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散

清胃散,中醫方劑名。為清熱劑,具有清臟腑熱,清胃涼血之功效。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牽引頭痛,面頰發熱,其齒喜冷惡熱,或牙宣出血,或牙齦紅腫潰爛,或唇舌腮頰腫痛,口氣熱臭,口乾舌燥,舌紅苔黃,脈滑數。臨床常用於治療口腔炎、牙周炎等屬胃火上攻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胃散
  • 功用:清胃涼血
  • 主治:胃火牙痛
  • 分類:清熱劑-清臟腑熱
  • 出處:《脾胃論》
歌訣,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禁忌,附註,附方,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歌訣

清胃散中升麻連,當歸生地丹皮全,或加石膏瀉胃火,能消牙痛與牙宣。

組成

升麻、黃連、當歸、生地、丹皮。

用量

生地黃、當歸身各6g,牡丹皮9g,黃連6g (夏月倍之),升麻9g。

用法

上藥為末,都作一服,水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

功用

清胃涼血。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牽引頭痛,面頰發熱,其齒喜冷惡熱,或牙宣出血,或牙齦紅腫潰爛,或唇舌腮頰腫痛,口氣熱臭,口乾舌燥,舌紅苔黃,脈滑數。

方義

本證多由胃有積熱,熱循足陽明經脈上攻所致,治療以清胃涼血為主。足陽明胃經循鼻入上齒,手陽明大腸經入下齒,牙痛牽引頭疼,面頰發熱,唇舌頰腮腫痛,牙齦腐爛等,皆是火熱攻竄為害。胃為多氣多血之腑,胃熱每致血分亦熱,故易患牙宣出血等症。方用苦寒之黃連為君,直瀉胃府之火。升麻清熱解毒,升而能散,故為臣藥,可宣達郁遏之伏火,有“火郁發之”之意,與黃連配伍,則瀉火而無涼遏之弊,升麻得黃連,則散火而無升焰之虞。胃熱則陰血亦必受損,故以生地涼血滋陰;丹皮涼血清熱,皆為臣藥。當歸養血和血,為佐藥。升麻兼以引經為使。諸藥合用,共奏清胃涼血之效。

配伍特點

升麻可宣達郁遏之伏火,有“火郁發之”之意,與黃連配伍,則瀉火而無涼遏之弊,升麻得黃連,則散火而無升焰之虞。

運用

本方用於胃火牙痛,臨床套用以牙痛牽引頭痛,或牙宣出血,或牙齦紅腫潰爛,或唇舌腮頰腫痛,舌紅苔黃,脈滑數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腸燥便秘,加大黃以導熱下行;口渴飲冷,加石膏,玄參,天花粉以清熱生津;胃火熾盛之牙衄,加牛膝導血熱下行。

禁忌

風寒及腎虛火炎者不宜使用。

附註

附方

瀉黃散

組成

藿香、梔子、石膏、甘草、防風。

用量

藿香葉5g,山梔仁3g,石膏5g,甘草9g,防風(去蘆,切,焙)12g。

用法

上藥銼,同蜜酒微炒香,為細末,每服3-6g,水一盞,煎至五分,溫服清汁,無時。

功用

瀉脾胃伏火。

主治

脾胃伏火。口瘡口臭,煩渴易飢,口燥唇乾,舌紅脈數,以及脾熱弄舌等。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本方與清胃散同有清熱作用,瀉黃散瀉脾胃伏火,主治脾熱弄舌,口瘡口臭等;清胃散清胃涼血,主治胃熱牙痛,或牙宣出血,頰腮腫痛者。前者是清瀉與升發並用,兼顧脾胃;後者是以清胃涼血為主,兼以升散解毒,此為兩方同中之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