「番茉莉」,別稱為「變色茉莉」。春天開花,開時呈藍紫色,之後逐漸轉為白色,在同一株上可呈現紫白二色花朵。孫校友欲獻給母校作為禮物,在1989年親自到校栽種以祝校慶,植於行政大樓後方「清華校門」兩側。
台灣清華大學二校門台灣清華大學二校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